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娇
摘 要 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过程,有效地引入STEM理念能够不断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陶艺区活动为研究,阐述了运用STEM的实践意义,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 STEM理念;幼儿教学;陶艺课程;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039-01
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幼儿实践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过程,要重视结合陶艺課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幼儿的陶艺创作,以帮助幼儿创造、探索、数学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下面通过结合STEM理念,进一步分析如何开展幼儿陶艺区域游戏。
一、运用STEM的实践意义
从当前幼儿的教学形式来看,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认知的差异性,全面实行STEM的教学方式,主要的特点就是进行学科的有效整合,不断引导幼儿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针对学习的内容树立系统的认知思维,提升实际动手与认知的能力。与以往教学形式相比较来说,STEM教学的科学整合性更强,它倡导培养创造力,把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幼儿能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积极思考,增强区域游戏在各学科的实践基础上,切实形成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能力。在幼儿教育当中,基于个体差异的不同,还需要把各学科整合的资源应用到教学的真正情景里,便于整体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总之,在陶艺活动引入STEM理念,利用构建多形式的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综合素养。
二、STEM理念下开展区域游戏的实践策略
通过对运用STEM的实践意义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于STEM理论的认识,在陶艺教学过程,要重视结合多样化的游戏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要加强教师STEM教育能力,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多样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STEM教育是多维度的,如果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用到多维度的幼儿教学情境当中,幼儿的思维也会产生多元化,演绎、推断、归纳等习惯就会随着解决问题的实践慢慢培养出来。幼儿园在STEM理念的倡导下,巧妙应用幼儿的心理特征,创设出幼儿喜爱的图画,手工制作、科学探索、区域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处在快乐的氛围里,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区域活动中,结合陶艺课程,可以让幼儿学做“瓷艺工”,创作泥塑瓷器,尝试彩绘装饰瓷器、学习拉坯、盘泥等探索瓷器成形的方法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陶艺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角色意识。利用区域游戏情境的创设,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进一步引导幼儿在区域游戏当中深入探究问题,不断地尝试,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在STEM教育实践摸索中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的STEM教育素质
幼儿园陶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时候,教师的作用最重要。要想不断促进幼儿园STEM课程的良好实行,最主要的是提高幼儿教师的STEM教育素质。现在不少幼儿园教师不了解,也不熟悉STEM教育,不清楚STEM教育的概念,对于怎样在幼儿园实行STEM课程存在误区。有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园课程时,经常在教会幼儿知识、学会多少技能上感觉到困惑。而实际来讲,对于知识的传授,教师无需要过多地去纠结,而应该把幼儿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等作为重点培养出来,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学会解决问题办法。
(三)建立STEM教学中心
STEM不同于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是重视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还需要专门的教学方式便于幼儿去积极探索学问。陶艺活动与区域教学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区、选择活动材料,不断尝试,深入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例如,幼儿在科学区探索“石膏模成型”的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石膏模制作的作品常常不成型。针对这一问题幼儿会进行探索,发现有的模具缝隙大,有的作品还没干就拆模了,有的作品是实心的,不易干,是因为多余的泥浆没倒出,有的产品特别薄容易破损,是因为倒入的泥浆存放的时间短就倒出了。发现问题后幼儿会想办法解决,如,把模具拼接用皮筋绑紧,再倒入泥浆,倒入泥浆后用电子钟计算成型需要的时间并做好记录,还需要根据稠度不同的泥浆,自己配比水和泥的量,搅拌等等。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就会运用将时间、计量、配比等科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像这样在STEM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为主,通过有效地结合陶艺课程,为STEM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助力,教师在开展陶艺活中,需要有效地引入STEM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进一步分析,为了不断将STEM理念融入到幼儿陶艺活动中,作为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认识,要有效地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才能迎合时代发展,进一步保证幼儿区域游戏活动高效开展,从幼儿抓起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雨晴.新理念下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开展思路分析[J].才智,2019(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