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辉
摘 要 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市全面铺开。几年来从培训到教学中的实践,从起初的欣喜,茫然到现在的不断探索与思考,都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课改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教师们的想象。它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给教师设置了一个个难题,让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就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谈谈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音乐表现力;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189-01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课标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应分层、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一、常规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有的信息都由眼睛来传递。刚接手现在这个新班时,开始练习发声,笔者情并茂的示范,试图带动同学们的演唱欲望,却发现只有几个同学在看着笔者,大部分学生在翻看音乐书中的彩图,还有个别的在玩着手中的小卡片或摆弄书包,笔者的激情一落千丈。原因在哪?行为习惯。笔者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切的良好开端。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眼睛注视着老师,那么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就会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形成互动,学生会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模仿着老师的表情、动作、声音,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时间久了,这种表现就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表现力的奠基石。
二、歌唱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因此在歌曲教唱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重要环节,在歌曲教唱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地学唱一首歌,而是成为表现音乐的主人。在教师的热情支持和启发下,学生可根据音乐边唱边表演,在教师的目光、笑容、手势、话语中得到鼓励,在教师的启发中增加勇气。例如,歌曲《采山》,这首歌曲主要描写山村孩子的生活乐趣,正好符合这里的情况,柘荣地处山区,这里的孩子对采蘑菇、采山菜、采野果再熟悉不过了,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律动→表演→学唱的教学程序,首先根据教材设计的身势动作图,指导学生用拍手、跺脚随音乐进行律动,学生的情绪高涨,接着再启发学生把生活中采蘑菇、采山菜、采野果等的动作随着《采山》的音乐表现出来,从而体验采山的乐趣,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各个争先恐后的要表演,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器乐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器乐演奏是人类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器乐演奏可以发展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作品的敏感性,可以发展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器乐教学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在课内安排器乐学习,可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嗓音或听觉条件不够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愿望。例如,竖笛教学中,教师应先教授学生正确吹奏dao、mi、sol三个音,在学生反复模仿练习后,可由一名学生出模仿题,全班或某学生随之模仿,再即兴创作演奏,然后教师吹奏由学过的三个音组成的旋律问句,由学生即兴创作出旋律答句,最后由一个学生即兴演奏旋律,其余学生模仿或进行旋律回答。这种教学既强化巩固了竖笛吹奏技法,又达到了复习音乐知识、训练音乐记忆力、培养即兴创作即兴演奏的能力。
四、欣赏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的实践活动。它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好动与爱美是学生的两大性格特征,学生能通过模仿来表达美、创造美,并获得美的享受。因此,笔者在让学生欣赏一首乐曲时,将视觉、听觉、动作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借助优美的音乐配以各种肢体语言来表达乐曲的含义。这样,不但渲染了课堂气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更多的使学生展现了自我。
五、综合性艺术表演中表现力的培养
综合性艺术表演主要指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教师的指导思想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與,对于他们的表演不能要求艺术水平太高,但要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
例如,在童话剧《乌鸦与狐狸》一课教学中,笔者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以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分组表演。同学们有的用表情展示乌鸦的茫然,有的用肢体动作表现狐狸的狡猾,有的用拍手、跺脚表示对乌鸦的同情。真是各显其能。这种自由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参与,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表达,从而也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谢丽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105-106.
[2]陈婳曙.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8(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