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微课导学 破解诗歌鉴赏

2020-06-01 08:03郑新强
考试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模式微课

摘 要:诗歌阅读难在写作思维的跳跃性,不利于自主学习。从意象到意境的思维构建中,学生存在思路不畅的障碍。本文从微课教学实施的角度,阐述以问题创设确立教学角度,以学法指导突破鉴赏思路,以模式构建优化教学方式,以微课提升自主学习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诗歌鉴赏;微课;问题;方法;模式

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虽然篇幅短小,但是难度大,考生解读效果不尽人意。这道题已成为拉低高考试卷分值的“拦路虎”。

究其原因,一是诗歌创作思维的跳跃性,二是诗歌表情达意的含蓄与复杂性。所以,学生一做诗歌鉴赏题便觉得心里没底,似是而非。

如何破解诗歌自读的难题?如何让学生鉴赏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课为抓手,借助微课教学“小而活”的优势,“精准”辅导,及时点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破解疑点、难点。微课与诗歌鉴赏相结合,为“看视频”时代的课外自主学习注入活力,为诗歌鉴赏另辟蹊径。

一、 创设情境问题,确立教学视角

以问题引路,是破解诗歌鉴赏难题的突破口。微课的“微”,决定了教学内容要“精简”,以小见大。教师授课,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一课一得,又要兼顾线上看视频学习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问题源于实践。用诗歌的理论去整合具体的诗章,解决诗歌阅读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话题探究,让寻找答案的思考贯穿于微课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切入,以话题推进,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实现探究性学习。

(一)以问题启发思路,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微课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教学活动面臨关注度、收视率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以问题为导向,首先要有问题的意识。问题是教学的突破口,让问题作为“敲门砖”,叩开诗歌的大门。诗歌鉴赏有不同层级的目标,问题的切入点要精准,避免无法说清楚;问题要能不断推进,力求启发思路。正是因为学生对诗歌解读存在各种问题困扰,才有了微课辅导的迫切性,教师进行微课教学的动力也恰是源于解决问题。

(二)以问题联结教与学,寻找教学的话题

微课教学难点在于话题是否有针对性。问题是“矛盾”,话题是“冲突”。教师选择什么问题激发兴趣?用什么话题吸引“观众”?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教师在选题和教学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问题明确,还要使内容、话题集中。微课的“微”决定了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诗歌阅读中突出的“焦点”。分析意象,研读词句,品味思情。聚焦在一点上,才能深入探究,才能实现师生“共振”“共情”。

(三)以问题推动自主学习,寻找教学的角度

微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教师提供的是“私人订制”“订单服务”,学生根据“菜单”,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急需的学习内容。诗歌准确解读的难度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问题确定教学角度,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授课。同时,教师也要具有历史的高度和前瞻的视野,引领学生全面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

问题,让诗歌自主学习山重水复,但以问题为导向,探寻柳暗花明的过程,是缩短学生与诗歌的心理距离的体验。问题,是微课教学的诱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微课教学推进的过程。

二、 拓宽鉴赏思路,渗透解读方法

破解诗歌鉴赏,需要探究主体(学生)与客体(诗歌)的关系。诗歌是情境融合的艺术。微课教学,要突破想象,创设情境。从意象、意境到情感、意旨,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方法引路。

方法,是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品读诗句,从品味意象到剖析内涵,从解读技法到诠释意旨,这正是促进学生鉴赏素养形成的过程。

(一)从点到面,用画意诠释出诗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语短情长,难在“志”的解读。微课如何跨越主客体的鸿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的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是通过意象传递给读者的,意象是诗歌的“牛鼻子”。微课借助图文影音等媒介,营造画面,渲染气氛,以具象突破文字,搭建沟通的桥梁。

例如,李贺“摹写声音至文”《李凭箜篌引》。箜篌的乐音通感和侧面烘托的方式呈现,“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如何再现惊世骇俗的音乐演奏的意境,这是诗歌鉴赏的难点。微课教学以视听素材再现一个个神幻的画面,学生可直观感触音乐的效果及情感。

“画意”已成,“诗情”还会远吗?微课补齐想象的空间,把“短路”意象“串联”成意境,让风景重现,情由心生。

(二)从感性到理性,教学设计理清思路

联想与想象犹如鸟之双翼,突破时空的藩篱,拉近了阅读主客体的心理距离。从意象的判断到意境的构建,从背景到意旨,从表义到深义……思想的门槛并非一跨而过。微课如何引导“入门”?例如,李商隐的七言律诗《锦瑟》,一句一个典故。是揭露控诉,还是哀怨悲叹,读者难以明了。每一个意象、意境都非常明确,合在一起,却超越了读者的阅读经验。这需要突破感性思维,借力逻辑推断,形成证据链。因此,微课教学环节设计的结构框架,决定了教学效果。

微课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学会理性分析,最终形成思维导图。通过抓关键词,通过想象与联想,思维模型一旦形成,鉴赏思路就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三)从个案到类型,比较阅读拓展视界

语文课属于案例教学,强调从典范研读中归纳出类型规律。“微课”聚焦某个问题,突出学法指导,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比较阅读有助于启发思路,拓宽视野。

例如,唐朝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大河势不可挡。学生在研读时存疑:“黄河之水”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怎么“天上来”?如果指降雨,岂不平常?除了从作者的视角去分析,还可以拓展到王之涣的《凉州词》。不同点在于:王之涣的视角自近及远,故创作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就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揪住问题,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拓展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言近而旨远。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微课重在学法指导,培育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能,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找寻新的路径,拨开遮挡前路的障碍,诗歌阅读云外有天。

三、 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鉴赏模式

微课设计的立足点是学生与文本,微课教学的落脚点在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构建鉴赏诗歌的模式,是教学实践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

(一)贴近学生,注重效率

要从学生实用与适用的角度去设计、制作微课。首先,分析学情,抓住问题。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难。其次,精准定位,适合自学。微课学习环境是生活场所,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学习路径是网络平台。微课堂既不同于“网课”直播互动,也缺少线下课堂约束和同伴激励。

微课定位课外辅导,旨在解决问题,力求准确生动。根据诗歌的规律和特质,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共鸣,为什么会发生在一场邂逅的音乐独奏?又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什么不是“落叶”而是“落木”?

辅助自学,对准问题,微课才有实用价值,微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二)创新课堂,模化教学

微课教学的动力源于解决学习问题,创新课堂的动力源于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属于片段教学,教学容量相对较小,适合于精细化教学,尤其适用于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运用于诗歌专题训练,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既发挥授课教师的优势,又利于教师团队的资源整合。另一方面,构建诗歌阅读的思维模式,避免自主学习的误区。例如,“三模块诗歌鉴赏”。第一模块:通读古诗词,提取写景、抒情诗句,了解诗歌内容;第二模块:解决疑难问题,揭示主题思想,梳理艺术方法;第三模块:研读有特色的诗句,引导鉴赏发现,读写结合。

微课以短视频方式交流,契合诗歌形象性的优势,教师在图像、配音、字幕等方面都有创新的舞台。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影视制作的经验,在课件制作、视频剪辑等方面多下功夫,还可以配上适当的特效,力求制作精良,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

(三)激发情感,增强能力

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写景抒情,以情动人。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真挚的情感,引领学生步入诗歌的殿堂。教师要借助微课资源优势,调动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去体会诗歌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微课教学是口头表达的艺术,教师要提高口头表达水平,增强学生诵读兴趣。教师用具有感染力的口语描绘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诗歌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启迪,无疑会增加微课的吸引力。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赋予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将周瑜的氣定神闲与赤壁之战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微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配以狼烟四起的画面,战马嘶叫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入戏”,诵读诗歌的兴趣自然提高。形式与内容统一,无疑更能激发学生去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课为抓手,学生存疑之处,就是微课开启之处。运用微课实施诗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渗透方法,构建模式,破解诗歌自读的难题,从而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A].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秀艳.探析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4]杨丹.问题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的“四有”探索[A].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6).

作者简介:

郑新强,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模式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