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民间故事 发展言语思维

2020-06-01 08:02唐益峰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猎人言语

唐益峰

民间故事的教学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细细探究民间故事的文本特点,有着其他文本所不能及的教学价值:

民间故事线索简洁明了

民间故事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这样的传播方式取决于民间故事的线索简洁单一,不过于复杂。譬如《猎人海力布》一文的线索就是善良诚实的猎人海力布的经历:救下龙女——得到宝石——解救乡亲——变成石头。海力布的经历即为故事的线索,简简单单,清晰明了。

民间故事想象奇特有趣

民间故事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很大程度是因为故事中奇特的想象吸引读者。民间故事中往往出现具有超凡能力的人、人格化的动物、神奇的宝物或者力量等。如《猎人海力布》中能使人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牛郎织女》中披上即能飞天的牛皮以及使得牛郎织女相会的喜鹊桥……这些充满神奇想象色彩的元素,本身就契合了儿童充满好奇的天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热情。

民间故事情节回环复沓

民间故事往往在情节上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很多情节其实是有“格式”,有规律的。如《文成公主进藏》一文情节特点的格式就是“动物来说话,公主来出手,神奇延续久”。这些类型化的情节为有利于学生进行复述与模仿,在此过程中内化,在内化中实现言语能力的发展。

民间故事价值取向积极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的心声,故事的内容昭示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真善美的向往与歌颂,其精神内核往往是积极向上的。如《猎人海力布》中主人公海力布为了解救大家,虽然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并且永远不能复活,但是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却为内蒙古人民千古传诵。在动人的故事中,学生们能够认识真善美,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道德品质的洗礼与升华。

民间故事阅读中指向学生言语思维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启示我们在民间故事这一叙事性文本的教学中,如果能彰显民间故事特有的文本特点,发挥民间故事特有的文本价值,那么对于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与实践大有裨益,就能实现民间故事教学价值的最大化。笔者以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为例,浅谈在这一课中所实施的指向发展与实践学生言语思维的教学实践。

进行深度阅读,梳理人物要素

教学课文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深度阅读,梳理人物要素,找一找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可以怎么分类?

【师】《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在读的时候你关注的是什么?

【师】老师更关注的是这个故事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老师发现了一些《猎人海力布》的精彩元素,首先

这个故事有各异的角色,有哪些?【生】主要有海力布。【生】还有乡亲们。【生】还有小白蛇和老龙王。【师】不错,这两位是普通的人吗?【生】不,他们是“神”【师】说对了,还有吗?【生】小鸟和老鹰……(板书:小鸟、老鹰)【师】小鸟和老鹰既不是神,也不是人,那么它们

属于那一类呢?【生】它们是“兽”【师】概括得真到位!【师】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有人、有神还有兽。在师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个

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分成了三类:神、人及兽。这一教学环节,看似简单甚至多余,实际上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阅读的检测与反馈,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对民间故事常见的人物类型有一个大致的分类了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作铺垫。

建构思维导图,理清叙事结构

在梳理出故事的人物要素之后,我在教学的第二个版块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尝试梳理出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将人物要素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故事叙事结构的特点与内在规律。

在师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个故事中人物要素用故事情节串联了起来,并且每个人物与中心人物海力布的故事情节关系分别用一个字来进行了概括。这一教学环节需要学生通过思维结合故事的内容,调用脑海中已有积累中合适的字词对于人物间的故事关系进行概括,将内隐的思想外显为可以让人理解的字词形式。

借助思维导图,创意讲述故事

在学生讲述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发展与实践其言语思维能力。《猎人海力布》这则故事简单浅显,学生从头到尾读过一到两遍即可读懂,这样的一则民间故事却出现在五年级的教材中,编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来看:第三学段目标是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故事情节。同时从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来看:“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本版块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置了“讲清楚”(簡单复述)到“讲完整”(情节完整)到“讲生动”(创造性复述)三个星级的难度层级,层层递进,逐步推进,在学生的讲述与师生共评中实践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

【师】同学们,民间故事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口耳相传。

【师】课文很长,如果我们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概括,让它变得简短一些,但动人的情节不能发生变化。先请看黑板上的要求:

★借助板书内容,用简短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生】尝试练说,上台讲述。

【师】老师觉得经过几次练习,大家的故事越说精彩了,老师觉得故事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应该讲清楚,但是有一些可以略去的内容就不用说了。请看两星难度要求:

★★借助板书内容,用“非说不可”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生】尝试练说,上台讲述。

【师】经过几次练习,大家的故事既完整又十分精炼。现在老师还要提高难度,看黑板上的三星要求:

★★★借助板书内容,以海力布的口吻,用“非说不可”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生】尝试练说,上台讲述。

培养与实践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发展了,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在“教什么”(民间故事的教学价值)“怎么教”(民间故事教学流程的编织)这两个问题上多思考多探索,教出民间故事的核心价值,培养及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

(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猎人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不听劝告的猎人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怪兽猎人③
哪双是自己的脚
中国为何少有民间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