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 陈晓
摘要:工匠精神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内在价值引领和外在理性指导。文章以徐州工程学院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从内涵理解度、情感认同度和培养重视度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学校、企业、政府三个角度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097-02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性”为办学方向,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是培养应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阵地,能高效地根据其办学方向提高“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匠精神是以敬业、专一、精细、创新为内核,并指向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一双重教育性质的精神。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9年1月17日,江苏省发改委正式公开关于《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创建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
在此背景下,作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必然要加大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究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找出培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极为迫切。因此笔者以工匠精神培育为视角,从内涵认知度、情感认同度、培养重视度三方面[1]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样本中,男生153人,女生127人。我校作为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研究这一项内容有一定代表性。
(一)现状调查
1.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认知。调查显示,只有11.79%的学生非常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很低。
在了解工匠精神的途径方面,“网络”(49.29%)排名第一,其次是电视(25.71%)、课堂等教育环境(13.57%),最后是书籍类(11.43%)。可见,大学课堂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有一定欠缺。
在了解对工匠精神具体内涵的认知方面,敬业爱岗(76.9%)、尽职尽责(68.3%)、精益求精(66.7%)、专注认真(66.5%)、坚持不懈(62.4%)、矢志创新(65.2%)、艰苦奋斗(52.6%)、淡泊名利(36.4%)。85.4%的学生认为“创新”是最关键的内涵。可见,笔者所述的“敬业”“专业”和“职业”三方面内涵是有一定认可度的。
2.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75.6%的大学生认为我校学生缺少工匠精神。87%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能提高人格修养和就业质量。53.8%的学生表示愿意把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3.对工匠精神的培养重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我校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重视。48%的学生认为学生的思政课是讲授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除此外,58%的文科类学生认为一些文学类专业课涉及工匠精神的相关典故,近四成的理科生则更多地在实验课堂和企业实习上感受到这一精神。而讲座、第二课堂等培育途径所占比例很少。可见,我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重视度不高。
(二)主要问题
1.培育重视程度不高,偏向工科类专业建设。首先,13.5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通过课堂等教育环境学习到工匠精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很不足。其次,82.7%的文科生认为他们没有受到系统的工匠精神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对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发展较为轻视,而更加重视工科类应用型专业的建设。
2.培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政课是讲授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少部分学生认为相关专业、选修课和实验课、实习涉及了工匠精神,很少有学生认为学校在讲座、第二课堂等方面着重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75.2%的学生认为所在院系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度很低。学校的工匠精神培育活动以间接内隐为主,且多集中于校内活动。
3.与专业教育和实践脱节,指导帮扶力度不足。学校在专业教育和实践上的投入力度不高,特别是在实践上。26.7%的学生认为其受到了学校等方面关于创新创业的指导帮助,65.4%的学生认为他们很少受到相关帮助,7.9%的学生认为他们几乎没有得到相关帮助。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1.加强思政课的主要阵地功能,讲好“工匠精神的相关故事”。利用“工匠精神的相关故事”的趣味性,改变以往“比较沉闷”的思政课课堂氛围,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内涵的积极性,从而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精神品质。调查中,74.9%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中增加“工匠精神的相关故事”,能大大提高思政课的教育作用。
2.适度拓展工匠精神的专业教育,开展有特色的通识选修课。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深挖工匠精神的趣味内涵,形成有特色的通识选修课,可以吸引文理科学生“选修”此类课程。
3.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开设有特色的社团。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援引竞技竞赛的挑战性、吸引性,采用“学分—比赛”融合机制,开展有特色的技能大赛。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鼓励支持学生创设多样有特色的社团,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工匠精神。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双师型教师”指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素质[2],能够带领学生学以致用,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的教师。学校应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和奖励机制,从而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高校教师要以其敬业、专一、精细、创新的精神引领学生做一个有“匠心”的人。调查中,86.9%的学生表示,教师的引领示范对其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内化有很大的作用。
(二)發挥企业的协同作用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实现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在企业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习,将企业实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企业可以对内部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让企业工作者走上高校讲台,成为学生的职业教育教师。
(三)发挥政府、教育部门的统筹作用
1.以资金政策支持专业集群的发展。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高校统筹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专业集群,实现“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
2.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3](即应用导向的课程设置、偏重实践的教学过程、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等创新性模式为参照,结合我国社会要求、教育现状以及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教育部门等应有针对性地引导转型中的应用型高校创设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在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引领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有特色的课程开发。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统筹作用,转化单一的培育方式,形成多种多样有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发挥校企协同作用,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优势。当然,学生个人在培育过程中要积极参与,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将以上三方面的作用内化到身心修养中,从而提高自身就业质量,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审视及其路径—基于对广东省五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6):36-41.
[2]邓旭升,何向东.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当代诉求、哲学维度及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17,(5):54-58.
[3]王斌.智能制造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8):9-11.
Abstract: "Craftsman's Spirit" is the internal value and external rational guidanc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hich a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paper takes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ich is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egree of connotation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identity and cultivation importance.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from three aspects: school,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Key words: "Craftsman's Spirit";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