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占据重要的地位。与文字载体相比,地理图像更便于学生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对比和理解。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强化、深化和优化地理图像的运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图 读图步骤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初中学生的地图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识图、析图,使原本属于地理学第二语言的地图功能得不到有效的运用。读图能力的强弱决定学生能否真正学好地理。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地图上学到道理。以下是我对提高初中生地图素养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以图激趣,以图释疑
初一学生拿到地理课文,总是喜欢翻看各种类型地图,对地图充满兴趣,但是对地图的认识往往比较模糊,要利用地图解决问题难度很大。在地理课堂中,如何保存学生的这份兴趣至关重要。学习《地球与地图》时,课上可采用“Google Earth”地图,让学生明白地球的形状、地球上海洋和陆地、地形的高低起伏等。这能很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对地图产生兴趣。此外,运用贴近生活的地图,让学生明确地图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巨大便利。通过地图的不断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选择地图,使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学生在“亚洲气候图”上解决亚洲地形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解决降水问题等,造成种种不该有的错误。因此,在地图教学中,必须明确读图的一般步骤。
二、明确读图的一般步骤
1.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读图时,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2.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和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做题时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
3.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有一些文字注释。这些注释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读图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
4.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几乎所有地理会考题,题目呈现的方式都是图与文的结合。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直接呈现,而材料里面则一般会隐藏一些解题的信息点。因此,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三、地图教学的一般方法
1.地理轮廓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所示事物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长江的干流形状像英文字母“V和W”、黑龙江省的轮廓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轮廓观察法能较为简单地帮助学生判读有关图形,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解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整合归纳法。某些地图有明显的相似性,例如“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图中给出了齐齐哈尔、山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学生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归纳北方地区气候的共同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三个城市1月份平均气温均低于0℃,7月份平均气温均高于20℃,判断出气温的共同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再根据统计图中各月降水量之和大约为500毫米~650毫米,7、8两月的降水量大约是全年的一半,判断出三地降水的共同特征:年降水量比较丰富,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再次分析这三个城市的气温与降水的差别,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寻同”,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3.描绘简图法。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总之,每位地理教师都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建立地理图像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借助地理图像工具。每位教师都需要将地图教学贯穿初中地理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东亚.利用地理图像教学,增强地理素养[J].剑南文学,2012(11).
[2]杨剑.注重图像教学,提升综合思维能力[J].商业文化,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