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芬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在必修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课文内容,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并积极运用教学资源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拓展,引导高中学生们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必修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58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而这也为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提供了便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资源,让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体现。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必修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为了促进高中语文必修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提高必修课题的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进行巩固,只有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快速地接受语文教师开展的教学内容。而且,当学生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时,也能够快速对语文教师布置的必修课堂学习任务进行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深化了高中学生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了语文必修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例如:在对《短歌行》这篇诗歌进行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便要结合诗歌内容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必修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诗歌作者曹操的事迹进行了解,并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收集。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便能够对诗歌进行了解,意识到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前,高中语文教师也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对诗歌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基础进行巩固。这样当教师在课堂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拓展教学时,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并进行分析。而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再进行探究和分析。有效提高了高中学生语文必修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丰富了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进行补充
在高中语文必修教学中,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文学经典,而这些经典的文学内容也都渗透在传统文化知识。但是这仅仅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必修课堂进行融合。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必修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不仅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也能多课堂教学拓展的传统文化进行理解。提高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对《赤壁赋》进行课堂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并结合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知识,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如:引导学生对《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了解,让学生通过对三篇内容的阅读理解,对苏轼这一人物进行了解,并通过课文分析作者苏轼的思想,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欣赏作者运用的优美语言,感受我国传统文学和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且,语文教师也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精神和思想,让学生能够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能够在语文必修课堂中得到体现。
三、对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度分析
在语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的优化,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而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掌握,高中语文教师也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指导。让语文必修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更具有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必修课堂教学融合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此外,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
例如:在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论语》中的其他内容,作为语文必修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拓展的关键。而课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与动作的描写,展示了孔子不同弟子的人物个性。同时对与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渗透。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论语》中的其他内容,帮助高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并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而且,通过对《论语》的拓展,也能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四、通过古诗词朗读,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知识
在高中语文必修教育阶段内,有着丰富的古诗词教学内容。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欣赏古诗词韵律的重要方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在语文必修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感受古诗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而且学生通过对古诗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也能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对作者通过古诗词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进行理解。这也提高了语文必修课堂古诗词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例如:在对古诗词《登高》进行课堂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便要对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并通过范读或领读的方式,引导高中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锻炼学生的古诗词朗读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而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和鉴赏,学生能够对作者杜甫通过古诗表达的痛苦和忧国忧民的哀思进行了解,并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对古诗词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有效提高了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效率,也能有效对传统文化进行滲透,促进了语文必修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此外,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古诗词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五、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必修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通过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必修教学进行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得到渗透,也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实践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如:开展朗诵比赛、辩论赛、情境演绎等,通过这些活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例如:在对《鸿门宴》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进行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演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编制剧本,并通过剧本进行演绎。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通过演绎,能够真实感受到古代英雄人物的魅力。这样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对学生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高中语文必修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占据了重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教育给予关注,并将必修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让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彦东《传统文化经典运用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2] 张俐《高中国际班语文传统尚礼文化教学内容探究——以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为例》,湖南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 李西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途径探索》,《赤子》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