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萍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应当具有经验性、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特质。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立足于地域特色、学校课堂、实践基地,整体谋划、常规实施、精心打造,从而让综合实践课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实施和创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界普遍重视学科建设,而忽视了具有经验性、综合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生活为核心的课程。这种课程既遵循国家对综合实践的统一要求,又更具地域性、校本性,因而是一种灵动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应当具有经验性、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特质。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整体谋划、常规实施、精心打造,从而让综合实践课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一、整体谋划。立足地域特色开发课程
当下的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一个最大的弊病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碎片化、随意化,由此导致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蜻蜓点水、纸上谈兵。那么,如何赋予综合实践课程以生命的形态,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呢?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开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心中要有全局。整体谋划,立足于地域特色,能够让教师系统地开发课程。秉持“生活即教材、社会即教材、活动即教材”的理念,让综合实践课程弥合学校课程实施的闭塞、弥合与社会生活的断裂等。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特质。谋划、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依托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整合系列知识、方法,培育学生的综合思考、探究、实践能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还要体现出地域特色,彰显地方风采。从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成地域性特色文化课程,打造成校本课程。比如,我们学校所处的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依托学校实际,我们开发了特色农业系列综合实践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走进米乡系列”“走进酒乡系列”“走进鱼乡系列”“走进家禽养殖与禽蛋加工”等。比如,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纺织产业比较发达,据此我们开发了系列丝绸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养蚕系列”“纺织系列”“电脑印花系列”等。比如,我们学校位于古运河河畔,为此我们开发了系列“古运河风采”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了解古纤道课程”“了解太平桥课程”“走访古运河边新城”“调查古运河环境保护现状”“古运河文化”等。此外,还有生存教育系列课程、丝绸文化采风系列课程等等。整体谋划综合实践课程,涉及学生经验、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构建起基于学生经验、生活的课程框架、结构,从而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三级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技能,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育学生综合思考、探究、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国际理解、环境保护、生活经营、科技资讯等。综合实践课程的形式也非常灵动,可以是学生的“动手做”课程,也可以是学生的参观调查课程,还可以是学生的视听课程等。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内外勾连,善于发掘一切可以应用的课程资源,从而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二、常态实施、立足学校课堂实施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尽管可以跨越课堂、跨越学校来组织实施。但我们无可否认的是,课堂仍然应当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阵地、主战场。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必须立足于学校课堂。只有这样,综合实践课程才不至于“流产”。立足于学校课堂实施课程,是一种理性化的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增加思考性、探索性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发掘学生课程实践的创造性。一般来说,学科课程侧重于认知取向,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实践取向。常态化的课程实施,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综合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的、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自行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助实践、探究实践、考察实践、主题实践等等。比如我们曾经开发实施了《蚕食大揭秘:蚕只能吃桑叶吗?》的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借鉴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开发实施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学校处于城郊接合部,几年来学校周边农民的养蚕规模逐年减少,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的土地开发,让桑叶很难找到,蚕宝宝面临挨饿局面;二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兴趣,部分学生认为,除了桑叶之外,还可以用莴苣叶等其他植物叶子代替。为此,我们在教室找到一个角落,引入了柘叶、楮叶、榆树叶、鸭葱、蒲公英、莴苣叶、生菜叶等植物叶子,通过科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对蚕宝宝的食物进行深度研究。即我们只改变食物种类,而其他条件诸如喂食次数、喂食量、清理次数、光照、温度等都相同,从而有效地研究不同食物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于蚕宝宝的生长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将这项综合实践课程设置成长线课程。在课程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每天观察,而且能做好相应的记录,拍摄好相应的照片。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学生主动地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比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科学结论。比如蚕宝宝不吃生菜、茶叶、榆树叶等,吃一点点蒲公英、莴苣的蚕宝宝身体变淡黄色、脚朝上、身体抽搐,比如吃柘刺叶的蚕宝宝很健康,結成的蚕茧更光亮,等等。正是通过科学性、常态化的课程实施,让学生对蚕宝宝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深刻地指出:“学科教学和综合活动是学校教育特殊性的体现,是师生在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师生学校生活的基础性构成。”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综合实践课程,其内容是丰富的,其形式是多样化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借力其他相关学科思想方法、文化资源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价值。
三、精致设计。立足实践基地打造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不仅要进行常态实施,更要进行精品化设计。立足于实践基地,汲取学生生活中的课外、课余资源,可以打造精致化的课程。精致化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形成学科与学科、个性与个性相互交融的样态,而且要引导学生做真实的活动课程、做扎实的活动课程。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精品打造,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综合实践课程的丰富、美丽、博大、深邃。
好的综合实践课程一定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定是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学”即是“人学”。综合实践课程应当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跨界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其立足课堂,而且可以让其超越课程、超越教材,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向课外延伸、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育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开发能力。相比较于学科课程稳定性、预设性强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特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它形成一种拓展、延伸的创新取向。比如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兰亭国家森林公园烧烤社会实践基地”“大小坂湖社会实践基地”“柯桥万达广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中国轻纺城创意大厦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学农基地”等。
四、结语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我们解除桎梏、冲破惯习。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实施、创生过程中会生发出一些新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调整活动预设、程序,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向科学化发展轨道。根据实际情况创生课程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要立足地域特色、学校课堂、实践基地等。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实施、创生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打开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感受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