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涛
【摘要】文中通过几个典型的高中数学实例,呈现出圆在解决解析几何、立体几何问题时,不仅为解题提供了知识基础(圆的定义、圆的方程与圆的性质),也为分析、思考、探究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轨迹分析),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认识问题的本质,获取解题思路.
【关键词】知识基础;思维基础;轨迹分析;几何直观;空间想象
在几何问题中,圆不仅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对几何关系的形象刻画,更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方面,圆可以描述两点间的平面距离,即:半径关系;另一方面,圆可以描述角度的大小,当角度为直角时,对边就是圆的直径;此外,圆还可以描述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圆的定义与性质在几何问题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文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分别呈现出在解决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问题时,圆不仅为解题提供了知识基础,也提供了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思维基础.
一、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1 已知点A(-1,-1),若曲线G上存在两点B,C,使得△ABC为正三角形,则称曲线G为Γ型曲线.给定下列三条曲线:
① y=-x+3(0≤x≤3);② y=2-x2(-2≤x≤0);③ y=-1 x(x>0).
其中,Γ型曲线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 正三角形,即:顶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在①中如图1所示,AD=AE
在②中如图2所示,点A与曲线均在圆x2+y2=2上.从图形上观察,觉得不能存在正三角形的情况,怎么准确地说出原因呢?我们知道正三角形对三条边长与三个内角都有明确的要求,观察图形找到不满足的量与关系即可.比如,点A对应的最大内角∠DAE=45°,则曲线不是Γ型曲线.大家还可以思考其他不满足的关系还有哪些.
在③中如图3所示,判断是否存在正三角形不容易直接识别,可以先判断能否存在等腰三角形,再进一步判断能否存在正三角形.思考:
(1)怎么构造等腰三角形?
(2)在熟悉的图形中,什么图形可以呈现“等腰”?
(3)具体怎么操作,如何作图?
(4)如果等腰三角形条件满足,怎么进一步判断正三角形条件?
通过问题引导,回顾相关知识与方法,确定解答思路:以点A为圆心作圆,使其与曲线相交得到等腰三角形△DAE.当半径逐渐增大时,∠DAE从0°到90°逐渐增大,则存在两点B、C使得∠BAC=60°的情况.该曲线为Γ形曲线.
二、圆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例2 设l1,l2,l3为空间中三条互相平行且两两间的距离分别为4,5,6的直线.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 存在Ai∈li(i=1,2,3),使得△A1A2A3是直角三角形;
② 存在Ai∈li(i=1,2,3),使得△A1A2A3是等边三角形;
③ 三条直线上存在四点Ai(i=1,2,3,4),使得四面体A1A2A3A4为在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的四面体.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解析 题目中描述的背景几何体是直三棱柱,且底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4、5、6.
在①中,实现“直角”的方式是固定直径作圆(或球).设l1到l2、l3所在平面的距离为d,在l2、l3上各选一点A2、A3满足|A2A3|≥2d,以A2A3为直径作球,与l1必有一个公共点A1,则A2A1⊥A3A1.
在②中,为了判断是否存在等边三角形,先考虑等腰三角形.以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为球心作球与另两条线相交,从而确保等腰三角形.为使顶角能够取到60°,在距离为6的两条平行线的对边上选一个点作球,则等腰三角形的最小腰长为5,且此时的顶角大于60°.当球的半径不断增大,顶角不断减小至无限接近0°,所以,存在顶角等于60°的情况,而且存在两组位置可以构成正三角形.有兴趣的话,可以思考从其他直线上选定一点是否也可以构成正三角形?
命题③,比较容易说明不成立.
当然,例题2的解答思路并不唯一,大家還可以借助垂直与平行关系对问题加以解决,此处不再赘述.
三、“圆的思维”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定义P(x1,y1),Q(x2,y2)两点之间的“直角距离”为d(P,Q)=|x1-x2|+|y1-y2|.
(1)若点A(-1,3),则d(A,O)=;
(2)已知点B(1,0),点M是直线kx-y+k+3=0(k>0)上的动点,求d(B,M)的最小值.
解析 (1)d(A,O)=4;
(2)圆的定义,不仅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及性质,也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思维与研究思路.类比圆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究“到定点的‘直角距离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该曲线有什么规律.
探究活动一:判断到点B(1,0)的“直角距离”等于1的点的轨迹.曲线方程为|x-1|+|y|=1,根据对称性,判断出:曲线是以点B为中心,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1,-1),(2,0),(1,1)的正方形,如图5所示.
探究活动二:判断到点B(1,0)的“直角距离”等于a(a>0)的点的轨迹.曲线方程为|x-1|+|y|=a,根据对称性,判断出:曲线是以点B为中心,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a,0),(1,-a),(a+1,0),(1,a)的正方形,其中,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且对角线长为2a,如图6所示.
在判断出上述曲线的轨迹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还知道直线kx-y+k+3=0可以整理成y=k(x+1)+3,即:直线经过定点P(-1,3),如图7所示.随着到点B的“直角距离”逐渐增大,正方形边长不断增大,首次与直线相交时,即为所求.由k>0,要比较直线的斜率k与1的大小关系.
当k≥1时,设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C,则C-1-3 k,0. 由图可知
dmin(B,M)=d(B,C)=3 k+2;
当0 dmin(B,M)=d(B,D)=2k+3. 综上,dmin(B,M)=2k+3,0 例题3的思考与解析,得益于对“直角距离”对应的点的轨迹及其规律的分析与判断.“轨迹法”为几何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分析与思考,通过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认识问题的本质,得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数学抽象素养与直观想象素养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