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

2020-05-13 14:25冯欣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阶段,以创新驱动行业的发展战略与新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引领行业进步的第一动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需要明确经济发展方式,以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为目标,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路径。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提供的支持,完成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进行分析,以论述经济方式转变的背景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创新驱动机制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方式;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13-02

发展是解决一国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以新的发展理念为主线,严格遵守“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是新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要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解除资源环境、制度等带来的约束作用,就必须依托当前的发展环境,明确既往经济发展方式存有的缺陷,以实现创新驱动为方向,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

过去数十余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推动,整个发展历程呈现出低就业、高增长以及高投入的特性。經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而科学技术的总的能力建设总体上在增长,一些领域也跻身世界先进体系之列。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仍然很低,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此种发展方式存在的粗放型问题以及总量扩张问题,限制了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发展方式受制于国内资源与国际外部环境,如何破除经济发展面临的这一困境,实现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谨慎对待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明确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制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举措。社会生产能力过剩带来的利润减少、利用效率低下和具创新性等要素带来的实际经济增长效益不佳,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其核心是发展动力从增加投入的资源到扩大规模,从创新和效率的支柱,从基本因素到创新的方式。因此,在新时代,必须继续实施以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变化、效率和动态的变化,并提高所有要素的生产率。

二、创新驱动对经济方式转变的作用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方式,涉及增长效率、经济结构、风险防控、收入分配、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廉价的劳动力让我们得以承接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过程中向外转移的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我们也因此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日,以往的发展模式变得难以维系,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保持较快速度的可持续增长,需要谨慎对待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优势削减;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减少;中国低端加工制造业面临招工困难;环保意识的觉醒与环境保护成本的提升;科学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来看,充分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实现有形要素的重新组合,借助新理论、新方法提供的支撑,对物质资本进行适度改造,并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活动的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困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创新驱动机制的实现路径

1.科技创新路径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内生驱动力,是军事变革的内在推动力,它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实力,外化为国际竞争力。我国的辉煌历史和近代西方的崛起,都能印证这一真理。创新总是以新知识的创新为起点,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起点,直到那时,在工业创新方面,技术革新意味着技术革新、技术升级和更高的附加值。工业是衡量竞争力的尺度,而工业创新和现代化的能力则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为了使我国的经济从“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我国应该依靠独立的工业技术创新。

(1)基于自主技术创新的工业创新。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是工业创新的主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生产已成为一个更广泛的价值链,生产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对产品的制造,而是包含了产品设计、原材料、物流、订单处理、加工、批发贸易和最终零售贸易等诸多环节。生产加工在价值链中始终处于低水平,而研究和开发产品、售后服务等,则在价值链中占据高端地位。回顾国外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创造了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处于工业链的顶端;与之相比,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工业链的底层,制造技术方面的缺陷,使得其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制造业的生命线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制造业就是建造在沙滩之上的空中楼阁。在我国,昔日“世界工厂”的风光不再,在劳动力成本提升和技术创新乏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制造业正面临下行压力。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必须明确科技创新的路径,以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为核心,不断增强现有技术体系的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以新颖独特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赢得更高的地位,从而达到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目的。

(2)基于技术创新的服务业创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带动服务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同时服务业也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二者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在加强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当明确以自主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模式。对于生产性服务行业,尤其是与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研发设计、创意咨询、金融保险等,都存在专业化的高级要素,其发展势必会牵涉到理论、方法的嵌入,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于服务活动之中。未来10年~20年,服务将会变得更加平实、本质,服务不再是只是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而将延伸到获知资讯与咨询——甄选与体验——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支持与改善,依托现有技术的完善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服务将会分化为基础服务与个性化服务:一方面,会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注重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另一方面,会通过技术的创新,将基础服务的性价比不断提升。

2.制度创新路径

(1)制度创新的突破口。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研发资金投入,论文发表和专利数上都位列世界各国前茅,但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和产品上,仍然未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關: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快速增加,但受制于利用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大量的成果并未如愿转化成为实际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二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从总体投资规模来看,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有明显的增势,但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严重偏低,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颠覆性的创新。三是自主设计能力较差。以前文中提到的制造业、制造服务业为例,多数企业的附加值处于较低水平,以OEM和跟踪模仿为主。四是缺少关键原始创新。国外一些机构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我国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效率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应用创新、集成式创新等方面,但缺少能够颠覆行业和市场的企业的创新。

而从上述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来看,主要与制度方面的有关。基于此,明确制度创新路径,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抓手,制定创新驱动战略,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极大的作用。仅从理论层面分析,如果没有体制创新,技术革新就不可能存在。若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明确创新的着力点,首先应当明确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前者的主体为政府,而后者的主体多为企业或者大学。针对制度创新的方向,一般认为,政府部门应当正确分析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激励新事物的产生、推动新一轮的发展为主导,完善现有的制度。而在制定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加强领导和支持企业和公司创新,充分调动创业创新,改造激励创业创新的因素,改善综合服务体系。

(2)激励自主技术创新。鉴于现阶段存在的自主设计能力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两项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制定恰当的政策,鼓励相关的企业进行自主技术的研发,逐步强化企业、科研组织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可考虑建立与自主技术研发、现有技术创新相关的平台,助推现代技术体系的形成。实际举措方面,政府可考虑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等角度入手,尽可能为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自主技术的研发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自主创新的侧重点来看,政府宜鼓励高端技术、新能源领域等重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尽可能保证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3)提供促进创新的基本要素。从科技创新的要素来看,要保证自主科技研发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基本要素的提供。首先,自主科技的突破,需要以基础设施、科研人员以及先进的教育为基础;其次,自主科研的资金投入,是保证研发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政府部门在创新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国际竞争环境为技术突破提出的新挑战,建立创新型教育体系,助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逐步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经济。与此同时,以资金的合理利用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为前提,做好自主研发的保障工作。

四、结语

为适应国际经济的复杂环境,破除国内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制约作用,必须加快形成新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维度入手,制定驱动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机制的作用,能够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资源利用率低问题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何莹.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与路径——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为视角[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57~160.

[2]秦健.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2017,33(4):38~42.

[3]史致远.浅析城镇化,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祖国,2017,(23):61~61.

作者简介:

冯欣,供职于陕西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经济师。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