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芳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本文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性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指导措施,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指导策略
团队合作是人们工作和学习中的力量源泉,是实现人们自我成长、不断进步的驱动力。但由于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使得他们在性格上多存在自我倾向,多以自己为中心,这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也不利于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因此,要求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分组合作阶段指导
(一)了解个体认识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特征展开合理分组,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问卷调查或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进一步去了解学生;其次,要想在实践课程中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需要使学生了解“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在活动中不断去挖掘学生的需求,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分组教学计划,制定可行性的教学方案,保证分组教学的合理性。
(二)关注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学生在个性上以及学习能力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应对学生的这一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好分析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分组合理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一般在5人左右,每个学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将小组成员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其次,既然是小组合作,那么就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性,不要搞特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小组成员团结起来才能促进团队和谐发展。
二、实践阶段的指导措施
(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兴趣
小学生由于思想发育尚未成熟,学习自主性较差,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问题方式,同时,小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的授课方式多采用“满堂讲”的方法来进行,学生多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方式,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对问题是否真正的理解,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对此,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课程问题,让小组成员展开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对于一些重点的问题,教师可以让若干个小组共同对一个问题进行探讨,集合大家的力量找出问题答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两个小组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在大家的探讨下,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1]。
(二)实践中计划性指导
小学生思想发育尚未完全,因此不论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这也要求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过时,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自己在成员中的作用,进而促进整个实践活动得到顺利开展,使学生的成果得以很好的展现出来;反过来,如果小组成员间不能进行友好的互动交流,不能共同努力去达成教学目标,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实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拉近小组成员的亲密关系。团队的凝聚力要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小组成员只有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才能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朝着同一目标去奋斗;最后,营造竞争氛围。虽然合作教学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但教师通过建立小组竞争模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取,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三)实践中随机性指导
由于实践活动自主性较强,在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于突发的情况及时采取以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如在开展《快乐播种》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实践活动有序性,笔者在每组成员中选择一名组长带领组员们完成任务,但活动中有的组长过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将自己放在主导地位中,忽视了其他成员在团队中的作用,使得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解决,但由于考虑学生自尊心问题,如果直接批评组长,那么很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于是笔者将几名组长叫到讲台前,对他们说:“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带领成员共同开展实践活动,要有奉献精神,时刻为自己组员着想”。这样一来,每个组长都能充分的去關注自己组员的心理需求,具备良好的“奉献”意识,不再只按自己的意愿处理问题,在获得成员信任的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2]。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小组合作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友好交流,增进同学友谊,这也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便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夏玉梅.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6(12):35~36.
[2]汤露.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