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华
摘 要: 运动训练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应站在时代与未来的角度审视过去与将来,在完善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建设高校运动训练课程系统,并朝着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自主性并富有弹性的多层次发展。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课程改革 多层次
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运动训练教学在学校体育教训中居何地位及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多年以来,这一理论上问题的争论不休是造成我们只把高水平的竞技运动看成学校运动训练教学的全部内容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高水平的训练队只是竞技运动中的一种形式,一个层次,绝非全部。因此,我们必须探讨竞技运动的概念问题。
1.竞技运动概念的定义
从竞技运动发展史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竞技运动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为竞技运动的概念不断地增添了新内容,并成了多义性、多层次性的感念。竞技运动的概念多义性造成了学术观点的多样化。同时,也应看到竞技运动不同于游戏、戏剧、杂技、劳动等身体活动。因为它是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确定了经竞技运动概念的本质内涵,还应该认识到,在不同项目、不同类型和不同场合的竞技运动中,表现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在这点上,多年来一直没有清楚地认识它,是造成学校运动训练课程只局限在一种较高水平的运动训练模式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全面地理解竞技运动的层次性,可以根据活动目的,将其分为娱乐竞技运动、康复竞技运动、健身竞技运动、夺标竞技运动,对竞技运动的划分的目的就是对竞技运动概念的外延有总体的认识,学校运动训练课只不过是竞技运动(以提高成绩、夺标为目的)的一种形式,如果把运动训练课看成学校运动训练课程的全部,就会出现概念偏差。
2.运动训练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运动训练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国外学者通过揭示体育概念的内部结构确定了竞技运动在体育中的地位。学者认为:从范畴论的角度来说,体育是一个关系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它通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媒介)条件(目的、目标)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密切联系才构成体育这一事物。虽然体育与竞技运动是两个范畴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代替和混同,但是包括竞技运动在内的身体文化和身体运动与体育有着不同分割的关系。竞技运动在上述体育概念中位于媒介项的教材位置,它是构成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学者的观点,简明了竞技运动在体育中的地位问题。作为一种身体活动的竞技运动已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几年,国内学者也提出了竞技运动教材化的观点,这都反映出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运动训练课程在高校整体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性,有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在学校体育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2运动训练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从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和发展趋势上看,运动训练课程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归纳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运动训练课是一种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属性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的特征尤其是适合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心理特征。因此,运动训练课程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期待,提高学习兴趣。
(2)运动训练课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能最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课程之一。
(3)通过运动训练教学,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运动技术技能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将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也可以看出社会对学生运动素质的重视程度。
(4)每周两次的体育课程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高校的运动训练课就成了学生参加运动的重要形式。在训练课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等),不仅巩固了体育课程所需的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情操。
(5)竞技运动与教学相结合将是国家竞技运动发展的方向。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的基础在学校,高校运动训练课程肩负着培养高水平训练队的任务,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同时还担当着弘扬文化,扩大学校影响为校争光的使命。
3.高校运动训练课程系统及目标
3.1运动训练课程系统。根据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娱乐(游戏)训练课、健身训练课、运动队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运动训练课程系统。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基础上,扩展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空间;优选竞技运动项目,对运动训练课程的任意选修课、限选课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走体育教育与身体锻炼相结合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合理设置训练课程,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3.2高校运动训练课目标。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体育文化知识。传授卫生健康知识;结合身体练习,形成体育与保健相结合的新体系,这是培养学生身体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必由之路。因此,运动训练课程目标应定为:(1)娱乐训练目标:a.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b.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c.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d.提高体育文化素养。(2)健身训练课的目标应侧重于大众体育,以健身为主的目的。a.提高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b.提高自我健身技术、能力和健身知识水平;c.促进身心健康发展;d.培养体育活动骨干。(3)代表队训练课目标。侧重于竞技水平的提高,以提高运动成绩发展为主要目标。a.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提高技、战术水平;b.增强学生的协作与竞争意识,使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c.提高专项运动成绩;d.促进学校体育竞赛工作,为校争光。把以上训练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训练课程系统,分别担负不同层次及任务的训练教学工作,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完善的运动训练课程系统,将使体育教学课得到补充。每周两次教学课,难于解决学生的体质增强和健康问题,只有充分发挥训练课程应有的作用,才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的问题。运动训练课程,通过多元化的原则,扩展了体育选修课的内容,增大了体育课程的总体弹性,为学生创造了学习体育空间。各层次的训练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高校竞技运动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托马斯.竞技运动哲学[M].不昧堂出版局,1992.
[2]佐藤臣彦.身体教育的哲学[M].北树出版社,1993.
[3]钟启泉.课程的概念[M].全球教育展望,1998.
[4]杨文轩.体育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