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020-06-04 22:27白耀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德育教育培养策略

白耀宏

摘 要:小学德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德育教育研究,进一步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德育教育 良好习惯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65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健全人格中居于首要和中心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为密切,要切实注重德育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真正发挥德育在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因地制宜,做好德育与行为习惯的整合

以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德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整合。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共性化的经验,如近些年的经典诵读、升国旗、少先队等都从多方面进行了德育教育的渗透,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传统德育方法无法解决的个性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渗透策略。

因地制宜地发挥德育教育促进小學生良好习惯培养的作用,就是要发挥不同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做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每个小学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基于自身办学理念基础上的德育教育渗透,更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的创新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调整与优化,突出德育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优势,如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有的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有的则是感恩作文比赛,有的是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共同营造感恩氛围,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基于学校的实际而开展的。

在德育教育与学习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行为必须要坚持以学校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好德育教育的优化,选择合适的方法与策略促进德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结合,提升德育教育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效果。

二、加强制度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以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做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制度渗透,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小学生对制度的要求普遍认同度比较高,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系统化,把具体的要求细则化。

德育教育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而制度建设也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因此,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做好德育教育的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水平,构建德育服务行为习惯的制度,真正通过德育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如每个学校都有《学生一日常规》《德育管理办法》等基础性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学校或班级的德育管理策略,包括《班级卫生管理办法》《班级星际评比标准》《文明班级量化细则》等,要切实做好德育制度的细化,通过细化标准的方式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必要依据。

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限,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制度的外在约束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制度的要求加强自我管理。制度对小学生行为的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学校应积极落实德育制度的相关内容,健全完善学校、年级、班级的制度规范,细化制度要求,通过细化的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丰富校园活动,构建德育环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校园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式。校园活动的开展,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的感召力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此外,在校园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比较高,因此通过校园活动渗透德育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建立对良好行为的认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产生规范意识,自觉在活动中改善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校园活动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校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提升德育素养,自觉用德育的思想约束自身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学校应积极做好校园活动的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开展阅读周校园活动,每周二放学以后或专门利用1—2个课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经典诵读等校园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学校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德育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组织不同的校园活动,推动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建设入手,通过文化的号召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当中,在具体活动中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总之,校园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活动设计工作,充分将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发挥小学校园活动的优势,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加强家校共建,构建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

以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家校共建。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考虑到家庭教育因素,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坚持一体化德育策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保持同样的习惯,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包括生活、学习习惯,必须要依靠家庭教育的力量才可以完成,否则很容易出现“2>5”的情况,即学生居家两天后学习、生活习惯被打乱,需要上学以后重新进行调整。因此学校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加强家校共建的效果,形成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如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一渠道,学校与家长就学生德育问题形成统一意见,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达成共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实行统一的行动,共同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主动纠正错误行为的

意识。

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家长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必须要先做好让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积极引导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其自觉在家庭生活中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应积极通过家校共建的方式,构建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通过家校一体化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统一的德育环境中,自觉对自身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总之,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单纯依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德育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帮助学生从思想、环境等方面自觉纠正自身不良的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亚君《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析》,《才智》2020年第6期。

[2] 赵云涛《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小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科技资讯》2020年第4期。

[3] 许向霞《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民主思想—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探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1期。

[4] 何丹涛《浅谈中小学生德育的有效实施》,《甘肃教育》2019年第23期。

[5] 赵尚东《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探讨》,《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0期。

[6] 杨艳《心理学视阈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德育教育培养策略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