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切入点,提升小说教学有效性

2020-05-19 15:12杨翠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于勒题目小说

杨翠香

初中语文课本收录了不少精彩的小说。学者王荣生认为小说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种文本,它最丰富、最具体、最真实地展现人生。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教学。因此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处入手,带动全篇的阅读,启迪学生的智慧,让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看题目,解读思想内涵

不少学生在阅读小说作品的时候会忽略小说的题目,但是事实上小说的题目是作品的“眼睛”,透过其能看到很多深邃的内容,也能窥探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小说的题目,从中挖掘出一些内容,并以此为线索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揣摩其中是否隐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的题目就十分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变色龙”。学生认识到:“变色龙是一种动物,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就能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此时引导学生在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那么,你觉得文章的内容会是什么呢?”学生尝试猜測:“我觉得文章一定是用了比喻的方法,将一个根据周围环境不同而改变自己行为的人称之为变色龙。”在学生猜测后,鼓励学生阅读文章,并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进行思考:“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保护好自己,那么,文章中的主人公‘变色又是为了什么呢?你觉得这种行为是不是好呢?”学生认为:“主人公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他的‘变色是为了取悦上层人物,我从他的行为中感到了阿谀奉承的味道,我觉得这不是好的品格。”这样学生就发现,作者通过《变色龙》的题目表达了对于人物的批判。

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并有助于学生挖掘作品的内涵。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猜读法,在分析小说的题目后思考一下小说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在阅读中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能找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题思想的切入点。

二、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

不少小说作品都有反复出现或者有特殊意思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文章的关键词。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进行分析。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关键词隐藏的意思,又或者将关键词串联在一起,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更透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情感。

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一文的关键词就是“变”。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积极围绕“变”展开思考,分析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写了故乡的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是否好,在此过程中作者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围绕关键词,学生展开了深入探究。有学生发现:“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描写了‘变。比如故乡的环境和原来大不一样了,而最重要的还是故乡的人发生了变化。”“那么,作者是怎样详细地表现这种变化的呢?”学生提出:“我发现作者从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入手写了人情之变。原本十分活泼的闰土变得木讷了,原本十分端庄的杨二嫂则变得爱贪小便宜,他们都变得不好了。”“那么,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表现这种变化的呢?”学生认为:“作者对现实的变化感到不满,同时他希望能改变这样的社会状况,创造一个新社会。”在讨论中,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情感也有了了解。

抓住小说的关键词进行反复品味,能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人物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和作者形成共鸣。此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三、找线索,发现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也是指导学生展开小说阅读的好方法。文章中的线索有很多,包括叙事线索、人物线索和情感变化线索等等。这些线索往往贯穿整篇文档,若能抓住它们进行分析,则能找到一以贯之的切入点,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作品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阅读小说的有效性自然能得到提升。

在阅读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时,鼓励学生以“我”一家人的情感变化作为线索,展开对比分析,看看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线索,鼓励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在表格中可以清晰地对比出“我”和父母对待于勒的不同看法,同时也能看到父母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学生提出:“我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他们认为于勒有钱的时候,就会喜欢于勒,夸奖于勒,希望能见到于勒。但是,当他们发现于勒穷困潦倒的时候,就再也不和于勒来往,甚至还想特意回避。”还有学生认为:“‘我对于于勒却始终有着一份亲情,这让人觉得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冷漠社会中,还存在一丝人情的温暖。”这样学生便清楚地看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到了社会冷暖,同时也发现作者将“我”视为未来的希望,希望能让读者受到启发,改变冷漠的社会。

不少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会围绕其中的某些细节展开分析,这样虽然能更深入地理解文字,但是也有可能会因为片面的理解而造成偏误。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尝试整体化阅读。以文章的线索作为切入点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能促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

四、矛盾点,展开深度探究

由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不解的地方。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展开深入分析,尝试在自主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围绕矛盾点展开讨论还能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了困惑:“文章中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怎么又是‘的确,又是‘大约,这样不是自相矛盾吗?”利用学生发现的矛盾点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思考,想一想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深层内涵。学生发现:“‘我其实不知道孔乙己是不是死了,这大概就是用‘大约的原因。”还有学生提出:“但是,如果按照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中根本就无法存活下去,所以作者又加上了‘的确。”在讨论后,学生发现原来这句话并非矛盾,而是隐藏了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探究,表达了作者对冷漠社会的抨击,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这样一番分析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由于阅读能力有限,有时学生可能无法发现文章中的矛盾点,此时教师就要尝试加以引导,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深入下去,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这样也能起到提升阅读效率的作用。

在初中小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固定化、文本解读缺乏整体性等问题。若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促使学生抓住关键点进行分析,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题目、关键词、文章线索和矛盾点以外,把握住小说的结构、创作背景等展开分析也是很好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小说作品。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于勒题目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关于题目的要求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