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
摘要:依据木桶原理,班级整体水平的高度,不是取决于优秀学生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班级最短的一块“木板”,这块“木板”就是“学困生”,只有切实落实学困生的转变,才能引领班级走向更高的高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基于新媒体视域,寻求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变的策略,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普通高中 学困生 转化策略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应用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愈加深入。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努力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一、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意义是深远的,不僅直接关系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关系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更影响学校教育服务力的提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考虑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情况,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情况。学生不单指个别学生,而是指全体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学困生,如果对学困生没有有效的转化,学科教学目标就难以完成。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首先,他们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成绩不够理想,往往位于班级整体成绩的末尾,压力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时期,如果不能正视学生的叛逆心理,不仅会导致学困生成绩继续下滑,还会影响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二、新媒体视域下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新媒体时代,为高中学困生转化带来了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善于借助新媒体信息技术,寻求学困生转化的多样化策略。
(一)为学困生创造“绽放”机会
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行为习惯、思想上的原因,又有学习能力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解读学生致困原因,从而根据致困因素,实施分层教学,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绽放”的机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主要依靠课堂观察和学生谈话,因此对学情的了解具有不完善性和主观性。
新媒体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投放线上调查问卷、搜集学生平时学习信息资源与评价等,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准确把握每一位学困生致困的原因,再根据致困原因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支持。在把握学困生学情基础上,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课堂学习任务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跟踪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对转化前后进行图表对比,实时调整教学任务方案,从而帮助学困生不断“升级”,最终融入班级群体中。
(二)为学困生注入“助跑”动力
目前对学困生主要是采用练习帮扶的形式,教师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一些专项作业,由学困生独立完成,从而达到帮扶的目的。这种帮扶模式往往受帮扶时间、空间的制约,学生一旦离开学校,教师的帮扶便会出现“真空”,出现一些“盲区”,从而使学生失去教师的帮助,陷入孤立无助的状态。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的扭转,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立体化帮扶体系,为学困生转化注入“助跑”动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在线辅导。比如通过搭建Sakai网络互动社区,改善师生交流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为师生提供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针对学困生,选择特定的指导时间,在这个时段内,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交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释疑服务,从而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得到解决。其次,可以针对学困生实际,提供“一对一”帮扶。对于一些成绩比较差、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滞后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一对一”帮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当天学习任务。
(三)为学困生组建“互助”团队
目前,不少教师对学困生转化策略比较片面,单纯依靠教师的帮助,引领学困生走出困境,没有充分发挥学困生同伴协作的作用,忽视了学困生之间的能动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转化思路,改变单一化帮扶模式,引入学生同伴互助模式,从而为学困生组建“互助”团队。
目前,一些教师也尝试实施学生同伴协作,但效果不显著,主要是学生之间缺乏帮扶的时间,也缺乏交流的平台。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技术来推动学生互助学习。有很多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有:Blackboard,Moodle,WebCT,Learning Space,等。借助这些技术工具,可以将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组建在一起,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协作提供沟通的桥梁。再如,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组建学习共同体,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交互,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有针对性地交流,将需要帮助的问题投放在学习平台上,从而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
(四)为学困生搭建“展示”平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情绪,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反之,消极的学习情绪和心理,将对学习产生削弱效应,从而制约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学困生大多存在自卑的心理,往往将自己“边缘化”,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需要外力帮助,更需要重视他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激发学困生内生动力,为学困生搭建展示平台就是一个有效的路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社区,为学困生创造一个私密的互动空间,将学困生的转化成果展示出来,从而使学困生受到激励提振信心,走出学习困境。
(五)为学困生送去“爱心”鸡汤
对学困生的转化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层面,只有当学生内心受到触动,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教师作为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之一,在教学中要多一些热心和关爱,为学困生送去“爱心”鸡汤,让学困生的心灵得到滋养,感到温暖。
在传统帮扶模式下,教师的热心和关爱主要是通过谈话、家访、课后辅导等方式进行,是面对面的交流和帮助,缺少私密性,让不少学生不愿意敞开心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在传统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实施学习、心灵、情感等多方面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组建“阳光成长”网络社区、微信群等,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学生多方面的诉求,倾听学困生心声,从而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意义深远,信息技术能为学困生转化开启新的思维模式,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对接时代,才能不断创新转化方式,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普通高中智优生群体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D/2015/02/415)成果;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信息时代涵育高中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8-L-112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