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2020-06-01 07:36杨海霞
中小学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劳动课程

杨海霞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成为中小学校当下必须尽快推进落实的一项紧要工作。

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小学(以下简称“杏林小学”)深入研究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构建具有一定生活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教学做合一”的现代劳动教育探索之路。

一、充分挖掘“生活元素”,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要有一定的“抓手”,这个抓手最好是生活中固有的、生活所必需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可能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我们将其称为劳动教育中的“生活元素”。这一“生活元素”即“劳动要素”,是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习惯等。我们通过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3000多份问卷进行深入分析,筛选整合出适合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劳动要素”,将其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

进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劳动要素”,必须符合三个条件:要有明确的教育意义、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劳动载体,即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生活、学习、家庭、职业启蒙四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纯体力劳动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兼有,针对不同年级进行分层分类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遵循陶行知先生“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思想,我们要求学生在不同年级掌握不同的技能。例如:在“生活”方面,一年级,要会餐前摆碗筷、餐后捡碗筷;二年级,自己盛饭、添粥、刷碗、洗水果、打鸡蛋;三年级,体验做一天家长(学做早餐、买菜)、洗菜、会使用电饭煲;四年级,会擦洗电饭煲、学蒸米饭、学做一道菜(拌凉菜);五年级,会擦排烟罩、会开关天然气安全阀、学做一道菜(土豆鸡蛋汤)、会包饺子、会热饭菜;六年级,会整理厨房、会包包子、学做一道菜(鸡蛋炒西红柿)。在“学习”方面,一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包括按课表装书包、给文具分类等;二年级,要学会自己削铅笔、整理自己的书桌;五年级,要能对损坏的课桌椅进行简单的维修、参加学校大扫除、学校大型活动做志愿者等。

二、深度融合生活情境,以项目式学习培育小学生创造性劳动素养

在“教学做合一”的基本主张中,“做”既是基础也是核心。为了使这些劳动要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劳动素养,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实施劳动教育。其一,落实国家课程,每周1节劳动教育必修课;其二,开发校本劳动课程“学校值日课程”和“我是我家小主人”,每周合计1~2课时;其三,挖掘“劳动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劳动要素,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融合劳动教育理念和目标;其四,依托我校“红领巾农业园区”,开展“集体劳动周”课程;其五,开展“假期动起来”公益性社会服务课程,每个假期至少1周;其六,利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开展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发展的“创造性劳动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一批“未来工匠”。

2012年,杏林小学成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开始在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进行探索,在项目式劳动课程的实践中总结出“三段六步”法。(1)发现创意阶段,包括第一步任务驱动,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方案设计,分析论证可行性。(2)动手劳动创造阶段,包括第三步实践创造,小组合作动手制作;第四步优化制作过程,实践检验劳动成果。(3)分享实践应用阶段,包括第五步分享劳动成果,听取师长伙伴建议;第六步综合评价,做出优化后的制作方案。

以创客劳动社团的项目式学习为例。在劳动课“生活中的问题”项目会议上,学生们讲述了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两个发现:一是保洁阿姨每天打水、拖地,来往于水房和长达100多米的走廊之间很辛苦;另一个是开运动会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绘制弧形的跑道场地很麻烦。于是学生们就确定了两个项目,酝酿设计、着手制作“多功能拖把”和“多功能划线器”。接下来,学生们继续讨论、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开始学习绘制图纸,然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准备材料和工具。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向老师寻求帮助,与伙伴们共同研究,还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到了虹吸、杠杆等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劳动兴趣,了解了工程、科学、数学、艺术等相关的知识概念,表现出了敢于尝试、勤于动手、善于创造的能力。最后经过四周的劳动课,孩子们制作完成了这两个项目成果,并且已经应用到学校保洁阿姨和体育组教师的工作中。

经历了劳动创造的过程,孩子们深深地感受了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劳动的成就感。这样的劳动课程是孩子们基于項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生活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和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这样的劳动教育带给学生的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三、紧密对接生活实践,为小学生打好“爱劳动”的精神底色

《意见》要求:“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出汗,坚持日常生活自理,定期到工厂农村劳动,到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完成一定劳动任务。”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倡导以大自然、大社会、大世界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认为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大熔炉,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大课堂”。杏林小学的“生活与劳动”课程已经开展了7年。

2012年,我们在佳南农场创立了首个“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杏林小学红领巾植物园”,孩子们在农业技师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春种、夏锄、秋收,亲眼看着自己种植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豆角从种子成长为果实,不再五谷不分,还学会了撒种、浇水、施肥、拔草、除虫、采摘等劳动技能。这样的农业劳动看似与学生的课业学习无关,实则都在为孩子日后更深入更长久的学习做准备。比如:农业劳动是有条理有步骤的,这种条理性可以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上。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逻辑和能力是一致的、相通的。更可喜的是,孩子们通过劳动,亲身体验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劳动最光荣。

为了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我们设计了“劳动课程学习评价单”,探索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综合互补、激励为主的“个性化评价”,积极推行“达标和等级”“过程和结果”“个性和发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行为进行量化评价,对效果进行等级评价,对过程进行描述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让学生“听”劳动、“看”劳动、“躲”劳动,而是要“教”劳动、“学”劳动、“做”劳动、“玩”劳动,开展“教学做合一”的真正劳动。这些探索对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崔若峰)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