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 (河南 焦作 454000)
秦艳波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最为常见,且该病易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给予相应的降压药物治疗后可控制血压水平,但其中约为20%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主要是指在给予足量且联合3种降血压药物治疗后仍不能较好的控制血压水平[1]。RH诊断、治疗等均较一般高血压复杂,且RH的机制以及病因尚不明确,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RH的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并且并发症较多,不仅降低患者预后水平,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螺内酯是一种利尿药,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已有将近40年的使用历史,其疗效已经证实[2]。本研究从联合用药的角度,探讨螺内酯辅助治疗RH的效果及对24h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诊治的RH患者20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2)所有患者均经1个月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控制;(3)肝、肾、心、肺等功能正常;(4)患者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近期有醛固酮使用史;(3)过敏体质、药物禁忌。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01例与对照组101例。研究组男51例,女50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0.42±6.2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3.02±0.56)年。对照组男49例,女52例,年龄54~71岁,平均年龄(61.85±6.7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0±0.86)年。上述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改善生活方式护理,如饮食以低脂、低盐为主,禁烟禁酒,坚持运动等。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滇虹药业集团玉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2058)口服,1片/3次/1d;氢氯噻嗪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51),口服,1片/1次/1d;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上海寿如松药业泌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05),口服,2片/1次/1d;缬沙坦(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08)口服,1片/1次/1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张家口云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194),口服,1片/1次/1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SBP(收缩压)或DBP(舒张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与治疗前相比,SBP下降幅度>30mmHg,DBP下降幅度>20mmHg;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SBP下降幅度<30mmHg,DBP下降幅度为10~20mmHg;无效: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1天以及治疗结束后第1天进行全程24h血压检测,每0.5h检测一次,选取24h、白天(d,8:00~23:00)、夜间(n,0:00~7:00)3个时间段的SBP、DBP变化以及血压变异性程度。
1.5 统计学分析 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血压变化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dSBP、dDBP等血压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血压变化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血压变化对比[(±s),mmHg]
指标 时间 研究组 对照组 t P dSBP 治疗前 158.09±7.23 157.68±7.34 0.400 0.690治疗后 128.14±5.77 135.41±6.74 7.102 0.000 dDBP 治疗前 86.78±5.47 86.27±4.96 0.694 0.488治疗后 70.09±3.11 76.54±4.03 12.734 0.000 nSBP 治疗前 149.19±6.02 148.58±6.21 0.709 0.479治疗后 125.63±5.67 131.49±6.23 6.991 0.000 nDBP 治疗前 77.55±4.67 76.87±5.45 0.952 0.342治疗后 63.10±3.76 68.60±4.15 9.870 0.000 24hSBP 治疗前 150.54±5.27 149.43±6.63 1.317 0.189治疗后 126.39±5.45 136.21±6.38 11.761 0.000 24hDBP 治疗前 79.72±5.36 79.74±6.14 0.025 0.980治疗后 67.95±4.02 75.41±3.66 13.79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血压变异性变化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dSBPV、dDBP等血压变异性程度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3。
近年对于RH的关注越来越多,一般认为年龄、体重、饮食、生活习惯均与RH的发病率有关。对于60岁及以上患者,血压的安全区域为65~150mmHg[4]。血压低于安全范围会影响心脏的供血功能,而血压过高会影响外周血管的供血,引起血管硬化,导致患者出现失眠、耳鸣等,同时会增加脑溢血的风险。RH病因复杂且病程较长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通常难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长期的高血压会对RH患者脏器以及自主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头疼、头晕等症状。因此,治疗RH因以有效改善血压,降低各组织器官的损害,并有效控制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主。
郑静[5]等人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不仅参与RH患者发病,且有着关键作用。RH患者血压异常升高容易激活RAAS,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产生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血压控制。醛固酮容易引起纤维化、兴奋交感神经等,导致RH患者出现高醛固酮血症,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6]。目前主要采用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利尿剂治疗RH。本研究中硝苯地平属于CCB,通过影响Ga+的跨膜内流过程,影响机体心肌、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血压的效果[7]。氢氯噻嗪属于利尿剂,可抑制肾小管对于Na+、Cl-的重吸收作用,同时可通过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属于ACEI,通过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发挥其抑制血管紧张素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舒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缬沙坦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释放达到降压作用[8]。以上四种常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RH疗效仅为71.29%,推测原因可能是该治疗方法的长期使用导致RH患者的醛固酮水平波动幅度大,特别是降低后再次升高增加了血压控制的难度。
螺内酯属于保钾利尿药,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对于ACEI类药物长期使用引起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阻碍醛固酮刺激因子,降低血醛固酮水平,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可有效消除水肿,降低血压。本研究显示研究组RH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螺内酯辅助治疗RH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与马志敏[9]等人的研究一致,进一步证明螺内酯良好的效果。血压变异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以及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10]。血压变异性无论增大或者减小都会影响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损害相应脏器。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24h各血压指标以及血压变异性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提示螺内酯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RH患者血压以及血压变异性程度。
综上所述,螺内酯辅助治疗RH可提高疗效,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程度,控制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