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东 肖亚楠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齡化增多,老年病越来越常见,根据近几年医院高危疾病统计中,心血管内科都位居前列。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突发性强,有效急救时间短:心血管患者年龄层主要为中老年让,缺乏自身急救知识,反应迟钝: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大,在日常护理中难免会有小失误,却带来大隐患。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变这些问题,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质量效果。本文就对护理风险管理子心内科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希望能为其他疾病护理带来研究基础与方向。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内科;应用效果
引言
由于近年来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合并症多,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充分意识到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1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1.1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患者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而且护理中,存在风险高和各类不确定的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常常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1.2风险因素
1.2.1意外事件因素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器官衰竭的问题,也会出现跌倒等意外的损伤,并且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比较差,他们长期卧床,会出现压疮。
1.2.2药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时要服用不同的药物,所以,在药物控制的环节上会出现药物滥用或者误用的情况。
1.2.3管理因素
很多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护理经验,他们在护理中,各项技能并不是特别的熟练,所以,会导致各类纠纷的产生。
2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
2.1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与防范发生差错事故纠纷是具备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的确定有利于保证医疗安全。由于心血管病房存在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多项制度加以管理,如病区安全管理与突发抢救制度;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管理制度;护理零缺陷管理制度;年度风险管理与风险事件上报制度;专科培训考核与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等。如果有差错事故的出现,必须向上级上报,特别是如果出现了护理缺陷问题以及意外事件,必须及时承包,避免出现投诉或纠纷。
2.2安全用药相关制度
每种药物的使用都要注意其规定的注意事项。如硝酸甘油的使用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将服用该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头痛、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清楚。如果硝酸甘油是静脉输注,必须严格控制输液泵的速度。若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医护人员必须告知患者服完药物后要卧床休息,以防止患者用药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等患者服完药后再离开,与此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床头交接班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对病情进行仔细记录。
2.3加强仪器管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操作仪器,为了保证仪器能正常运转,医护人员必须定期保养和维修治疗仪器,使治疗仪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操作医疗仪器的技能的提高是医院必须要注重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因仪器操作不当影响临床治疗与抢救工作,仪器操作培训及考核要定期进行。
2.4增强安全护理管理
将护栏与防护栏杆分别安装在病床旁和走廊上,洗手间的地面必须保持干燥,为了避免出现患者坠床或摔伤等意外事件将扶手以及防滑装置等安装卫生间内。同时,将“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护理警示标识悬挂在患者的床头。护理人员工作的警惕性可以被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唤起,护理风险被降低,并且护理出现差错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的家属将防范措施做好,最好是有人陪伴患者上厕所,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便秘,家属需要及时报告给医师,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症状,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排便。
2.5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处理制度
护理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护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一方面是获得他们的谅解,另一方面是做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了利于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风险事件的行为要鼓励,并且实施无惩罚性的措施,有利于实现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的意义
临床心内科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可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及专业护理技能,保障了临床安全护理并提升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使得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从而有效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首先注重对护理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防护措施的保障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其次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做好防护措施的关键是加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第三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护理的过程中严格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积极处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可以对各类风险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尽量防止各类安全问题的产生。在心血管内科,进行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干预,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所以,在心内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在工作中可以规避风险,效果很好,防止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各类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3):14-15.
[2] 蒋涛.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52-53.
[3] 黄春兰.当前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85.
作者简介:王华东,本科在读,就读于辽东学院医学院(罗丽芬形象健康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护理学。
肖亚楠,本科在读,就读于辽东学院医学院(罗丽芬形象健康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护理学。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医学院罗丽芬形象健康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