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回归“需要”

2020-05-29 09:01付宏如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做操组员自主

付宏如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如果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活动中,站在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并进行高效的科学管理,我认为应该不会出现保健老师所担忧的状况。“自主” 的目标是改善和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让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学会自我管理,所以最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自主”回归儿童的“需要”。具体该如何实施呢?我觉得可以分三步走。

合理利用“时间差”,

自主加餐巧安排

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在一开始引导孩子自主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谁先谁后,往往老师也说不明道不白。最终的理想状态当然是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选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大家都不用等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现实感受行事,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行。但是,结果往往却是这样的:轰隆隆,一大群人一起涌向了植物角;哗啦啦,一群人涌向了卫生间。万事开头难,孩子们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习惯跟风和模仿。所以一开始,老师要善于利用“差”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包括“位置差”和“速度差”。

很明显,“位置差”决定了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占了先机,有了优先选择权。比如做操回来,他们在队伍中的位置就决定了他们的先后顺序,起床时床铺的位置也决定了他们离开床铺的早晚。

即“速度差”是指孩子整理自己的衣服、操作活动材料、做操、穿脱衣服、完成作业这些事情时有快有慢。例如,做操回来进入生活环节加餐时,有的孩子要把晨间活动时脱下的背心换成外套,有的要把外套换成背心,有的则是把不要穿的外套放进储物箱,还有少数孩子无需整理物品和衣服。这些种种情况势必会形成一个“速度差”。

让孩子在生活环节进行初步的自主就要从利用“时间差”开始,逐步过渡到“需要差”。

激发孩子“需要差”,

关键时刻靠指引

午睡起床环节,孩子们穿衣服、如厕也会有个“速度差”,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自己的真正需要,因为这时的他们刚刚睡醒,是最安定的时候。因此,这是实施自主活动的最佳环节,如何具体引导孩子的自主活动呢?

首先在孩子起床之前,我会不经意间表达对某个区域某个孩子活动的赞赏,这样会提醒这个孩子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情,也激发其他孩子对某些区域的期待和向往。比如,欣怡昨天完成了一半的对称蝴蝶刺绣,请她今天去完成剩下的一半,用这样的引导方法就可以有效而又不露痕迹地对其及其同伴产生影响,适度提醒,增强孩子的坚持性。

其次,在给孩子梳头时,我和孩子多进行拉家常式交谈。比如,你最喜欢哪个区角的游戏,最喜欢哪个游戏材料,最喜欢和谁一起玩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真实想法,又提高了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这无疑可以激发孩子自主活动的意识。

再次,在孩子当中进行指导时,我会坐下来像玩伴一样陪他们玩,看他们玩,有时学着他们的样子摆弄摆弄,有的时候来几手妙招,让他们“哇”声一片。我的参与更像玩伴,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放松。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种根据自己需要和想法合理安排活动的意识。

唤醒生活“小主人”,

人人参与定规则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和自主。作为一个社会人,自主的前提当然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我们教室在一楼,走廊外就是一片小树林,孩子们非常喜欢在里面自由活動,找蚂蚱,捡树叶,观察蚂蚁,逗子弹虫。和早餐环节一样,午餐环节的“速度差”也很明显,有的孩子吃得快,有的孩子吃得慢。为了让午餐秩序井然有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引导孩子们成立临时小组,进行自主散步,每个小组由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组长和5个组员组成。经过讨论,孩子们初步制定了自主散步的规则。

1. 组长可以自由选择路径,组员必须跟着组长走。

2. 可以在大型玩具下休息,但不可以玩大型玩具。(安全考虑)

3. 要注意安全,如发现危险的物品要告诉老师。

4. 走了一圈后,可以进小树林或草地,寻找小蚂蚱、小蚂蚁等等。

第一天,组员们非常配合,跟随组长去了幼儿园很多的地方,发现了蚂蚁的洞穴、被蜘蛛网网住的蝴蝶和长廊上的黑蜘蛛。第二天,有些小组站在树荫下发现了鸟窝,另一些坐在草地上玩起了小青蛙冬眠的游戏,还有的坐在滑梯台阶上玩看表演的游戏。第三天,他们发明了很多新游戏:有的围着大树,手拉手跳圆圈舞;有的躲到滚筒里捉迷藏;还有的用树叶拼起了树叶画……可是,到了第二个星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组长汇报有人离开大家,跑向了小土坡;有人自己爬上了滑梯,分散的小组很难集合。

随着自主散步的深入开展,孩子们最初的新鲜感逐渐淡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满足于听从组长的安排,这意味着自主意识开始被唤醒了。

那么,组长到达一个地点后,有没有说清楚干什么?在这个自主散步的过程中,组长是不是可以问一问组员的意见?组长可不可以公平地轮流当?集合时可不可以用一个大家认可的、更有趣而有效的方法?于是,大家一起讨论了改进的措施。

1. 调动小组内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散步之前先商量一下去哪儿。

2. 让组长尝试用一些大家认同的方式来决定去哪里、干什么,比如,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等。

3. 大家选出副组长,辅助带队的组长进行散步管理。

4. 增加“我是小小联络员”的游戏环节,有效解决集合难的问题。由小小联络员手拿红旗去寻找班级的小组,向小组挥动红旗后,队长无条件整队集合,把组员带回来。

经过交流和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并努力遵守规则,促进了自主散步活动的开展。

其实,三步走的目标最后都是回归到孩子的实际需要。幼儿“自主”管理生活环节的模式会有效地促进其自我管理意识的发展。总之,生活活动与集体活动、区角活动、户外游戏活动都是相通、互为影响的。好习惯不是单靠专门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来养成的,而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里互相渗透、慢慢形成的。

猜你喜欢
做操组员自主
“盖章”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树娃娃做操
做操
排队做操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