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让学引思”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2020-05-28 02:26韩媛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趣味实验教学

韩媛媛

[摘 要] “让学引思”引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具备较强的教学针对性。教师要深入把握“让学引思”的教育内涵,科学构建“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型,整合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让学引思”模式的促学作用,打造多元化、层次化、高效化物理实验课堂。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趣味

基于“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师应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善于以“让学引思”理念为向导,构建物理实验课堂,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一、物理实验教学启动“让学引思”的意义

“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让学引思”是指让学生自己选定学习目标、自行设计问题、自行展开学习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就是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思”则是在“让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向,教会学生合理地分析和解决课堂问题,完成教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让学引思”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究空间,丰富课堂教学互动形式,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助力支持。教师对实验内容的筛选、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实现实验重难点突破、实验训练设计环节,都属于“让学引思”的最佳切入时机。特别是师生互动环节,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合作学习契机,并在多重互动交流之中形成学习共識。

二、物理实验教学“让学引思”应用途径

(一)创设情境,引入实验主题

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物理实验的多变性中挖掘情境切入点,多创设一些新奇有趣的物理情境,提高物理实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从而挖掘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愉快中收获新知。

任何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为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服务的,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将实验情境紧贴实际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融入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验问题。初中物理课程中,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以这些物理概念的某一属性为切入点创设实验情境,为学生明确情境的具体探究目标,以直观的物理实验现象,对物理概念进行分析、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力”。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桌子、书本、绳子等常见物体,设计了“人推桌子”“手拉绳子”“书本压着桌子”等实验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各个情境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才能产生,在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本质特点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现象。

(二)制作微课,丰富实验认知

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结构清晰等优势,能够供学生课前、课后反复学习,帮助学生突破课堂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借助微课视频方式,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用到的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录制成学习视频,发布到学生微信群或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在反复观看、学习中加深对实验器材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各个仪器,明确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条件,用学生自主学习取代教师反复讲解,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

初中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性强、难度大的物理知识时,仍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师通过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将物理实验的知识传授分解成多个环节:先介绍物理基础知识,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再讲解需要用到的各类设备、仪器,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最后着重分析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在观看微课后,能够明确教师开展实验的目标和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中,实验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正确连接电路和电流表,理解和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师录制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时,先复习回顾了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再介绍了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电线等实验器材,最后将小灯泡分别连接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讲解串并联电路中连接部位的电流关系。课堂实验开始前,教师汇总学生观看微课后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解答,为课堂实验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演示,启发实验思维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演示这些实验时,要合理选择演示的时间和角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明确实验中的各个细节,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对于一些时空条件受限、实验现象不明显、刻度过小不易观察的实验,教师借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放大实验现象,或者采取模拟实验、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演示,切不可直接忽略。

教师在规范实验演示的同时,要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概括,正确认识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形成过程,进而不断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和分析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物理概念的自主建构。

教师在揭示“动能的影响因素”时,借助小车和木块,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演示实验: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滑落撞击木块,木块受撞击后的移动距离有所不同;用不同质量的小车从相同高度滑落撞击木块,木块受撞击后的移动距离同样有所不同。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两次演示实验中,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反映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总结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的结论。

(四)自主探究,发展实验能力

教师要积极引入更多探究实验到课堂中,丰富物理实验探究形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改编为探究实验,提供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展开猜想,设计实验步骤进行探究,为学生增加更多探究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改变学生分组实验的条件,将一个实验变成两个、三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关键。初中物理实验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多变性,操作不规范、读数有偏差等都会直接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教师要注重实验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结果与预期不匹配的情况时,及时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质疑,针对性地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进行解决,在不断地质疑和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能力。

例如,对于“测量物质密度”实验,一般操作步骤是先调平天平,称出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再向烧杯中注满水,记录烧杯的容量;接着用细线将物体缓慢没入水面;最后取出物体,用量筒测量剩余水量,运用ρ=[mv]的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大小。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该实验后,改变了实验条件,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若现在只有一个量筒或一个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出物体的密度吗?学生针对这一课题展开小组探究。这样的探究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引思”是一种基于学生立场,顺应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要正确把握“让学”“引思”二者的辩证关系,从创设情境、制作微课、科学演示、自主探究等多方面入手,丰富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维度,适应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实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意识,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建构中,将教师的“让学引思”演化为学生的“会学善思”。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趣味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午睡的趣味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