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波 金卫国
【摘 要】幼儿同伴学习是一种前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同伴学习分为观众型、粉丝型、模仿型、指挥型以及挑刺型五种类型。幼儿的同伴学习需要在语言回应、动作递进、情绪支持等媒介中有序展开。其间,教师应采用环境、细节、数量及结构等策略首先引发幼儿的同伴学习。
【关键词】同伴学习;学习行为;幼儿教育
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过程,与之相伴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同伴学习是其中之一。同伴学习,即两个人的学习,是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语言、情绪以及动作等媒介,相互交流、暗示,助力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升各自的认知理解与活动操作,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促进同伴有意义的学习的方式。本文试图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现场,对同伴学习的类型、媒介以及指导策略做相关论述。
一、幼儿同伴学习的类型
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两种角色:观察者与操作者。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同伴学习存在五种类型:观众型、粉丝型、模仿型、指挥型与挑刺型。
(一)观众型
观众型同伴学习是指一人操作另一人在一旁安静而专注地观看对方的学习形式。和粉丝型合作不同,这类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甚为低调,与操作者甚至没有语言的交流。这一类型中的观察者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但观察者本人在过程中却非常专注,如案例1中的安安。
【案例1】 安静的安安
佳佳舀了一勺蓝色的原液说:“我用这个蓝色的洗发水!”旁边的安安趴在桌上看着佳佳说:“嗯!是的,我们用蓝色的洗发水!”佳佳舀了一勺洗发水,倒进已经装好水的玻璃瓶里,等了一会儿(约27秒)。佳佳翻看了放在桌子上的步骤图,而后从材料筐里拿出搅拌棒开始搅拌,接着他看了看瓶里的水,将搅拌棒放回原处。他继续翻看放在桌子上的步骤图,而后从筐里拿出泡泡器,吹起了泡泡。泡泡器上的水滴在了桌子上,佳佳左手拿餐巾纸擦桌子、右手拿泡泡器吹泡泡,每吹一次后重复左手擦、右手吹的动作。吹了三次后,佳佳吹出了泡泡,旁边趴着观看的安安笑着坐直了身体。很快,佳佳吹出了更大的泡泡,安安开心地拍起手来,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佳佳笑着说:“我再吹一个更大的给你看!”安安望着佳佳,一边笑一边将身体向前倾了倾,兴奋得两眼放光。
【案例分析】
上文中,安安安静地观看佳佳配置泡泡水并吹出泡泡的过程:看一页步骤图、做一步操作、吹出泡泡……显然,案例中的安安是观察者,佳佳是操作者。两人没有直接的合作行为,但是在操作开始时安安的话“嗯!是的,我们用蓝色的洗发水”,后来佳佳对安安说的话“我再吹一个更大的给你看”以及安安的回应——望着佳佳,一边笑一边将身体向前倾了倾,兴奋得两眼放光,可以看出两人在操作过程中有着精神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合作。
(二)粉丝型
粉丝型同伴学习往往是操作者占主导优势,观察者如“粉丝”般将操作者的操作视为范本,并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语言和行为进行“点赞”。粉丝型同伴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互换观察者与操作者的身份。因此,粉丝型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绪极高。
【案例2】“冠军泡泡水”
洋洋蹦蹦跳跳地跑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吹的泡泡很大吧!”说完洋洋转向材料筐:“是这个!”他拿起瓶子看了看图标:“是洗手液!老师,洗手液吹出的泡泡很大!”一旁正在操作同样材料但还未成功的亮亮说:“那我们一起来,用洗手液吹出更多的泡泡吧!”“好的!”洋洋带着满脸的笑容,将实验的瓶子交给亮亮,“你拿着瓶子,我来做泡泡水!”亮亮拿着瓶子兴奋不已:“等会我们吹很多很多泡泡!”洋洋拿起水瓶往里面倒水,侧着头,眼睛对准红线,“好了,到红线了!”亮亮也说:“到红线了!”他来回踮脚摇摆着身体。洋洋说:“好了,可以开始了!”接着洋洋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原液,倒进玻璃瓶里,而后将勺子在水里晃动数下,直起身子向瓶口内张望,亮亮也探头张望着。接着洋洋又晃动了几次勺子,并用玻璃棒搅拌。亮亮在边上配合着数数1,2,3……来回搅拌了几十秒,洋洋拿出泡泡器,放进玻璃瓶里,再拿出來,开始吹泡泡。这回吹出的泡泡更多了,亮亮开心地跑到洋洋对面,高兴地用双手抓着泡泡,兴奋地说:“我们做的泡泡水最厉害,再吹多一点!”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洋洋操作成功后的喜悦表现吸引了亮亮,使亮亮主动参与到了洋洋的操作中,并和洋洋一起操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亮亮在操作中仔细观看了洋洋配置泡泡水的全过程。从洋洋操作过程中的动作(来回摇摆身体、侧着头、看着、直起身子、张望……)和表情(满脸笑容),可以看出洋洋和亮亮一起吹出泡泡、玩泡泡的喜悦,合作的过程中两人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在这一过程中,亮亮像个“小粉丝”一样观察着洋洋的一言一行,并对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表现出由衷的赞赏,游戏情绪高涨。
(三)模仿型
模仿型同伴学习是指观察者复制操作者的操作行为。通俗地讲,就是“你怎么操作,我也怎么操作”。这种类型的同伴学习的结果是观察者逐渐转变成了操作者。当然,由观察者转变而来的操作者,其学习行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操作者的影响,也容易出现“盲目跟随”的情况。
【案例3】 天天和恬恬
天天和恬恬一起拿出材料来,把记录纸放在面前,天天指着记录纸上的第一个材料,说:“吸管,我们先来试试吸管。”天天用吸管在头发上来回摩擦了几次不成功后,拿起笔记录,说:“不成功,打个叉叉!”恬恬也放下吸管,做同样的记录。接着两人拿起表格中的第二个材料:水彩笔。天天继续边摩擦边数数,恬恬也拿笔在后脑勺的位置摩擦,两人边摩擦水彩笔边数数。天天试了试,没成功,在表格上画上叉,写上自己数的数字。就这样,记录纸上的材料被一个一个试验、一个一个记录。最后天天拿着记录纸来对老师说:“老师,我们一个也没有成功!”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恬恬就是模仿者,从她跟随天天进行静电摩擦实验的过程可见:天天拿材料,恬恬拿相同的材料;天天做摩擦活动,恬恬跟着做摩擦活动;天天做记录,恬恬也同样在纸上做记录。整个操作过程中,天天和恬恬一前一后操作着各自的材料,但恬恬始终跟随天天的操作而进行操作,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同于他人的尝试,更缺少操作中的坚持。这种活动方式就是典型的模仿型同伴学习。
(四)指挥型
指挥型同伴学习的前提是两人均为操作者,没有观察者和操作者之分。活动过程中,往往是一人给另一人提供自己在操作中的成功经验,甚至进行指导,使另一人在操作中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与体验。这类同伴学习能使操作双方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提高活动的成功概率。
【案例4】 “蝴蝶飞飞”
祺祺拿出了“蝴蝶飞飞”的材料,乐乐也参加进来。祺祺看了看说:“我们先用吸管做魔法棒吧!”乐乐一边跟着拿起吸管,一边说:“好的!”摩擦了一会,祺祺用吸管的一头触碰蝴蝶,蝴蝶没有动静。于是祺祺说:“还要摩擦得再久一点!”说着继续在头发上摩擦,乐乐也跟着做。祺祺再一次将吸管放在蝴蝶上,脸上露出了笑容,站了起来:“哇!你看我成功了,蝴蝶飞起来了!”教师竖起大拇指:“哇!你太棒了!”乐乐也试了试,没有成功!祺祺笑得合不拢嘴,并对乐乐说:“你要摩擦得久一点,像我一样,知道吗?”祺祺在纸上写下了数字42,坐下来继续用吸管摩擦头发。很快,祺祺又成功了。乐乐有些着急,站起来边摩擦边在桌子附近来回地走。几次尝试之后,乐乐终于也成功了。祺祺说:“那现在我们来试试这个水彩笔吧!”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祺祺和乐乐两人在一起进行实验时,均为“操作者”。乐乐总是照着祺祺的样子做,可以看出祺祺在操作中占主导地位,乐乐是跟随者。从祺祺对乐乐的指导语言“再来一次”“还要再久一点”等,可以看出祺祺在操作中有意识地指导乐乐,并期待乐乐的成功。乐乐也认真地听取祺祺的建议,并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动作,最后终于在祺祺的指导下获得了成功。
(五)挑刺型
挑刺型同伴学习一般由同伴间的相互质疑而引发,同伴由互相监督到互相合作。因此,同伴彼此既是观察者也是操作者。
【案例5】 川川和许愿池
川川对着“许愿池”,满脸微笑。豆豆说:“你要许愿吗?”川川回答:“对的,我要许很多愿望!”川川打开材料包,对豆豆说:“你开始了吗?我已经开始倒水了!”川川将水倒到“许愿池”杯口处,用滴管吸水,将水滴在杯中,往杯子里放球形珠子,看着水里的珠子,川川开心地许着愿。此时豆豆的“许愿池”里的水溢出了,而川川的“许愿池”里没有溢出水来。豆豆看了看说:“你都没有倒满!不行,我们要重新开始。”第二次游戏中,川川每倒一些水都要侧着头看一下水有没有涨起来。几次后,川川皱起了眉头。豆豆说:“我帮你看,你来倒!”川川点头同意。豆豆说:“记得要倒慢一点!”川川刚开始倒,豆豆又说:“不行,不行,水要满出来了!只要一点点!”川川停住不动,过了几秒钟后,说:“那我用吸管一滴一滴地加水,行吗?”川川刚滴了三滴,豆豆说:“好了好了,水已经很多了!”然后站起来说:“我们开始吧!”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川川按照固定的步骤将“许愿池”里的水倒满,然后往“池中”投放“许愿珠”并做出许愿的行为,引起了豆豆的注意。豆豆开始“挑刺”并提出了质疑——水没有倒满。最后豆豆帮助川川小心地将水倒满。这个过程的关键行为有:川川的操作、豆豆的“挑刺”、川川的反思、川川和豆豆的协同操作。这一次的同伴学习,两个幼儿解决了“怎样把水倒满的问题”,并建构起对“水满了”的经验认知。
二、幼儿同伴学习的媒介
幼儿的同伴学习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相互学习。这一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幼儿学习的直观性与自主性,协商与合作的成分较为缺乏。即便如此,同伴学习依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幼儿交流、探索、成长的过程。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学习活动,幼儿同伴学习的展开离不开一定的媒介,主要包括:语言回应、动作递进与情绪支持。
(一)语言回应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同伴学习,幼儿彼此之间的语言回应都是实现同伴学习最为重要的媒介。通过语言回应,幼儿彼此之间能够达成科学探究活动的约定,确保活动学习的顺利推进与展开。语言本身也成为同伴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案例5中幼儿所使用的语言:从最初的询问 “你要许愿吗”和回答“对的,我要许很多愿望”,到“你开始了吗?我已经开始倒水了”的交流,幼儿用语言约定了操作的内容,開启了同伴学习。可见,语言是同伴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催化剂”,它一方面为同伴学习营造了安全的学习环境,另一方助推着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语言的运用也加深了幼儿之间的交流,更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动作递进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彼此之间的实验操作是同伴学习得以展开的最为直接的媒介,被称为动作递进。动作推进的是幼儿彼此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只对其中的一个幼儿起作用。这种动作递进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直接推进同伴学习。直接推进是指实验操作动作直接推动了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如案例4“蝴蝶飞飞”中,“祺祺说:‘还要摩擦得再久一点!说着继续在头发上摩擦,乐乐也跟着做”,再如案例3中恬恬对天天的模仿操作,这些动作都直接作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使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深入,促进了同伴学习的递进。
第二,间接推进同伴学习。间接推进是指科学探究活动中出现的辅助动作不直接作用于科学探究活动,而是间接地推动同伴学习的深入。如案例1“安静的安安”中,安安对于佳佳的每一次操作都会显现出身体动作的变化与递进:趴着观看—笑着坐直了身体—开心地拍起手来—边笑边将身体向前倾了倾。这些递进的动作表现了安安对佳佳操作的关注、认可、鼓励与赞许,促进了佳佳的实验继续进行。这一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佳佳完成了基于肢体的直接学习,对安安则完成了基于视觉的间接学习。
(三)情绪支持
情绪支持也是幼儿同伴学习的媒介之一。这是一种以相互鼓励的方式助推科学探究活动中同伴学习递进的媒介。情绪支持有时易被教师忽略。幼儿同伴学习需要情绪的支持与影响。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同伴学习中,情绪表现为一种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为幼儿同伴学习提供一种安全感,在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到自己并不是独自操作,而是与同伴共同操作,彼此更有探究成功的信心。如案例2中,从“亮亮拿着瓶子兴奋不已—来回踮脚摇摆着身体—探头张望—开心地跑到洋洋对面—高兴地用双手抓着泡泡—兴奋地说”可以看出亮亮对与洋洋一起合作完成实验充满了信心,相信他们能吹出更多的泡泡。这是同伴学习需要的情绪支持。积极的状态能促进同伴学习,消极的状态则会阻碍同伴学习。
三、幼兒同伴学习的引发策略
皮亚杰认为同伴交互作用非常重要,对于相近年龄的幼儿而言,其学习可能处于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同伴学习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然而,幼儿同伴学习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虽然幼儿同伴学习依旧处在前合作学习阶段,但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目的性会逐渐呈现并开始趋向稳定。因此,在幼儿园,幼儿同伴学习需由教师首先引发,引发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环境引发
幼儿同伴学习的实现离不开一组持久推进的学习材料,材料是同伴学习活动发生的物质先决条件。如案例2“冠军泡泡水”的操作过程中,洋洋和亮亮非常享受自己的成功并沉浸其中,这是因为幼儿对游戏材料与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才使积极的同伴学习得以实现。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幼儿反复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同伴学习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教师可以在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上做一些情境性的布置,或者将材料制作得更精美,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细节引发
幼儿捕捉“新奇”事物与现象的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对科学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材料”特别敏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研究材料投放的细节,有计划地投放“新”元素,为“引起幼儿的关注”提供条件。案例1中,综观佳佳的操作过程,“步骤图”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一细节使安安能如此欣赏地观看佳佳的操作,直至佳佳成功。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设计上要关注对细节的情境设计,引发幼儿在同伴学习过程中对材料的关注,进而推进同伴学习的深入。
(三)数量引发
幼儿的同伴学习需要持久的耐心。除了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投放环境与细节需要注意之外,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数量是幼儿同伴学习得以展开最为直接的引发要素。在学习现场可以看见,幼儿由于缺乏学习耐心,争相发表意见、着急着插嘴、替代回答等现象频繁出现,使同伴学习中断。因此,本文所倡导的同伴学习,即两人的同伴学习,要求两人共用一套材料,并以两人为单位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避免多人意见不合而引起争吵。
(四)结构引发
幼儿同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因此,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时,教师除了要注意材料的体验性与趣味性之外,还需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幼儿协同操作,是否有助于分工等。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材料的观察性与操作之后内容是否便于交流。交流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既是幼儿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结论的表达,也是与同伴分享或进行讨论、争论,达成初步共识的过程。案例5中,正因为豆豆观察到了川川的“水没有倒满”这一现象而提出了质疑,之后才产生了同伴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结构,设计需要幼儿合作才能完成操作的材料,从而引发同伴学习。
总体而言,幼儿同伴学习是一种前合作学习。实践证明,以同伴学习的方式组织幼儿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能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幼儿在合作的环境中完成科学实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互帮互助的喜悦。
(浙江省杭州市红缨幼儿园 310005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3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