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配对方式对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05-30 00:20余建平何润培
关键词:学习效果同伴分组

余建平, 何润培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四川 广元 628017)

引 言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1]。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2],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改革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同伴互助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儿童动作技能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是一种有效培养儿童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3]。社会构建理念促进了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发展,因为开展儿童活动、发展内在心理功能、形成个体独特的文化是学习者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体验。我国同伴互助学习方式已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中的“相观而善,谓之学生”都是古代同伴互助学习。近代,小先生制由陶行知先生在我国广泛推行,同伴互助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导生制在18世纪中期的广泛推广、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教学中运用的产婆术都可以视为同伴互助学习方式的雏形。从学者全面研究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在国外,同伴互助学习方式已经得到了二三十年快速发展,现在主要形成两大流派:一是以关注配对指导为特点的学者,如英国的托平(Topping,K.)、美国的道格拉斯·费彻斯(Fucks,D)、格林伍德(GreenWood,C.R)、樊图佐(Fantuzzo,J.W.)等;二是合作学习倡导者,如主要关注同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或取得共同成果积极互赖的斯莱文(Slavin,R.E)、约翰兄弟(Johson,D.W.&Johson,R.T)等。

1998年,在《同伴互助学习》一文中,利尔与托平对同伴互助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后,对其进行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并给出了科学的定义:同伴互助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进行积极主动的帮助与支援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4]。在该定义中描述的同伴关系,每位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道格拉斯·费彻斯等认为不同配对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利尔与托平则认为,在同伴互助学习中,需要学习者有相近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这样有利于角色交换,有利于学习和平等地位的凸显。樊图佐等人则认为强弱的配对方式,有利于低学业成就者能力提升,主张采用异质配对方式。有的学者则赞同同质配对方式,认为在强弱同伴互助学习方式中,水平较低的儿童获益更大,而学习能力强的儿童只是进行简单的复习,能力在客观上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因而认为同伴互助学习中强弱配对方式并不是完善的。

综上所述,学界对同伴互助配对方式与学习效果、儿童能力培养之间关系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异质配对能有效促进儿童认知水平发展、提高对技术动作原理理解能力;有的学者则认为同质配对能凸显儿童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利于动作技能学习效果与能力提升。对不同配对方式的“孰优孰劣”问题尚无定论,在体育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儿童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中,同伴互助学习必然要面临儿童学习能力差异性问题、同异质配对选择性问题。因而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明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不同配对方式的优劣性及不同配对方式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儿童孰能得到较大的能力提升等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五年级3个自然班144名儿童为实验对象,同一教师以TGMD-3测试位移和球技两个项目为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分层前,根据儿童上学期体育成绩得分,获得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发展情况,并按测试成绩高低对儿童运动能力进行强弱分层。根据儿童测试成绩高低进行排序,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按1,2,3;1,2,3抽选出独立学习组,即是同质学习组、异质学习组。配对方式如图1所示。

将被试儿童分层配对后,分组的类型有5种。第一种为:强强分组,就是将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强的儿童进行配对学习;第二种为:强弱分组,就是将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强的儿童与弱的儿童配对学习;第三类为弱弱分组,即动作技能学习弱的儿童配对同伴学习;第四类为学习能力强的儿童独立学习;第五类为学习能力弱的儿童独立学习(详见表1)。

1.2 教材内容与测试材料编制

本实验欲探究不同的配对方式对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影响,教材选择儿童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内容:即TGMD-3的测试内容按其动作表现难易性分为三类。

注:1为独立学习组;2为同质配对组;3为异质配对组

图1 系统分层抽样配对方式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system stratified sampling pairing mode

表1 实验对象分组

基础动作:单脚跳、侧滑步;一般动作:立定跳远、跨步跳;精细动作:上手投球、踢固定球、低手抛球。

基础动作:与以前学过动作有相近的动作结构和表象结构,要求儿童通过教师示范,引起动作记忆的唤醒,从而反映动作技能掌握能力。共2个动作,每个动作10分。

一般动作:在基础性动作上难度有所增加,要求儿童在简单动作基础之上对动作进行简单整合、加工,从而形成技能。共2个动作,每个动作10分。

精细动作:要求儿童根据已学动作技能,对动作技术结构进行重组与建构,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动作技术原理,形成动作表象记忆,掌握运动技能。共3个动作,每个动作10分。

1.3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的设计方法即:5(配对方式)X3(测试题目水平),配对方式为每个组间的变量,即为学习能力强的儿童独立学习、学习能力弱的儿童独立学习、两个学习能力强的儿童配对学习、一个强学习能力儿童与一个弱学习能力儿童配对学习、两个弱学习能力儿童配对互助学习。组内变量为测试题目的水平,即为:基础动作、一般动作、精细动作。儿童动作技能学习的能力为因变量,其自变量为儿童在测试中的成绩。

本研究在学校课堂教学自然情境中进行,进行40分钟的学习,40分中的测试。实验流程如下:让被试儿童按固定分组先自主学习三类动作(基础动作、一般动作、精细动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教授三类动作→各组被试儿童进行同伴互助学习、彼此讨论帮助→休息20分钟→进行动作技能测试→半结构化访谈(从强弱配对、强强配对、弱弱配对中随机选择3名学生进行访谈)。

选择3名具有丰富体育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动作技能评定小组,取平均分作为被试儿童动作技能学习技术评定量化具体细则如表2所示。

表2 被试儿童动作技能学习技术评定量化表

2 研究结果

本次技评测试共144人参与,采用SPSS 22对所测技评成绩统计、处理,探讨不同配对方式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图2 不同配对方式技评成绩比较

由图2可直观看出,儿童所获得技评成绩的不同是因为不同配对方式所致。对配对方式采用非参数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性显著(sig=0.000<0.01)。经过深入研究分析表明,被试儿童除了不同分组方式导致所获成绩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三种难易程度不同题目所测试的成绩也是不同的,结果如表所3示。

表3 不同配对方式在不同测试项目上成绩差异比较

注:总分100分,基础动作30分,一般动作30分,精细动作40分。

从表3可知,在不同类型三种测试动作技能项目中,随着动作技能难度系数的增大,任何一种配对方式儿童动作技能评价成绩都下降,精细动作测试得分最低。在每类动作技能项目中得分最高的是强弱配对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受到配对方式的影响,在测评中被试儿童表现出动作技能学习成绩得分不同差异,也有可能是受到儿童学习能力强弱的影响。把儿童分成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两类分别讨论是为了消除学习能力强弱异同对结果的质性影响。

2.1 配对方式的不同对学习能力强儿童的影响

学习能力强儿童在学习基础动作时,表现最好的是强弱配对儿童,平均值为19.76,学习效果稍次的是强强配对儿童,平均值是18.42,得分最低的是独立学习儿童,平均值是17.78。在一般动作难度项目测试中,表现最好的仍是强弱配对儿童,平均值达到18.4,测试成绩稍次的是强强配对儿童,平均值为14.17,测试成绩最低的为独立学习儿童,平均值为14.57。以上分析表明,一般性动作测试中,强弱配对方式的儿童以5分的分差领先于其他两类配对方式的儿童。在精细动作的测试中,得分最高的仍然是强弱方式,平均值是17.36,成绩次之的是强强配对儿童,平均成绩是10.74,得分最低的是独立学习儿童,平均值为10.11。从平均值的数据分析来看,三种不同类型动作难度的动作技能对学习能力强的儿童较为有优势,动作难度越大,提高幅度越大,但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为了确保测试信度与效度,需对三种不同测试成绩进行Kruskal Wallis非差异性检验,原因是样本不呈正态分布。在一般性动作与精细动作测试结果显示,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儿童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表4 基本动作在配对形式的两两检验

从表4可知,在基础性动作技能学习中,学习能力强的儿童独立学习组和强弱配对组成绩差异性显著(sig=0.042<0.05)。表明在基础性动作学习时,有强学习能力的儿童在强弱配对互助学习环境中成绩优于独立学习的儿童。

表5 一般动作在配对形式上的两两检验

从表5可知,在一般动作技能两两对比中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儿童在强弱配对和独立学习互助学习分组中成绩较好,调整后显著性系数高于0.05。这表明,动作技能难度增大时,强弱配对的学习形式中有助于动作技能学习,但相互帮助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2.2 配对方式的不同对学习能力弱儿童影响

表6 能力弱儿童在基础动作技能学习两两比较

从表3可知,强学习能力儿童在基础性动作技能学习中表现最好的是强弱配对儿童(M=15.09),学习效果稍次的是独立学习的儿童(M=12.11),弱弱配对学习方式儿童成绩最低(M=9.51。在基本动作技能学习中,儿童平均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配对方式的是强弱配对方式。在处理一般性动作技能时,强弱配对方式获得的成绩是最优的(M=7.26),独立学习所获得成绩次之(M=6.01),成绩最不理想的为两个学习能力弱的儿童组合配对(M=2.84)。在精细动作技能学习中,强弱配对成绩高于独立组和弱弱配对组。学习能力弱的儿童在精细动作技能学习中,成绩表现不够理想。

用同样的方法—Kruskal Wallis法来检验弱学习能力儿童在三种配对方式下的练习效果是否差异性显著。研究发现,在基础性动作技能学习上有显著性差异的是学习能力弱的儿童(sig=0.038<0.05)。当动作技能上升到一般动作和精细动作时,则配对方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影响不显著。

在基础动作学习中,三种配对方式的两两比较,从表6可知,在基础性动作学习时,能力弱的儿童在强弱配对与弱弱配对的互助学习中差异性显著(Sig=0.032<0.05)。这表明强弱配对的互助学习方式对学习能力较弱儿童的动作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

3 基本结论

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3.1 独立学习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不管是学习能力强儿童,还是学习能力弱儿童,配对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动作技能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儿童来说,学习能力强的两儿童组合和学习能力强的与弱的组合进行同伴互助学习效果都比独立学成绩理想;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强弱组合模式要比独立学习成绩好。在这些组合模式中,学习能力弱的两儿童组合动作技能学习效果最差。因此,除了学习能力弱两儿童组合外,采用同伴互助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要优于独立学习。以上结论与苏联伟大教育家维果茨基的观点不谋而合: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复杂的心理生活形式,人类的心理技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协同实践活动或者人们的相互交流之中,而不能从内心自发产生。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心理和思维过程必须在外部实践活动中形成,之后才能实现由外到内的转化,最后形成儿童自我思维活动与内心活动。在同伴互助的动作技能学习活动中,给儿童相互建构更多交流、合作时机,促进了儿童对动作技能的认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动作技术学习能力。

3.2 强弱配对学习方式对儿童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

在三种互助学习方式中,对儿童动作技能影响最大的是强弱配对,而且适用于学习能力强或弱的儿童。探究这三种配对方式中,为什么强弱配对儿童所获成绩最佳呢?本研究认为,强弱配对方式有利于运动技能相关知识传递,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同伴互助。这正如皮亚杰(Jean Piaget)所说的,儿童对动作技能的认知发展与其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紧密的关系,促进儿童获得良好认知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认知冲突的产生,而且也有利于儿童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认知冲突的有效整合,从而形成自己对运动技能结构的新认识[5]。现在,将从两个不同层面来讨论强弱互助组合学习方式对学习能力强儿童和学习能力弱儿童的影响。

3.2.1 学习能力强和弱儿童组合,学习能力强儿童动作技能获得较好发展 实验数据表明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强儿童在强弱互助学习方式中获得较好成绩。这一结论表明,强弱互助模式中只有学习能力弱儿童学习能力获得进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在该模式下,学习能力强的儿童成绩明显优于强强组合方式与独立学习方式,在强弱互助学习组合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也获得较大动作技能发展的学习能力。

在动作技能学习能力评定中,设定及格分数为60分(满分100分),因此从操作层面上来看,超过60%以上则表示被试儿童基本掌握了这些动作技术要领。研究表明,所测试的动作难度水平处于儿童现有最近发展区。在三种动作技能难度上,学习能力强儿童得分率分别为:基础动作89.17%,一般动作难度78.78%,精细动作42.11%。这表明基础动作与一般动作的技术难度处于被试儿童最近发展区。本实验研究有效数据表明,强弱分组互助学习方式下,学习能力强儿童在现有发展区所获得的成绩和其它两种分组方式所获成绩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强弱分组互助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习能力强儿童在现有最近发展区动作技能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获得理想技能评价成绩。探究其内在原因,在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时,同伴互助影响力大于教材内容,随着学习内容难度增加,教材内容对学习效果影响更大。

3.2.2 强弱配对方式对学习能力强儿童最近发展区影响有限 学习能力强儿童在精细动作技能学习效果评价中得分率为42.11%,低于60%,这说明精细动作技术难度在学习能力强儿童最近发展区。这说明强弱分组、强强分组、独立分组三种方式下被试儿童所获成绩差异性不显著,但有7分以上分差。则说明,强弱分组互助方式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有影响,但程度有限。分析缘由,由于儿童认知能力有限,要想使儿童认知水平达到最近发展区,离不开年龄较大儿童或成人的指导。在精细动作技能学习时,由于此时无论是动作技术结构还是动作技术难度都有所增加,从而导致儿童在精细动作技能学习时出现困难局面,这就需要儿童有动作技能学习的迁移能力,从而达到适应新教材内容的目的。通过对实验儿童访谈得知,强弱配对互助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能力强儿童向学习能力弱儿童交流动作技术结构原理与学习经验、心得,易于理解动作技术结构,使动作技能形成正向迁移。

3.2.3 强弱互助配对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弱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在基础性动作技能学习上,学习能力弱儿童得分率为58.37%,一般性动作技能学习得分率为15.14%,都小于60%,说明这两类教材内容都处于被试儿童最近发展区。与其它分组互助学习方式相比较,强弱分组互助学习方式对儿童最近发展区影响较为显著,这表明在强弱分组互助学习方式中学习能力强儿童能为学习能力弱儿童提供帮助。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表明,少年儿童通过自己有效观察与模仿能够获得运动技能[6]。在学习能力弱儿童最近发展区上,学习能力强儿童成为被模仿与观察对象,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弱儿童的动作技能学习。在独立学习与弱弱配对方式中,他们的动作技能评价学习效果不如强弱配对,原因是榜样作用功能缺失所致。

4 相关建议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强弱同伴互助配对方式对少年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的影响较大。在强弱配对方式中,运动技能相关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是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形成与增强的关键因素。为此,对今后体育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中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同伴教学给出以下建议。

4.1 强弱配对方式能有效促进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的提升

同伴互助学习方式有助于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强弱配对方式中,无论是学习能力强儿童还是学习能力弱儿童,均获得较大的发展。学习能力强儿童通过与同伴交流、互动,在解决同伴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同时[7],深入理解所学动作技术原理,促使他们在现有发展区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习能力弱的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找到理想的模仿榜样,从而提高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水平,促进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中,应大力倡导强弱配对互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儿童获得动作技能学习能力的发展。

4.2 运动技能知识组内交流,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在强弱结合互助学习方式中,双方都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进被试儿童认知良性发展。当儿童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动作或对运动技术结构原理有质疑时,在相互诊断与纠错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促进被试儿童对动作技术结构与原理的理解。正是由于这种认知的矛盾冲突、不同观点促进了儿童思维与心理的发展。在相互解决问题过程中,就会认清运动技术原理的本质、厘清思路、促进运动技能学习能力的形成。

探究强强配对学习效果低于强弱配对的原因,应归因于互动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良性流动。在强强互助学习方式中,学习双方对技术动作都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观点,忽视了彼此之间沟通与交流,使自己身上动作技能学习思维盲点与不足无从暴露,更不可能有产生认知冲突的机会,因而对被试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产生的影响较小。儿童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对动作理解或学习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议,从而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解决冲突过程就是儿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与智力结构发生良性改变过程。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儿童质疑,创造认知冲突产生的机会,才能促进儿童运动技能学习能力提升。

4.3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

动作技能学习能力较强的被试儿童在强弱组合方式中,动作技能互助方式评价有较好的成绩,对最近发展区影响的效果则不显著。探究其原因是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原本动作技能要求儿童进行重组、优化、整合,重新建构新的动作知识结构与网络,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动作认知结构、动作路线、动作轨迹,从而促进动作技能的正迁移[8]。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中的儿童质疑,增加课堂互动,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同伴分组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寻找失散的同伴
分组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