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善良的教师

2020-06-08 10:09杨晓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冷暴力体罚内心

杨晓宇

我总以为,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在我看来,内心不柔软、心地不善良的人,最好不要做教师,否则会误人子弟,尤其是面对小学生,善良更是教师的底线。

小学生懵懵懂懂,无异于一张白纸,拿着画笔的人,多数时候是他们的父母与老师。由于中国“天地君亲师”的文化传承,加之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的智力、知识的绝对优势,让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有着高度服从与尊崇。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面对这样幼小、稚嫩、单纯的心灵,如果教师内心不存善念,行为没有底线,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一个善良的教师是充满善意的。他们有“人性本善论”,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绝不会恶意推测学生的行为,学生有所冒犯时,老师不会觉得自己尊严受到挑战,进而打击报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一个对学生充满善意的教师永远不会先入为主去判断学生的行为。

一个善良的教师是尊重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人”,在他们那里,学生是与他们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人格、情感、需求与想法都会得到尊重。或者说,即使不赞成学生的想法,但至少要尊重他们提出想法的权利。遗憾的是,我们很少建立倾听学生的机制,无从得知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痛心的是,我们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旗号下,罔顾学生心理需求,盲目一刀切,酿成一些悲剧。

同时,必须强调说明,把学生当“人”看,意味着不把学生当工具。学生不是老师评定职称、竞赛课获奖、成名成家的工具,任何把学生当作自己获取额外利益的工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一个善良的教师是理解学生的。他们理解、同情学生的遭遇,学生遇到困难或不公正待遇,他们感同身受,也会尽己所能给予帮助。理解學生的老师,在看到学生一些反常行为时,会敏感地意识到问题,而不会麻木不仁。我有一位同事,他班上有一位学生总是迟到,批评多次仍不见好转,学生也不肯为自己辩解,他悄悄到学生家中探访,才得知这名学生家里十分困难,母亲帮酒店洗衣为生,作为儿子常替母亲干活,他没有再批评这名学生,反而充满了敬意。

一个善良的教师是懂得宽容的。他们深知,小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与纠错的过程,“学校是孩子犯错和改错的地方”,面对学生犯错,他们会温和而坚定的帮助其改错,绝不会上纲上线、无限拔高,将习惯问题演变成道德问题,进而否定学生人品,造成极大伤害。

当然,宽容不代表放纵,再善良的教师,也不能放弃自己教育学生的职责与权力。他们会让学生承担自己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绝不会以伤害学生自尊心为代价实施体罚、冷暴力或其它变相体罚,更不会将惩罚学生异变为自己发泄愤怒的渠道。曾见老师这样处理班上调皮的学生:谁不听话,就发动全班同学孤立他。我心想,那个学生岂不是好可怜!这样的冷暴力比明面上的体罚更让学生受伤,善良的教师是不会在学生心头上划一刀的。

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良心活”一词可作两层解读,一层是指教师工作难以量化,要做好须凭良心;另一层是指教师工作要有良知,要把学生当作人格平等的人,要有良心。孩子一旦踏进校园,成为我们的学生,就会无比信任我们,我们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眼里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我们“重权在握”,要时刻心存善意:他们是未来的成年人,成长路上我们责任重大,要尽己所能,在他们心中留下尽量多有益的痕迹。

猜你喜欢
冷暴力体罚内心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遭遇冷暴力,如何“有效”应对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遭遇配偶冷暴力,你会依法维权吗?(一)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规范化的学校体罚: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