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05-26 17:53陆唯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小学语文

陆唯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德育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应用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陶行知理论;小学语文;实践策略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据此,我们有必要对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将“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更好地贯彻到语文课堂教育工作当中。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相关概述

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一教育理论与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是极为贴合的。具体来讲,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相结合,可实现以下两点价值:

第一,有利于激發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对于受到兴趣导向的小学生群体来讲,“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小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学习欲望。此时,通过结合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看似难以理解、内容繁杂的课程知识融于生活情境当中,进而使学生消除对课文的心理距离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程度。

第二,有利于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刻内涵。纵观小学各年级语文课本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大多数语文课文除了本身的故事性、知识性以外,还存在一定的教育意义。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结合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比如了解到《七律·长征》中饱含的家国情怀、《九色鹿》中明确的是非观念、《揠苗助长》中对急于求成者的讽刺等。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活动

从一定程度上讲,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德育理论”是反常规的,是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束缚的。据此,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中等级约束严格的压抑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活起来”,将自己的身体“动起来”。具体来讲,可开展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

第一,实践类活动,即要求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感受。例如,在教授《升国旗》一课后,语文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走出校外,到广场中观看升旗仪式。这样一来,小学生便会将脑中的“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等文字内容与真实的观礼感受结合起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第二,观察类活动。例如,在“写一种植物”的习作课程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薄荷、君子兰、吉娃莲等植物搬到讲台上,邀请学生依次上台观察,并通过文字、绘画等方式将自己对某种植物的认知感受记录下来。其后,教师再公布习作题目,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方才的实践观察进行写作。这样一方面有助于避免传统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绞尽脑汁”编作文的弊端,提高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可进行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记录能力、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为其日后的语文素质成长打好基础。

第三,讨论类活动,即语文教师提出某一具体的论题或者论点,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展综合讨论或分队辩论的课堂活动。例如,在教授《谈礼貌》一课后,语文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你认为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讨论,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论点的认知能力,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勇于表达自我观点的良好习惯。

2.提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追求生字、生词、语法等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记录、被动听讲的错误习惯,同时还会降低小学课堂本应具有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备课的过程中,并未意识到“生活”二字的重要作用,使得其在课堂中拓展出的案例或过于“高端”,与小学生的生活认知经历相违背,也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应积极将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融入教学思维当中,多向学生提出通俗易懂的生活化问题,以此拉近课堂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授《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为了削弱普罗米修斯这一希腊神话形象所带有的客观距离感,使学生更加真实化、深层化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壮举,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火为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哪些便利呢?”学生便会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思考,意识到火这一生活要素的重要性。此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将普罗米修斯盗火拯救苍生的行为事迹与生活感受联系起来,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深深根植于心中。

3.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重要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上。”“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在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课程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在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必须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课文《九色鹿》时,教师可将文中的九色鹿、王后、国王、弄蛇人等人物形象提取出来,并请学生谈谈对这些人物的看法。在这一过程当中,出于年龄较小、价值观尚未成熟等客观原因,学生给出的人物理解很可能有所偏差,如认为弄蛇人对国王诚实忠心、国王对王后爱护有加等。此时,教师就应及时指出学生的认知偏误,并向学生解读九色鹿、王后、国王、弄蛇人所分别代表的神圣善良、骄纵自私、迂腐武断、忘恩负义等形象色彩,其后,教师还可结合这些形象进行延伸,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为语文课堂赋予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维,贯彻实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利于对平面化、浅层化的语文知识实现深度挖掘,从而显著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知识输出能力。分析可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思考、自主理解,并赋予语文课堂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能在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实现学生道德素质、思维能力等多种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