朱智慧
口译员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要为表达服务,因此口译员的输出质量直接关系到口译的成功与否。例如:表达障碍导致的停顿和重复;译员薄弱的表达能力导致词汇误用、句子表达中的连接不当、结构不完整、语法错误、逻辑不合理、指代不清等。“脱口而出”一词常常拿来形容口译员表达的流利与开口的迅速,然而,口译学习者在练习中不假思索,能够随口说出的译文,其准确性与生动性等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并非能够做到条件反射般快速转换、恰当输出译文的译员,而是经验不足的口译学习者。
以流利输出为前提对口译表达质量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多,笔者之所以将研究内容设定在口译学习时“脱口而出”的表达,是因为注意到当同时满足“口译初学者”与“脱口而出”这两个条件时,译文的质量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笔者以参加口译培训班时记录下的练习材料与学员译文为研究素材,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笔者在口译培训班旁听时发现,口译学习者大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基础尚不足以让他们流利而准确地输出译文,初学者在课堂上学习了“三秒内开口”“减少filler”“尽量减少停顿”等要求后,容易忽视或者无法兼顾输出的质量;很多学生培训前期的目标也只是从“翻不出来”“翻不下去”变成“翻完”译文中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词汇误用、中式英语等问题。经分析,学员在学习了口译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到流利输出译文后,影响其表达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固有的英语表达习惯、有限的活跃词汇和语言结构储备。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一个人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这种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就迁移效果而言,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时,即为正迁移;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抑制或干扰作用时,即为负迁移,又称干扰。在口译研究中,“母语迁移”对口译表达也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主要从词汇和句子结构两个方面影响着口译输出的质量。
(1)词汇方面
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必须依靠汉语来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这种对母语的依赖加强了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片面掌握,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例如:“学”是“learn”,而“学英语”是“learn English”。当遇到“学知识”时,学生自然会翻译成“learn knowledge”。然而,根据英语表达习惯,“知识”是不可“学”的,只能用get,gain,acquire或broaden,enrich等。类似的例子包括将“逃税”转化为“steal tax”,将“知识产权”译为“knowledge right”和“knowledge copy right”。
(2)句子结构方面
英语和汉语在基本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有的完全相同,所以很容易让学习者养成生搬硬套的习惯,中式英语也就随口而出了。例如:“我和他谈过”是“I talked with him.”,“我和他离婚了”自然就变成了“I divorced with him.”。事实上,虽然“divorce”这个词可以用作及物动词,也能用作不及物,动词“和某人离婚”的正确表述是:“I divorced him.”。
2.母语文化的正迁移
虽然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但现代英语除了在构词和词性方面与现代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基本的句型结构也和汉语有相似之处。例如:
(1)杀鸡儆猴:to kill the chicken to scare the monkey
这种情况下“鸡”和“猴”在中英文两种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并没有太大区别,不会引起误解,同时清晰易懂,学员按字面翻译也是可取的。不是一定要译为“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或者“to punish some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才是正确的。
(2)一条船上的人:In the same boat
如果没有接触过“Swim or sink together”这种地道译法,脱口而出译为“In the same boat”也并无不妥。
另外还有“纸老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有的学员之前没有接触过,便把它直译为“Paper-Tiger”,事实上Paper-Tiger这个组合词,随着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早已在世界广泛流传。这个例子也表明语言是有生命的,是发展的,我们应“与时俱进”,适当的中式英语正是对英语的补充。因此,我们应该有学习地道的英语,并具备客观地分析和区分中式英语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口译课,形成了牢固的不良表达习惯。当他们关注意义和信息获取时,由于时间的压力和有限的可调动输出,错误会比较多。同时,由于不良的表达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不易发现,容易重复犯错。固有的尤其是错误的英语表达习惯主要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影响着口译输出的质量。
1.词汇方面的误用,如:
词形错用 boost the develop of...形近词误用improve its laws to courage and protect...固定搭配错误...are related to...
2.语法错误,如:
时态错误...has permits foreign investments factory up to...动词形式误用China will working to opening the market...单复数误用...the volume of foreign investment have reached near 600 billion US dollar...
续表
口译学习者在练习前期语法词汇错误频繁是很常见的现象,若中文讲话对学习者不构成很大压力,中文理解也不存在问题,则学员的语法、词汇水平更能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词汇误用和语法错误会降低听众对译者的期待和信任度。
学习者英语语言基础功底薄弱时除了容易犯一些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错误外,译文生硬、缺乏生动性也是其中的一大特点。
比如,在翻译“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带有中国传统语言特色但是其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晰易懂的句子时,很多学习者会快速提取出其核心意义,将其译为totally different等,但是,对英语语言文化非常了解的译员则会译为Orange and apple;相同的例子还有totally the same与Potato and potato;Play with mobile phone与Screen time。
另外,处理非常口语化的表达时,很多可以从英语中借鉴。比如说常见的一个问句:我怎么知道?大家会采取的译法有How can I know?/It's up to you/I don't know/I have no idea,但是关于这句话,有一个很地道的翻译是Sorry,I don't have a crystal ball。这种具有英语特色的地道表达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获取信任,但是学习者对这类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在学习时,这类内容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活跃词汇和语言结构储备的不足,学生往往望文生义,用头脑中首先想到的词来翻译。例如,将“精神文明”译为“spiritual civilization”。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字面的对等下隐含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含义,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再比如见到“确认”只能译出“confirm”,看到“消失”,只能译出“disappear”,而很少有学生译出“firm up details”和“become history”这种大大增添句子活力的词组。
在学生的口译练习过程中,上述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制约着口译的整体质量:词汇和语法错误频繁;词汇有限,最常用的词汇频繁使用,重复使用;句型单一;缺乏变化;常有搭配不当情况。
针对口译初学者这一特定的群体,可以大致将本文研究的问题归为表达型错误与较低级的错误,因此,质量提升也应该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笔者认为,初学者提升输出质量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采用约定俗成的英语习语。成功的翻译不只应当体现在语言层面的转换,还应当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有效传达上。口译中使用英语俚语,能大大增强听众对译员的信心和亲切感。2.精简文风,避免重复。英语忌讳语义重复,初学者应尽早培养精简的文风,力戒照搬,避免英语表述拖泥带水,中文中不少重复的名词、动词以及修饰词都可以省略不译。3.注意动词及动词搭配的选择。英语多为一词多义,口译初学者应该学着认识到小词的重要性,用词组替代大词,增添句子活力。4.注意名词(短语)的选择和翻译。同一事物或概念在某些语言中只能用一个词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可能有很多词,这使事物或概念具有更详细的区别。
在练习口译时,学习者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表达,同时又要努力做到流利输出,就易采取死译、编造搭配等方法,长此以往,错误的表达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不断得到巩固,就会造成译文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比较适用的练习方式是逆向练习,即,需要练习中译英时,以英文翻译出来的中文为练习材料,将自己的英文译文与原文本(英文)进行对比学习,学习英文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味进行传统的中译英练习,之后对照中国人翻译出的参考译文,因为后者不利于学习者地道表达,培养英语思维,感受简明英语,同时易造成中式英语,出现反复、啰嗦等问题。另外,当练习原文本是常用的政府工作报告或者白皮书等材料,需要学习其官方译文时,可以以官方译文(英文)为源语,进行英译中的练习,以此更好地学习、记忆与表达。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在口译过程中注重技能与语言的并重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在围绕技能主线设置的情况下,教学也要注意语言问题,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口译技能,逐步提高语言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看出,一门比较实用的口译课程应该是“口译”+“高级口语”的结合。在整个课程中,口译技能应是主要内容,如听说、脱离语言外壳、理解意义、笔记、数字训练、表达等技能,并安排适当的练习。但是,在某些操作中,可以在保证技能不受阻碍的前提下,纠正语言错误,提高表达的准确性。许多学习者在接触口译时不能流利准确地表达。必须及时指出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经常提醒他们避免类似的错误。在组织相应技能的培训材料时,还应考虑选择合适的题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更多的背景知识。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互译,也就是像“native speaker”一样说话,文化差异使译者很难达到这一目的。对误译的分析可以帮助口译员了解他们看似流畅的输出背后的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活跃词汇和语言结构、受英语表达习惯以及受母语干扰所致。针对问题,学习者需要强化英语思维,尽量摒弃错误的表达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方面可以采取“高级口语+口译”的模式改进教学质量;而学生自己则可以从语法、词汇、文化、生动性方面练习,抛却旧有的错误的表达习惯,通过逆向练习这一方式培养英语思维,精简文风,提升表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