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践转向

2020-05-13 14:21赵芸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赵芸

【摘 要】 本文认为,延安时期,毛泽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哲学立场和思维方式方法的根本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位得以回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得以彰显。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契合中西方哲学精华,以实践为起点,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

【关键词】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建立了实践认识论的理论

马克思在学习前人哲学基础上,建立了区别于旧哲学的实践的观点,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依赖性,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不是相反。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认识事物的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认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建立了独特的实践认识论的哲学思想。

1、毛泽东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依賴性

毛泽东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这里,毛泽东认为人的认识来源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会与理论的产生,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并存在于实践活动。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这里,毛泽东对认识来源的实践活动也做了界定,产生理论的社会实践。除了生产实践外,还有更广泛的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这一认识,更加强调了理论的真正来源,为全党干部取得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努力方向。

2、毛泽东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存在于实践活动中,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实现螺旋式上升

第一,毛泽东把理论认识活动置于实践活动并认为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完善。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第二,毛泽东认为,毛泽东根据实践活动的特点,将产生于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分为由感性到理性两个认识阶段,认为实践中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到“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是“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的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过程。第三,毛泽东认识人实践的目的是获得理论指导实践,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毛泽东认为,首先,产生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其次,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他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第四,毛泽东认为实践的无止境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性。毛泽东认为:“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无止境发展不断接近而又不可能完全达到对事物真理性认识。

3、毛泽东实践哲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理论指导实践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毛泽东也认为,实践中寻找理论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目的,所以,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理论来源于实践,经过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检验于实践,者也正是毛泽东实践认识论的核心和本质要义。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建立了实践辩证法理论

延安时期,革命的艰巨性使毛泽东不得不时刻面对和解决发展变化的、多样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促使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寻找解决革命问题的方法论,形成了其聚实践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多重功效于一体的实践辩证法,毛泽东的实践辩证法理论,内容丰富,主要有:对立与统一、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等辩证关系,构成毛泽东实践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这些观点散见于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著作中,特别是军事理论中,包括《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矛盾论》是毛泽东实践辩证法思想的集中阐述和体现。

1、毛泽东建立辩证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改造中国的最优途径

毛泽东把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的运动和变化中把握特定事物的具体性,针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做出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由于客观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停的变化发展中,又由于客观事物又是千差万别各具特殊性,因此,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和不断变化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事物,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正是实践辩证法产生的由来。

2、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毛泽东实践辩证法的鲜明特征

中国革命的艰辛,使毛泽东在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更多的是考虑到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认为事物运动形式的矛盾、发展阶段的矛盾、发展过程的矛盾和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都应该具体分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详尽阐述了特殊矛盾、主次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更重要的是,毛泽东不仅认为矛盾有主次之分,主次方面之分,而且认为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对马克思矛盾问题的发展和独创,毛泽东的这一时间辩证法哲学思想,既别与西方辩证法,也别与苏联教科书,苏联教科书和西方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一方受另一方的支配,是不可以转化的。毛泽东的这一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革命实践基础上,使我们在工作中有了更加灵活的方法论,更便于改变世界,所以说,毛泽东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辩证法。

3、毛泽东的实践辩证法思想是中西方哲学的融合发展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在黑格尔抽象哲学辩证法基础上,把实践作为基点和建构原则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对概念的表达不是现实的本体,而是再现的现实,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上升过程。中国传统哲学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也是重视实践的哲学,哲学家们坚持“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结果,“知”最终必须落实到“行”上。毛泽东的实践辩证思想正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把哲学中的实践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应用到中国革命中,毛澤东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完善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哲学辩证思想,正是中西两种辩证法的契合,毛泽东创立了实践辩证法。

三、延安时期毛泽东建立了实践的历史观理论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入手,研究自然界、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建立了其区别于其它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已经成功的转变到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延安时期,毛泽东等一批哲学家,跳出教条主义的束缚,没有盲从共产国际的决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具体国情出发,具体分析当时中国的现状,提出许多解决中国革命和前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一篇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研究我国新民主义道路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具体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动力和革命前途等重要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努力方向。毛泽东明确指出,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中国,不可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应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都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延安时期,毛泽东应用实践的历史观,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时空中展现的人类实践活动构成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人民才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在人民动力说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民众力量的集聚和利用,通过民众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人民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集聚了力量。实现了马克思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正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民中心理论,为了把人民本位思想落到实处,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毛泽东指出:“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 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这些思想都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积累的克敌制胜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中西方哲学的有机融合,在中西方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哲学,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实践哲学话语体系,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赵 芸(1990—)女,汉族,陕西吴起人,延安大学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