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颖花
[摘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这让学生在阅读中丧失了美的体验,违背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初衷。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强化审美教育,确立以阅读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文本美,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朗诵文章,感受文字韵律美,读写迁移,创造拓展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优化策略;分析
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及:“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教学,强化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文字魅力,感悟文学美学,在阅读中学会鉴赏,学会用文字去创造美。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虽然说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从现实来看,我国小学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在升学压力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外,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应用阅读能力和技巧,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文学作品归根到底,其实是人们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一种方式,同一作品,不同的人看到,会由于个人经历、文学修养、情感体验的差异,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感悟。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阅读教学模式固化,一开始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文学风格,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文章,划分段落,提取主题,然后对重点段落、语句进行解析,最后总结文章思想主旨及情感主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模式化地分割为多个部分,语言美被教师用表达手法、描写方式等机械化词语展现,这种带有目的性的、程式化的阅读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没有产生美感体验,这其实失去了阅读的初衷。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乐于走这条能获得高分的捷径,并不在乎自己是否通过阅读领悟了文章表达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优化策略
阅读是学生与作者以文字为媒介进行交流,并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强调审美教育,优化教学目标,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优秀的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让学生阅读感悟其情感,细细品味其中的词句。同时给学生传授一些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与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结构、用词,深挖出文章背后的蕴意,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分析、鉴赏水平。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引导学生日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无须设置题目,而是应该让学生自由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增强其共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线索以及自身所知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一)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文本美
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向往之心,面对美丽的事物总是不免发出感叹,文人墨客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对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使美丽的事物跃然纸上,令人读之身临其境,陶醉不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制,其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去欣赏和感悟美:
1.原文想象,欣赏自然美。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应用想象力,以文字为基础展开想象,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比如说学习到《秋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蓝天白云下,成群结队的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的美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演绎出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美好景象。
2.立足课文,体验社会生活美。
在生活中,美好的不只有景色,还有人和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通过课文描述的事迹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德,共建美好社会。
3.把握形象,认知人物美。
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自己队伍人物形象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用词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妈妈睡了》一文中,用了多个形容词,“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蛋”“乌黑的头发”等都属于美好的形容词,与“慈祥”“笑意”等词汇遥相呼应,孺慕之情静静流淌,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劳累的母亲,感恩之情暗生。
(二)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创作时,讲究遣词字句,语句优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鉴赏词句,去感受中文的语言美。
比如,在讲解到《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幅荷花的图片,并点名让学生描述荷叶、荷花,让学生思考,如果以“观赏荷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会如何构思,如何用语。在结束这次提问后,让学生去阅读课文,感受文中精妙的用语,文中,作者用“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来描述荷叶,并且描述出了荷花“花骨朵”“半开”“全开”等不同的形态,最后以恍惚中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的方式,形容了自己对于眼前美景的陶醉之情,并以荷花视角描述了荷塘的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三)朗诵文章,感受文字韵律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读之朗朗上口,字词间的韵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朗读全文,或者挑选其中优美段落进行朗读。
比如,在学习到《树之歌》《拍手歌》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全文朗读,这些文章读之朗朗上口,以《拍手歌》为例,每一段落都是押韵的,“一”和“记”“三”和“天”“四”和“字”。此外,在朗读过程中,要教导学生将所领悟的情感表现出来,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朗读课文时,应声情并茂,情绪低落处语速减缓,音量降低,慷慨激昂处,加大音量,以声传情,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读写迁移,创造拓展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美,更多的是让学生拥有描述、记录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人物、景物、事物时,能够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并且借助文字,将这种美传递出去。在审美教育中,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模仿,模仿作者的用词,模仿作者的句式结构、文章布局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比如说,学习完《妈妈睡了》这盘课文后,学会用“明亮”去形容眼睛,用“红润”去形容脸蛋,学会“挂着笑意”这种表达方式,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后,学会文中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比如说,采取比喻的手法去形容荷花。最后,教師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让自己的文字更为多变,更有血有肉,在个人情感的加持下,语言会呈现出独特的美感,这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写作风格、文学流派。
三、结语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年纪尚幼,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知道何为美,如何创造美。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但当前,受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的影响,阅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中的效果并不显著。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师应该基于素质教育需求,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深化审美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