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小化
摘 要 很多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都知道,初中是一个“写诗”的过程。表现在该学段的学生写诗的动机十分强烈,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代诗,抑或者是“打油诗”,都能让学生乐此不疲。这是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相较以前更加丰富、细腻。因此,在进行该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学生的这种身心发展状况,正确地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古诗,以古诗词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166-01
古诗词在语文学习的任何階段都是重、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的言简意赅却又内涵丰富,使得在解读古诗词的时候需要考量的维度比较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古今文字的不同,让学生不得不在先疏通文意的情况下才好揣摩意境。因此,探究初中古诗词的“套路”,让它既满足于学生的情感需求,又妥善地服务于教学,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结合创作背景深挖古诗词内涵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准备。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一要看题目,因为绝大多数古诗题目便是整首古诗的“题眼”,因而从题目进行分析更容易抓住全诗的意境。二要看作者,这和不同诗人的不同流派直接相关。三就要看创作背景了。很多时候,碍于时代背景的限制,有的话不能直说,便会选择“寄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因此,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无疑能够深挖古诗的内涵。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诗歌。整首诗只有两句话,而且表达直白,也没有什么太生僻的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熟读成诵。但是对初中生来说,单单只满足于字面意思显然会让他们错失很多深挖古诗词的机会。那么,教师再结合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能够感受到它蕴含着的深厚力量。毫无疑问,很多诗人都通过自己的诗词发出过这样那样的感叹: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等等,而陈子昂的感慨则和登幽州台有关。那么,幽州台的背景也至关重要。学生通过了解背景可以发现幽州台又叫黄金台,而正是因为这黄金台使得燕王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诗人在这里发出感慨,也暗含着拿自己和乐毅这样的人进行对比,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昭然若揭。学生基于这样的背景了解,也更能体会诗歌情感。
二、巧妙解读意境加深学生整体感知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意象”和“意境”可以说是让学生又爱又恨。爱它们是因为它们切实地丰富了古诗词,而恨更多的来源于试卷中的问答题。可是,意境之解真的有那么难吗?这和学生如何进行解读有直接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们从小就会背诵《静夜思》,但是对其中的意境解读却无需伤神。这首诗里面的意象很简单,床、明月、月光,学生一眼就可以识别,但是营造出来的意境则是由这些事物组合的“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基于这样的理解,诗词中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意境情感便和盘托出。陆游的《游山西村》一直广为流传、千古称颂。在这首诗里,没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意境,而是古朴中蕴含着的“峰回路转”让人情不自禁眼前一亮。首联中的“腊酒浑”“足鸡豚”,渲染出一幅欢悦地农村丰收之景,酒味虽薄,但情感深厚。而颔联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既蕴含着哲理又是意境塑造的典范。重叠的山峦,曲折的河水,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中,用花红柳绿展现“绝处逢生”的意境,让人感慨万分。作者用这种倒叙的手法,将山西村的美丽彰显无疑,甚至打造出一种在重山复水保护下的在柳树花草掩映中的意境,令人赞叹。
三、抓住古诗词中的“点睛之笔”恰当赏析
“炼字”“炼词”“炼句”,好像一个“炼”字就让文字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在古诗词教学里,万万是少不了“炼”诗的。因此在学生接触到的古诗词里,既然能够流传至今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那么用“炼”的方式便是找到诗词的“点睛之笔”进行精细的赏析。当学生学习“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时候,不禁会被“排”带来气势所感染,那么“排”就可以算作这首诗的一处点睛之笔。基于这样的思考,找准古诗词的关键处,也就打开了古诗赏析的大门。李白作为浪漫诗派的代表,大部分诗词都气势磅礴、雄浑激荡,《渡荆门送别》就是这样一首竭力用文字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全诗语言美、意境美,尤其是中间两联,把“送别”推到了极致。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丽景色,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进行凸显,而其中的“随”和“入”字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随”字表现出的群山和平野在位置维度的逐渐变化、推移,将空间的立体感和事物的流动感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入”字更是以渲染江水奔流不息的气势,将诗人的广阔胸襟表达得入木三分。基于此,再让学生看整首诗,就找到了赏析的切入点,对整首诗也就有了更高层次的全局性解读。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不能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进行简单机械的讲解和翻译,而要在结合了古诗背景的前提下,更多地去挖掘诗文的意象和意境。找准全诗的“点睛之笔”作为关键点,对诗歌进行自主赏析。
参考文献:
[1]黄胜斌.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分数[J].学周刊,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