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家乡民俗文化的利用

2020-06-01 08:03魏小璇
考试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民俗文化幼儿教育

摘 要:龙山中心幼儿园身处农村,本土资源丰富,特别是民俗文化方面。我们要怎样去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搭建丰富多彩的、具有家乡特色的区域活动,是农村幼儿园教师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充分利用龙山镇的民俗文化资源;搜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激发幼儿兴趣;合理组织区域活动;大力向家长宣传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等方面出发,研究利用家乡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俗文化;区域活动

龙山中心幼儿园身处农村,而且农村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能够利用的资源非常多。我们要怎样去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家乡特色的区域活动,是农村幼儿园教师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尝试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索,经过幼儿园领导和上级指导单位的探讨之后,我园确定了“利用家乡民俗文化开展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受益颇多。

一、 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家乡民俗文化的需要

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中,幼儿便能够从小接触家乡文化,了解和感受家乡文化与众不同的一面。在培养对家乡民俗的喜爱之外,更能增强幼儿的家乡情怀、承袭家乡民俗文化,增强家乡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幼儿认知主动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特殊的阶段,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带有形象性、情绪性,因此幼儿更容易接受和认知具体的、感兴趣的事物。这一阶段将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渗透在日常教育中,形象化在幼儿区域活动里,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想象的热情。幼儿在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三)推动特色园区建设的需要

每一个区域的民俗文化都是独具一格的,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规划、环境布置、区域活动等各个角落,可以既能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也能让幼儿在园区的细节中感受家乡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区环境、特色课程等,进一步形成独特的幼儿园办园特色。

二、 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实现自我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丰富,幼儿园可充分开发家乡的民俗文化资源,将家乡的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活动中,这样可以降低幼儿园的活动成本,而且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为我们幼儿园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确定了“利用家乡民俗文化开展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立项课题后,我们搜集并学习了关于课题的相关资料及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问题及案例等,通过讲座、培训、参观、研讨等形式帮助教师们了解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意义,传授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开展区域活动的教育技能和方法,使全园教师对民俗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范围及开发的策略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活动做好准备,为科学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减少教师的“不适应感”,让教师正确认识到这个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精心选择合适的家乡民俗文化资源材料开展活动,也有助于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和指导幼儿怎样活动,怎样提高学习能力。

(二)用民俗文化资源充实区域活动内容

家乡的民俗文化富有地方特色,能够使幼儿体会到身边熟悉的生活内容,有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这对幼儿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家乡民俗文化资源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幼儿们的学习劲头会更大。比如,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节日文化,可以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资源材料,丰富幼儿园活动内容。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结合端午节的习俗,在大班区域活动中开展有关端午节的区域活动内容。在语言区:我们制作了调查表,请幼儿回家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哪些故事?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你们学过有关端午节的哪些诗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发放的调查表。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表,把它做成一本本可供查看的“端午节”小册子,将这些小册子展示在活动区供人查阅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家乡民俗文化,体会到了家乡民俗文化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三)充分利用龙山镇的独特民俗文化

农村的资源非常丰富,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能够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而且要能够突出本土特色,使之能对幼儿进行鲜活生动、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置可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去研究,选择适宜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开设区角活动。

南靖县龙山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闽南小镇,大自然赋予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农村资源,富有韵味的风俗习惯、底蕴深厚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居,更有丰富、绚丽的东溪窑遗址文化。因此,我们结合本土的教育資源——东溪窑,进行了研究,进而充分挖掘东溪窑内在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彰显地方特色,使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幼儿园教育逐渐凸显乡土特色化。

我们重视家乡民俗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从不同角度展示的墙饰展现利用家乡民俗文化灵活运用到幼儿园区域中,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熏陶。我园对环境创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大年龄段以东溪窑为重点,中年龄段以民俗活动为特色,小年龄段以龙山特色小吃文化为主线。大班幼儿为环境创设提供了青花瓷、花灯、陶艺、剪纸墙等大量主题作品,作品基本都由幼儿动手制作,幼儿负责整理粘贴,充分体现出了主题与大环境的整体融合,打造出了我园独特的环境文化氛围。例如,将幼儿的美术作品——绘画《青花瓷》、手工《花灯》等展示在主题结合的墙饰上,让幼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年龄段子课题我们主要从民俗文化活动的材料入手,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开设了关于龙山节庆的“板凳龙”活动延伸出“板凳龙”的制作,开设了——小小木工区;由端午节的龙舟赛延伸出科学区——造船厂,由龙灯节延伸出彩灯制作等;并且将民间体育活动进行传承,从知道——会玩——会做——创新,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各个方面的需求。

另外,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比较大,更适合设置运动区,在运动区投放锻炼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自制简易器械。这样,幼儿在活动时不仅能开心地玩耍,还锻炼了身体,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比如,龙舟赛具有情境性的游戏,扮演鼓手、桨手满足幼儿的表现欲,通过龙舟竞渡的比赛也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游戏项目深受幼儿的喜爱,难度循序渐进,激发幼儿的兴趣,从简单的划桨、打鼓到较为复杂的划一配合并根据鼓点节奏指挥来进行动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逐步引导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从单一到统一,让游戏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传统的游戏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以及遵守规则意识都能进行独特的培养。划龙舟这一传统活动需要鼓手、桨手共同合作,还需要运用感官来听鼓点、看指挥,这也需要调动幼儿多种机能,通过合作也增进了友谊、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孩子们体育活动能力,也通过龙舟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幼儿面对比赛、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集体团队合作意识。

(四)家园合作,丰富活动材料

开展区域活动,活动材料对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幼儿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材料要适合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虽然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少花钱,多做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积累前期经验。我们强调家园合作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比如,小年龄段为了让幼儿更加清楚地了解龙山美食的制作过程,我们老师特地请来了老字号的师傅进入班级来给幼儿讲解示范美食的制作过程,并请来几位家长代表帮助幼儿学习制作美食。每开展一次活动,都在班级群里进行展示,并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今天的活动感受。区域所要用到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一些卫生、安全、实用的废旧物品,用我们的巧思、巧手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好玩、环保、多变的教具玩具。如让家里有种竹子的家长,砍一些竹子制作成竹筒来盛放美食。

开展这样的区域活动,能够不断丰富我们幼儿园的活动资源。教师引导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条件下快乐玩耍,进一步开阔幼儿的思维空间,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培养。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就是为了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快樂,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充分研究开发本土资源中相关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民俗文化,将其拓展成为龙山中心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我们今后要不断探索实践,充分利用龙山的特色民俗文化,积极开展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区域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机会。不但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兆元.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J].文化遗产,2014(6).

[2]陈勤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西北民族研究,2014(3).

[3]王杰文.“实践民俗学”的“实践论”批评[J].民俗研究,2018(3).

作者简介:

魏小璇,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民俗文化幼儿教育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