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性学习也越来越重要。但传统教育模式下,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地位是困难的。如何让综合性学习在课堂上“自如”地进行,那就要了解综合性学习到底是什么,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提出应对的措施。本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认识研究;初中语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特殊的语文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跟识字、写字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知识更偏于教授性的,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注重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一、解读语文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在于“综合”这两个字上,何为“综合”?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二是语文课程其它课程之间的综合;三是我们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的综合。但归根到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地学习语文,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在传统教育模式里,针对综合性学习,就是偶尔开展几次班会、读书会等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其一: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不够重视,教师为让学生在中考多得分,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对文本知识的传授;其二:随着课改的推行,教师则是希望课上更多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导致没有多余课时分给综合性学习。即使多分几节课时,学生是否接受并有所收获,教师并不确定;其三: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导致实际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综合性的实施并不理想,甚至说较为难实施,更不用谈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如何。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对策
(一)主题明确,活动贴切
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材上有什么教什么,要求什么做什么,教师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如今,课程改革的推行,要让教师不再为教材服务,而是让教材辅助教师。而综合性学习这一领域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教师可以“自由发挥”。特别说明,“自由发挥”不是随意设计,没有范围的。现行的“部编版”教材每册书都会有几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期可选一到两个主题进行设计,并且确保这一两个主题设计出的活动能把整学期的综合性学习统筹在一起。例如七年级下学期选择“天下中国”这一主题,该主题就很符合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的要求。首先可以以讲故事或诵讀胡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敬佩的爱国人物,上台讲诉,这是口语交际的锻炼;针对这一主题,设计手抄报活动,这是写作类的锻炼。其中学生的搜集、整理也是阅读的锻炼。把所有活动统筹在一起,不是分散的让学生去完成,而是连贯性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
(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初中三年,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是逐步发展的,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综合性学习也是如此,不可能让刚入学的学生就进行辩论赛的活动,那你只能看到一群人在吵架。所以,设计的活动应符合各个年纪学生的智力、思维等情况。例如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性不强,所以不能安排像辩论赛这种强调思维能力的活动,可以设计诵读会或者讲故事,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辩论赛活动,辩论赛是能快速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批判性的活动。三个年级的综合性活动要“阶梯性”去设计,不要赶集式的教学,让学生逐步的提升,比“拔苗助长”效果要来的好。
(三)及时评价,提出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资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针对“课标”所说的内容,教师的评价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参与表现,包括学生的状态、积极性等;二是学生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主动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或创新思路。例如,“天下中国”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参与活动的同学做出评价:活动准备时学生是否有提出、解决问题,积极性如何;学生上台讲述时口语技巧的评价,声音是否洪亮,有感染力等……真实、中肯的评价有助于学生乐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光是评价还不够,教师要对于参与同学给予鼓励与建议,调动他们参与下次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实施,教师首先要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些都不去了解、研究,就去研究教学方式,就去设计教学活动,这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是没有效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语文和生活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让语文走出教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社会、生活更好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6~68.
[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0~22.
作者简介:王玉吉(1995-),女,汉族,辽源人,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