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兰
摘 要:随着“大语文”学习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范围已从学校教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各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从应试能力的培养扩展至课外书籍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重点探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10
近年来,“大语文”教育观念逐渐深化,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语文”一词最早由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主张以学校语文课堂为核心,向语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延展,包括历史、地理等其他人文学科,要求学校将语文学科作为教学重点,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语言艺术和历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语文”一词重点强调的是一个“大”字,要求学生知识储备量大。大的知识量就需要大的阅读量,于是,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语文”教育观念推行之前,小学语文教学较少关注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先天不足。以下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1.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第一点不足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只关注考试试题,试卷上考什么,就在学校里教什么。在没有“大语文”的概念时,试卷只重点考查汉字的读音、写法、组词、造句,以及一些课文佳句的简单背诵,对于阅读和作文的考察比重较低,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不把重点放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老师如此教学,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只要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就够了,课外读物都是消闲的东西,可有可无,学生自然无法产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意识,更谈不上阅读能力。
2.教师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根本不重视阅读能力培养,因此没有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前,小学语文教师单纯地将应对考试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忽视了阅读能力等语言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只有生字的掌握和词组、句型的运用,很少提及课外阅读,偶尔提到,也是简单地一带而过,相关培养目标也非常模糊、空洞。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的缺失,造成了学生无法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缺少课外阅读量。
3.教师没有向学生提供完善的课外阅读指导
基于以上两点,学校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也没有制定明确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教师也就没有给予学生很好的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十分有限,课外书籍是在教材范围以外的书本,如果没有教师积极有效的阅读指导,小学生很难顺利地理解书中的含义,甚至无法顺利读完全书内容。可见,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對于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十分重要,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相关指导。
二、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有效的教师导读
教师给予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指导非常关键,因此,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项有效措施就是教师导读。“大语文”教育要求的课外书籍多是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小说、自传、散文、诗歌,以及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的相关书籍。而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也不强,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选定课外书籍之后,要先为学生做好导读辅导,向学生简单扼要地介绍书中的重点内容、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以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便能准确解读作品内容,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真实的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之后的心得体会,用来检验阅读质量及阅读过后是否有所收获。教师可以拟定一个时间段,分配给学生课外阅读任务,完成后,每人写一篇或几篇读后感。读后感要求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可以总结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表达自书中内容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说明通过此次阅读受到哪些启发,更可以是对书中主人公崇高思想境界的赞扬……
读后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书籍,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思想,切勿照搬照抄、虚假空洞,没有实质性内容。教师要认真审阅每一名学生的读后感,写下恳切的评语,可以挑选几篇较好的读后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让学生互相学习、见贤思齐。读后感不仅可以作为阅读后的书面总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3.优美的佳句摘抄
教师为学生选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往往是国内外的名家名作,其中不乏大量优美的语句。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既是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也是学习名篇佳作的写作手法,更是学习书中所颂扬的高尚人格和崇高
思想。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摘抄所读课外书本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既可摘抄那些用词精妙、描写优美的段落,也可以誊写那些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的句子,更可以抄写那些传递正能量、思想积极向上的语句。通过挑选这些优秀的词句,学生能够学到如何巧妙地造词造句,还能找到书中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学习那些光荣的事迹和高尚的品德。
4.多样的朗诵比赛
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文体多种多样,诗集中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词句,散文集中细腻隽永的描绘,人物自传中有激昂振奋的演讲……这些都可以用作朗诵的素材。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在课堂上举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给学生一些准备的时间。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诵时语气语调的运用来进一步理解书中内容。在朗诵比赛之后,教师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和赞扬。朗诵是对书籍的二次理解,用嗓音诵读出书本的文字,能够对文字拥有更深的体会。同时,朗诵比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积极的作用。
5.有趣的知识竞赛
课外书籍阅读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组织文学知识竞赛,针对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给出一些作家生平、写作背景、主要情节、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故事脉络、中心思想等方面的题目,在知识竞赛上由学生
作答。
知识竞赛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如抢答、接龙、你来描述我来猜、互助答题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环节,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更能够巩固学生对于课外书本知识的理解,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6.多样的舞台剧
学生的课外书籍故事性强,有的人物众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同一组的成员阅读选择同一本课外书籍来阅读,阅读之后,小组成员可根据书本故事情节,选取自己喜欢的某一片段,自导自演一小段舞台剧,组内成员分饰书中的几个主要角色,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书中的故事。学生在编写台词、准备道具、现场表演等过程中,便会自然而然地记住课外书本中的故事情节,还能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性格和心境,能够进一步地理解书中内容。
综上所述,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语文”扩大到“中文”,不单单是校内语文课本的学习,小学生所需了解到的文章著作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之内,应该大量涉猎中外名著、历史人文等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中文水平。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各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从而全面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文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分析》,《教育探讨》2015年第12期。
[2] 徐龙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教育革新》2009年第1期。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
度课题《甘南藏区以卓尼县柳林小学为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
[2020]GHB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