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前
摘 要 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却难以将体育视作一门必须学習的课程来对待,导致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089-01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上都有着相同的问题,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虽然较强,但这种积极性并非建立在学生对体育课程本身的兴趣之上,而是建立在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获得户外活动的机会,教师再一本正经地开展系统化的教学,自然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厌恶体育学科本身的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从重视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注重师生有效互动三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以竞技体育为教学核心,教学内容有着非常明显的竞技化特征。与此同时,在体育教材方面,格外强调教材的权威性与指导性,也格外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具体情况就等同于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只去注重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否按部就班的完成以及是否达成,导致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体验对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弱化。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误区。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就必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较为明晰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体能测试来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判断。在体能测试项目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选用1000米(800米)长跑项目,长跑项目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体能与心理素质。测试发现,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过硬,便能够出色的完成这项测试;有的学生则体能较弱,但有着可贵的坚持精神,同样能够跑完全程。另一部分学生则体能同样较弱,但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完整的跑完全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体能教好的学生要适当的增加锻炼量;对体能较弱,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而对身体、心理素质都较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与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锻炼。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活化氛围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课堂氛围当中完成体育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驱使。想要达成此目标,教师需要对体育课程本身有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堂并非让学生在不断机械重复中掌握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去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本身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执教“足球”这一项目时,便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体育竞技的本质便是游戏,因此,通过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比赛,便是游戏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师组织学生举办小型足球赛时,将规则适当的更改为,学生停球时只能使用“胸部停球”,传球与射门时只能使用“足弓推球”这两种技术动作。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重复这两种技术动作,提升对其掌握程度。而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更不会让学生在重复中感到枯燥,相反,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生龙活虎。
三、注重师生有效互动,互相学习
教学工作的本质即是师生双向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在实际的体育课堂当中,教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生杀大权”,也就是掌握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当中,即便有了多彩的活动,而教师不参与其中,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是没有生机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论是体育游戏,还是趣味性的体育竞赛等活动,教师是否参与其中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进而完成更加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教学设计。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的改变教师是课堂内容单一输出点的错误观念,放下身段,从“权威”的身份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与参与者。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时,首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业。最后,教师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如此,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才会提升,使教学有效性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浅析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9(32):163.
[2]武卫东.如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学周刊,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