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海
摘 要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并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本文将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复杂的课程,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浓。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在自主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也充满信心,为今后学好数学打牢了基础。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数学逻辑思维性很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锻炼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空间,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数学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相关联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提升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的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1合理引入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不应该局限于辅助教学活动,不应该局限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上面,应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寻找次品》这这节课的过程中,从外表而言都是相同的物品中找到“不同”的物品,通过相关的举例来证明:在20瓶水中找到一瓶生理盐水,但是生理盐水比一般的矿泉水重,如何才能找到这一瓶生理盐水呢?问题出现了就需要小学生去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每瓶水都进行称重,但是这样的方法耗费时间长,工作量大,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进行教学,把20瓶水分为2份,天平重的一端生理盐水就在其中,再把重的一端分成2份,再进行称重,以此下去,就会很轻松的找到生理盐水,这样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起来也充满兴趣,也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成效。
2.2引入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小学生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小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会降低内心的防线,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比如,教师在讲解“复式连加连减”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带小学生模拟坐校车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一站车上有2个同学,第二站上来了3个同学,之后第三站上来1个同学,第四站上来2个同学,之后教师询问小学生现在车上有多少人?通过小学生的计算2+3+1+2=8,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让小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的积累。
2.3鼓励生动手,提升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在培养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点的培养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比例尺》这节课的过程中,询问小学生,学校离家的距离是多远呢,应该如何去计算?小学生都积极发表意见,可以是走路去学校,走路的速度和时间来计算家到学校的距离,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还有其他的计算方式吗?通过观看地图的方式,在此融合“比例尺”的教学内容,地图上面有对应的比例尺,教师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地图上面测量出家到学校的距离,之后再根据测量的比例尺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这样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让小学生学习了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2.4运用游戏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性,把游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和圆有关的小游戏,把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圆的卡片,把卡片折叠起来,把折痕再用笔画出来,让小学生观察折痕,通过小组进行沟通。运用游戏方法教学,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学习了新的知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結语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把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效的进行融合教学,帮助小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把书本知识有效的进行结合教学,合理引入问题,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细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35):93.
[2] 王占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