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红
摘 要: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阅读能提升人们的文化涵养并增长见闻,对学生来讲也是如此。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不重视课内拓展与课外阅读;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迫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同时,课外阅读也只是重视语法与句式的分析,忽视了其中的情感体验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课外阅读自身价值的发挥。为此,教学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深度教学理念,即倡导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學、基于微探究和微课题的研究性教学等内容。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语文课程为例,探究深度教学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深度教学 指导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14
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了课外阅读课程,但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即推荐了众多的课外阅读材料,建立了阅读的形式,但是没有深入文本,也没有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流于形式,因此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基于此,笔者引进了深度教学的理念,从六个“基于”入手,探究课外阅读教学新途径。
一、基于价值引领,侧重立德做人
无论是哪个学科,在传递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都渗透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即提升学生个人修养、树立社会关爱,培育家国情怀,也就是侧重学生的立德做人。当然,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进行价值引导,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并鼓励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努力。
如,在学习《散步》这一课内容时,同学们通过散步这件小事了解到亲情与生命的宝贵,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同学们推荐了一篇同名短文——《散步》,作者是龙应台。龙应台的《散步》全文用大量篇幅详写与母亲生活的点滴,包括兄弟姐妹讨论母亲的现状,“我”哄母亲睡觉等等,最后才写到了去“冬夜的街”和“犬吠声”中散步,用特殊环境凸显了作者心中难以言喻的痛处,与莫怀戚《散步》中温馨、谦让的合家欢氛围有很大的不同,给同学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情感体验。而在阅读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笔者都给予了适当的价值引领,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思考“孝道”对历代中国人的影响,给大家思考探究的方向,教会大家做人。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有意识地将文章主旨与“孝道”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对亲情有了新的理解,收获颇多,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价值观为导向,推荐了同名小说,让学生在风格迥异的文章中体会到了“孝道”的不同表现,直击内心,获得了情感体验,有了新的人生体会,学会了做人。
二、基于真实情境,深入阅读文本
情境教学即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建构真实的、甚至是两难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中,与作者展开情感上的交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情感的渗透。
如,在学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已经被文中那个愚昧迷信,没有文化、爱唠叨、多管闲事却又真心关爱作者的长妈妈形象所打动,央求着笔者再推荐一篇类似的文章,于是笔者给大家带来了刘仁前的《那一支赤豆棒冰》。与此同时,笔者还设置了一个教学情境,目时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带着类似的情感进入到文本阅读中。情境如下所示: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大家肯定会有一些难忘的经历,或感人或窘迫,总而言之印象深刻。下面,同学们要阅读的就是与一根棒冰相关的故事,它既苦涩又感人。当然,阅读完之后大家还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能分析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吗?为什么文章名字叫《那一支赤豆棒冰》?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在笔者的话语和问题的引导下,同学们进入文本阅读中,一起探究着文中高尚的人格、感人的故事与脉脉深情,终有所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联系现实生活创设了问题情境,真实而亲切,吸引了大家的阅读兴趣,也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因此引领大家深入文本,产生了新的阅读体验。
三、基于问题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所学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让他们在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课外阅读教学中会扭转教师占据课堂主导的局面,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探究阅读文本,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
在学完《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后,笔者为同学们推荐了课外阅读文章《哭小弟》,这一篇课外阅读文章与《紫藤萝瀑布》婉约隐忍的风格不同。文中直接写到了“人到中年”“关心中年知识分子”的话题,让人们不得不联想起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虽然文革离现在较远,但那个特殊时期带来的伤痕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文字里,因此笔者会用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那个特殊的时期,如:文章的字眼是什么;全文分为几个层次,请你总结各个层次的大意;小弟是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同学们不得不深入到文本中,仔细阅读着每个文字,梳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感悟文字中蕴含的深意,尤其是在总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时,同学们自发组建了探究小组,课堂气氛十分热闹。当然,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也能说出自己的困惑,提升了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获得了笔者的夸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问题活越了课堂,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也赋予了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权利与机会,让大家在思考答案的同时理顺自己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四、基于学科内外,实现整合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学科内部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与其他学科也关系紧密,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不仅重视阅读与口语、写作、写字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各种活动实施教学活动,还试图寻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实现学科内外的整合教学。
如,在学完《智取生辰纲》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向笔者询问杨志生辰纲被劫之后的故事。见此情景,笔者为同学们带来了《杨志双夺二龙山》的故事。与之前只要求阅读文章不同的是,这一次笔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讲述夺取二龙山的故事,目的是锻炼同学们的口才,提升大家讲故事的能力。再如,读完《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后,笔者就为同学们推荐了丰子恺先生所写的《中举人》这则课外文章,文中提及父亲的身份是清朝光绪年间最后一科的举人,此后就废科举,办学堂了”,这与我国科举制度相关,因此笔者就为同学们讲述了科举制度诞生、完善、衰败、消亡的历史,实现了与历史学科深度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握了学科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阅读资料,丰富了阅读内容,扩展了阅读空间,建立了立体化、综合性的阅读体系。
五、基于思辨教学,立足核心素养
思辨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体现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具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能力和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能力,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狼》这篇文章时,笔者带领同学们感悟到了狼的狡黠与屠夫的聪慧,并趁机推荐了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文章虽然简单,但文中的母狼为了救自己的儿女展现出了异常的智慧,先是用爬坡延迟了猎人的速度,为掩藏自己的幼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接下来又从容地用尾巴抹除自己和幼崽的行踪并向相反的方向奔跑,迷惑了猎人,救下了自己的幼崽,从而点明了主旨——母狼用自己的智慧救下了自己的孩子。这让同学们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就在阅读完这两篇文章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对比了狼的形象:一个是狡黠,想方设法要吃掉屠夫的狼形象;一个是母爱凸显的狼形象,它们之间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出于本能的行为,值得大家肯定;同时大家也探明了狼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者生存,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辨力,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學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两篇文章实施了对比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值得肯定。
六,基于探究教学,更为细致精炼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而这里的探究教学是基于微探究和微课题的微型教学活动,更为细致具体,更有针对性,因此更能体现出课外阅读活动教与学的水平。
如,在学完契诃夫的经典小说《变色龙》后,笔者为同学们推荐了作者的另一篇小说《胖子和瘦子》,这也是一则短篇小说,主题一样,反映的是小人物的奴性心理,但与“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嘴脸多次变化相比,瘦子只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听到胖子是“三等文官”后,收起了自己的真情,变得谄媚起来,让胖子避而远之,情节较为简单,讽刺意味强烈,适合学生自读。为此笔者特意预留出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尝试分析瘦子对待胖子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主题明确,内容简单,时间简短,因此是一次微型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实施了探究活动,时间短,问题少,主题明确,更能彰显其细致性与精炼性,因此更能凸显深度学习的价值,推动课外阅读教学工作。
综上,与旧有教学理念不同的是,教师与家长开始重视课外阅读的价值与地位,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状况。即便如此,课外阅读教学依然问题重重。基于这一现实,笔者研读了新颖的教学理念,结合了现有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深度教学理念,即以立德做人为根基,以情境教学与问题教学为手段,辅以学科内部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集中注意力,实现自主探究,最终的目的是推动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做好课外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关秀姝《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第2期。
[2] 袁振廷《重视深度阅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研究》,《成才之路》2017年第34期。
[3] 赵彤《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第18期。
[4] 李春雪《对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究》,《成功(教育)》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