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谦 李楠森 张帅浩 杨柳 李琛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研究》(编号:2019-ZZJH-389)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策略:丰富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展学生党建,进而为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作用;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不仅包含了艺术文化,还概括了许多民族精神和思想,是展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又是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教学素材,非常具有传播和利用价值。因此,在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中,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成为提升学生思政理念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发展过程,是在民族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创新、发展而成的,对树立中国民族优秀品格和思想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中国优秀文化的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人与大自然间的和谐等理念,都是文化的宝藏,将其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可以端正学生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净化思想政治教学环境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其中不仅包含优秀的文化信息,还蕴含着许多不健康的信息知识,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同时,社会诚信缺失、心理健康疾病等问题逐渐现象,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底线,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因此,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从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思想理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出发,全面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利用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同时,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党建教育知识,为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意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又可以优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精髓,这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在高校教学中,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价值,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制度,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实力,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政理念。
3、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环境的冲击下,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碰撞越来越激烈,一些“文化霸权、文化侵略”思想渗透进校园,这不仅会造成了学生思想观念扭曲,还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重要时期,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应用工作,可以提升学生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坚定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有利有弊,部分通俗文化也会造成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学生理想信念弱,团体意识差、综合素质低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在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构建出高效的思政教学方式。
4、有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相比初中、高中阶段而言、大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更多。但是,在物质主义、金钱主义时代下,只有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才能抵抗物质主义等不良文化的侵袭,才能坚守住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阵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俗话说“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在高校校园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浓厚的爱国教育、爱党教育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修养,打造团结友爱、乐观和谐的校园氛围,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应用策略
1、丰富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片面,只知道诗词歌赋、文学经典作品,缺少对传统艺术、思想理念的了解,而且还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但是,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其整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学水平好的国民素质状况,所以需要借助传统优秀文化实施诚信爱国、集体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丰富高校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例如,新课改教学理念下,“个性化”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等指导理念。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思政教材中共同知识点与时代形势政策进行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座等文化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促进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由浅入深不断优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党的思想方针的认同感,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可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例如,高校在开展党建活动时,可以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也提升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建设质量。
2、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展学生党建
以党建带团建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对优化党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高校具备较为完善的党组织体系,各学院内部也形成了健全的院、系、 支部三级“推优”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党的思想启发工作。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宣扬党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为学生讲解党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国共产党建立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激发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其次:择优推荐。在入党启发教育是,入党志愿者可以向党组织提交申请书,一旦党支部审核通过,就可以开展正式的党建知识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政治热点,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考核工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时政热点的积极性,也强化了学生思想意识。同时,高校还需要定期组织党建活动,将党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态度。最后:正式推荐。对于正式推荐为党员候选人的学生而言,一定需要正确认识党、理解党、支持党,还需要具备端正的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成为正式的党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可以利用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等多种方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角落张贴传统文化金句等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强化学生的思想武装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还可以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为学生构建思想政治学習平台,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素材,丰富思想教学内容和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同时,通过分析当前中国优秀文化的内涵,总结出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现状问题,制定出丰富传统优秀文化教学活动、拓展党建和思政教学思路等策略,不仅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还传扬了传统文化,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成长就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欣欣,党琳宁,邢琳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途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6.19.48-48.
[2] 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 王喜英.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 理论观察,2019.1.
【作者简介】
万 谦(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学生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