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中虎
摘 要: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结构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要能够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一核心,教师应着重去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和知识本身呈现的最佳意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激活已有的知识、策略、失误、评价与练习等要素,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自主建构的根基更加夯实,在数学上达到具有个性的、优化的发展。
关键词:激活;主体;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75-1
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们一是要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内动力,就必须进行目标激励、兴趣吸引;二是数学课堂教学要能够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一核心,教师应着重去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知识本身呈现的最佳意境,让教师的指导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规律,从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达到最佳发展。
一、激活旧知,超前干预
人们认识活动的最初阶段是需要原有知识与经验来支撑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种自下而上的知识是学生产生和形成知识的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必须将其激活,让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这也与“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为此,教师应在学生新知学习前通过生活化的材料铺垫将其激活:一是做好“旧知回顾”。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后续知识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掌握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后续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二是实施“超前干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不是很完美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不懂的问题,对于这部分的“前继知识”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新知学习前加以弥补,变过去的新授后辅导为新授前的“干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全面掌握学习新知所必须的旧知基础。这样就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知的学习。
例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课前干预时,教师要以能整除的除法为基础,并把客观存在作为新知识的起点,以“余数的意义”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同时还兼顾了试商的方法。干预的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1)口算:各题的()里最大能填几?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9<19()×6<38
4×()<307×()<44
(2)用竖式计算(算后说说想法):
56÷842÷6
(3)游戏:从动手分圆片,并说出算式:12个圆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能分完嘛?每4个一份,分成几份?能分完嘛?(学生说分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正好分完。)
请学生继续分:12个圆片,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能分完嘛?每7个一份,分成几份?能分完嘛?(学生说分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这样的超前干预式铺垫练习,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与学习新知相关的知识,也从实际操作中感悟到“余数”,致此教师就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作好了准备,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到渠成。
二、激活策略,迁移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再创造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把握学生学习的实质——学习策略的激活,让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策略去探索新的知识,并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更新、提升学习策略,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三、激活失误,反省探究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误的方法。”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教师要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使他们明白有矛盾的冲突才有探究的需要。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先不要急于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留一些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
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错误是学生建构的产物,是整体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简单地在头脑中“抹去”,它长期存在,并且反复,错误纠正在于“自我否定”即以自我反省特别是以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只有正确的观念被理性地认识后,才能改变以往的错误。面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智,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看作教学的巨大财富,那将会使学生有效地避免同类错误的再一次出现。
四、激活评价,确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省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不断建构中围绕“学习过程”、“学习水平”、“学习结果”以及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意识与能力”进行评價,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对“旧知”、“策略”、“失误”和“练习”“评价”等进行立体激活,促使师生自觉地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活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激活学生已有的与学习新知相关的知识、策略与素养,使课堂中的师生情知交融,主动学习,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创造性,使学生愿学、善学、乐学,让学生自主建构起知识的网络。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小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