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林院校工科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的构建

2020-05-13 14:38王宝霞舒祖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林院校多层次

王宝霞 舒祖菊

摘 要 以安徽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农林院校中工科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构建模式,提出了“多方位,多层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构思,以“专业宣传”为导向,“新生导师”为驱动,“名师讲座”为动力,结合校友报告、企业参观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五个方面的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专业,有目的、有规划、有兴趣地学习各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信心。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工科专业思想教育 多方位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综合型办学模式已然成为我国各高校办学的主要形式,安徽农业大学也不例外。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林院校,其学科设置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我校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始终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的事业,经过多年的办学历程,已发展成一所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农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学校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校生可在全校范围内自由申请转专业,这给农林院校中的工科专业,尤其是包装工程这一新兴专业带来了极大挑战。

我国包装工程专业创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是一门服务于商品生产、物流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众多环节的学科,到目前为止,全国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包装工程专业,近三分之一由农林院校开设,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在食品科学和机械制造与设计学科基础上开办,于2000年进行本科招生,近五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可在有关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和商检以及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等领域从事包装系统性设计、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包装材料等相关工作,就业面广。在如此良好的就业形势下每学年的专业学生转出率均在10%以上,转入率为0%,可见学生并非考虑将来择业问题而选择转专业。据调研,极少部分学生是因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转出,大部分则是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明显不够,同时又不明确学习目标和兴趣,直接导致其盲目从众心理,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构建专业思想教育模式,并通过将其有效实施,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专业和学科,持有正确客观的专业态度,避免选择盲目性,这也是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1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分析

专业思想又称专业观,是重要的思想基础教育,是学生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从事专业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专业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分工比较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素质拓展类教育三个环节组成。历史和实践证明这种分工模式有利于专业教师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教育观念的分离、矛盾现象,两者之间未能实现很好融合,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的困惑以及专业思想不稳定等后果,这种现象在工科专业中尤为常见。为了充分了解农林院校中工科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我们针对安徽农业大学2017级和2016级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了“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基本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一些机械类、电气信息类等传统或热门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度都较高,相比之下,轻工纺织类学生的专业满意度、适应度和认知度均偏低,对自己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所从事的专业方向持茫然态度。

调查显示,近40%的轻工纺织类学生不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就业方向等,28%的学生在报考之前对专业完全不了解,这和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偏低有关,据统计,我校包装工程专业2016年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9%,超过50%的学生是调剂生。对专业认识的不足和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对专业的满意度,只有22.7%的轻工纺织类学生认为所学专业适合自己,能发挥自身特长,将来会有和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合适”或“无所谓”,更有近4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够乐观,或需要通过考研改变择业方向,或明确表示不会从事相关工作。较低的专业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培养,进而反应在专业适应度上,44%的轻工纺织类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压力较大,近20%的学生已经将精力转移至辅修专业上,超过4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难度较大,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稍差,任课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一般等,可见自入校以来,学生的专业适应程度偏低,专业学习能力和专业探索意识明顯不足。

2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的构建

显然,有必要针对性地构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稳定专业思想,强化专业认识,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剖析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反省等途径开展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总体来讲,应“多方位、多层次”地在不同学习阶段开展相应的教学教育活动,以“专业宣传”为导向,“新生导师”为驱动,“名师讲座”为动力,结合“校友报告”和“企业参观”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探索意识,从而构建并完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2.1借助“新生导师”树立大学新生正确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

大学新生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期,入学后普遍存在专业意识模糊、专业思想淡薄以及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等问题,尤其是第一学年开设的几乎均为基础课程,未涉及专业,因此新生极易因缺乏了解而对专业产生偏见和困惑,进而导致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面临专业舍取时抱有严重的从众心理,此外,一些成绩稍差、自我约束能力稍弱的学生因茫然而沉迷于虚拟世界,如迷恋网络、沉溺游戏等,进而导致逃课厌学、挂科、荒废学业等不良现象和严重后果,这点在包装工程专业中尤其容易出现。包装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经济、计算机等办学历史悠久或就业形势明朗等工科专业,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知识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要想在大学初期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才观,“新生导师制”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以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之外的新生导师,大多专业教师在多年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本专业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颇为独特的见解,能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去吸引新生,进而影响教育学生在大学伊始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规划。

在新生导师指导下,学生对学院和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会进一步深入,不仅可以了解“专业的过去”和“专业的现在”,还可以看到“专业的未来”,从而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进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新生导师制”设立体系中,尤其需要注重学科专业中一些知名教授学者的感染效应,他们所具有的较高理论水平、夯实专业功底、深厚文化素养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容易受到学生的亲近、尊敬和爱戴,学生也愿意与他们进行零距离地沟通交流,更乐于接受他们的劝导和训诲。

2.2开展“名师讲座”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名师讲座,主要指在聘请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专家到学校开展相关的专题报告,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阐述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等各方面的问题,它无论是对大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大学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文化的熏陶,可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盲目性和不安感,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对专业学习的态度,从行动层面上,吸引学生主动去查阅专业资料,主动去认识和理解专业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术讲座所邀请的专家、学者都具一定知名度,或在某一问题上有独到见解,或在学术上造诣深厚,或为国家或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等等,这些多层次、多形式、多主题“名师讲座”的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整个知识结构、身心等各方面的影响会很大,使学生精于专业又不囿于专业,既能处理好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又能处理好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关系。此外,在专业领域“名师讲座”的影响下,也会进一步拓展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提高外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2.3通过“校友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校友是连接大学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走上工作岗位的校友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着学校和专业的声誉与地位,闫祖书等在《开发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大学生成长教育的探索》中认为校友是学校办学中的宝贵资源,提出了“密切校友关系、挖掘校友资源、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全面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战略。因此,合理有序、行之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的教育功能,又可将其服务于在校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服务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校企合作的推动等,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对专业未来的认同感,注重在校期间对自身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如何切实的将校友资源用于在校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中,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便是“校友报告会”,历届校友通过“面对面”的形式与在校生直接沟通交流,向在校生传授自身社会经验,以其切身体会告诉在校生为步入社会应该学习什么,准备什么,这样的亲身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适应社会,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校友对专业的热情关怀,这种热情能激发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热情,并立志日后用自己的力量回报母校。当然,今天的在校生就是明天的“校友”资源,如何把可能变为现实,实现良性循环,就需要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在校生的专业素养、科研精神、创业素质、事业心、使命感等,这些品质都将极大地帮助在校生铸就事业巅峰和人生辉煌。

2.4通过“企业参观”使学生产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紧迫感

企业是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方向,要想使学生明确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增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离不开校企合作,通过参观不同类型的包装企业或生产企业,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和特点,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产生专业自豪感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紧迫感。

学生在不同于学校环境中接受相对成熟的校外“企业文化式”专业思想教育,这对略显滞后的专业文化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專业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等具有重要意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企业参观过程中,学生可充分感受不同包装操作的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包装工作流程,尤其是对生产型企业包装部分参观过程中可切实体会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严格的安全卫生要求,在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甚至从业后遇到同类课题时,能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企业参观”,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责任感,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大学氛围,积极推动了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2.5加强“专业宣传”使学生产生专业自豪感

造成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是“盲目”,尤其是“包装工程”这样的新兴专业极容易受到学生的偏见和不理解,第一反应是遗憾自己未能进入一个好的专业进行学习,但事已至此,故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想法,进而对专业持有既不漠视,也无兴趣的态度,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可想而知大学四年的光阴有近半浪费在对专业的困惑和徘徊中,这显然违背了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初衷。

要想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做到“爱专业、学专业”,真正的去发掘自身和专业的匹配程度,专业宣传显然是一个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借助学校的各种宣传平台,如制作专业介绍视频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广而告之地把专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开展学生作业展、毕业展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效宣传专业内容和专业发展方向,此外,尤其注重“人的作用”,即关注一些专业认知度较高的学生,利用其对切身体会对专业进行宣传,带动身边同学产生专业自豪感,并吸引其它学生产生专业兴趣。

专业思想教育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上述五个方面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应坚持以专业宣传为导向,发挥新生导师的引导作用,名师讲座的感染效应,通过校友报告、企业参观的激发来巩固和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多方位、多层次”专业思想教育的开展,必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专业,有目的、有规划、有兴趣地学习各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探索意识和就业信心,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专业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舒祖菊,夏业鲍,袁艳.论农林院校包装工程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J].包装工程,2006(27):69-72.

[2] 邓巧云.浅谈包装工程专业与学生的双向培养[J].包装教育,2003:71-72.

[3] 王洪峰,李健睿,黄海鹏.构建“三全、三分”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0-112.

[4] 韩晓强,刘铁玲,旭瑛.新形势下都市型农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4):50-52.

[5] 黄月圆,肖湘君,龙亮.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2(28):59-62.

[6] 黄延梅.学术讲座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7-10.

[7] 汪建武.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32-35.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多层次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浅析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新课堂
对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