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小组建设的开放学员归属感提升机制研究

2020-05-13 09:08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组员学习者

赵 朦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213001)

一、开放学员的归属感问题

在心理学上,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1]在学校领域,美国心理学家古德诺首先提出学校归属感并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并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2]众多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学校归属感具有相关性,积极的学业情绪和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

当前,开放大学建设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学员的归属感是表征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日趋成熟,个性化、人机式、虚拟化的学习成为常态,离开学校并不影响知识的获取。同时,学习动机的多元导致了集体概念的弱化;调查发现,学业中遇到问题时,开放学员依次求助的对象分别是:同学>课程教师>辅导员,[4]师生关系趋向疏离;集体活动的缺失背景下生生关系逐渐陌生。由此带来的学业障碍、甚至学业中断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各种渠道改善和提升开放学员的归属感显得十分迫切。

二、学习小组概述

学习小组,也称合作学习小组,或协同学习小组,是指在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学习者们以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在老师指导下自愿组合成为学习共同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加深交流,克服困难,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提升个人能力目的的一种远程开放教育组织策略。

学习小组策略的作用,特别是情感功能,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黄宜梁认为小组协同学习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协作精神,通过心理互助,鼓励有困难的组员积极进取,强调不歧视、不袖手旁观,塑造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黄玉莉指出,开展学习小组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于: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习者获得情感支持;2.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3.发挥协作学习功能,提高学习效率;4.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6]徐助跃、胡畅辉等通过实验对照发现,学习小组可以培育群体学习的心理,在提升职业能力和协作能力方面发挥作用。[7]情感功能是学习小组的重要价值所在,通过外在的组织建设和结构优化,能对开放学习者的心理和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就归属感而言,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策略影响学员的归属感。

三、基于学习小组建设的归属感提升机制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寻学习小组策略与开放学员归属感的关系,我们试图从参与小组活动的学员入手,调查其参与后的感受。为此,我们遴选了一批已经建成且获奖的小组,对其组员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

(一)研究对象的遴选

常州开放大学要求承担国家开放大学课程的每一名辅导教师因地制宜、组建学习小组开展教学活动,每学期的数量在60个左右,不利于深入分析。为此我们进一步缩小范围,将获评江苏开放大学“优秀学习小组”荣誉称号的小组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检索了江苏开放大学官网上发布的有关“优秀学习小组”评选的所有通知,共计31篇,最早的发布于2010年5月24日,最近的通知发布于2019年1月10日。该项评比每年开展1次,共计9次。作为省级开放大学组织的一项品牌评优活动,其评选范围较广,组织策划较为严密,评价的可信度较高,其获奖作品可以为本研究提供很好的范例。2010年以来,在9次评选活动中,常州开放大学共计19个小组获得殊荣,平均每年获奖2.1个,成为为数不多的每年均有获奖的市级开放大学,最多获奖3个,最少为1 个,在13 家市级开放大学的角逐中夺得1 个以上名额,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2010—2014年度的评选中,评选结果的“最佳学习小组”,“最活跃学习小组”,“最具人气学习小组”类似于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是特色评比策略的体现,其中“最佳学习小组”每年仅评选一组,是学习小组综合评价的最高荣誉。2012—2014年3年时间内,常州开放大学连续蝉联唯一的“最佳学习小组”,小组建设展现高质量,而“最活跃学习小组”和“最具人气学习小组”则分别获得了7 次和2 次。2015年后,获奖项目均以“优秀学习小组”命名,因此单从评选结果上无法评价建设质量的优劣,九届获奖小组的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2010—2018年常州开放大学“优秀学习小组”汇总表

表2 学习小组策略-班级组织策略关键性差异汇总

(二)学习小组提升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各类活动资料、活动小结的查阅,对相关介绍书籍进行研读,[8]对指导老师和组员进行访谈,我们从学习小组的建设过程中抽离出4 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活动开展、活动评价,与普通整班教学的组织策略对比,存在较大差异(表2)。

(三)学习小组提升归属感的机制分析

1.划定界限让归属感萌芽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先于归属的需要存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绝对不可能让人产生归属的感觉。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中,划定清晰的界限可以让组员产生安全感,引导学员发现彼此的相似之处,这是归属感的起点。界限主要包括身份界限和行为界限。

身份界限主要依靠小组固有性质的确定,涉及名称,规模,愿景和价值观等。如何给小组命名,可以借鉴19 个优秀小组名称的特征:一是多使用名词和量词,成员数量一目了然,如“彩虹”、“北斗七星”、“四叶草”等;二是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先锋号”象征冲锋在前,无所畏惧的精神,“向阳花开”象征面向阳光,富有朝气的团队风貌;三是创意新、个性化强,如“资产评估5+1”以课程名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方式,混搭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小组名称,“Together English” (一起学英语)很醒目地体现出英语课程的特征。如何确定合适的小组规模。19个小组的组员人数为4-10人不等(不含指导老师),中位数为7,众数也为7,同时成员数为5 人的小组也较多。由此可见,5-7 人是较为合理的小组规模。指导老师坦言,招募组员时如果强行指定学员参加,可能诱发学员的抵触情绪。因此,老师应可通过问卷和谈话等方式进行细致的学情调研,对全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进行摸排。特别是家庭或工作单位较远的,参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必须多方考虑,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确定。愿景和价值观是学习小组存在的精神内核和力量源泉,体现了组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做事原则,是现实和目标的统一,应该由组员共同商议确定,必要时老师给予指导。确定后,它便会如同一道隐形的墙,将小组成员与班级的其他成员区分开,让组员们感到安全和归属。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和组长必须通过言语和行为,时常体现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逐步感染组员,同时对任何有违这种价值观的行为加以制止和纠正。这也是开放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行为界限主要依靠学习小组的规章制度。不同于《开放学员守则》等文件,小组活动制度的确定由每个组员参与,保障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只有在广泛认可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广泛的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包括成员分工、活动计划、参与守则、激励评价等。成员分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的问题,所有角色中最重要的是组长,选一名成绩优异、责任心强、乐于奉献并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员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落实是至关重要的。组长的确定可以采用自荐、团队推荐和指导老师考察结合的方式进行,避免出现才不配位、德不配位的情况。具体的事务可以按照学习类、娱乐类、研讨类等类型划分,也可以按照筹划、实施、评价、记录等进程划分,有的小组还将记录进一步细分成摄影摄像,文字记录,通讯撰写等不同的内容,将学习活动进一步细分成网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分工。活动计划要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成员商讨的基础上,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目标、内容等。要突出参加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特别是活动纪律,保证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服务好学员。此外,还应明确活动的评价方式,尤其注重活动痕迹的积累,持续关注学员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创新评价的方式和手段。

2.持续交互让归属感升温

对身份和行为的界定建立起了小组的架构,营造出产生归属感的组织氛围,在此基础上提升归属感,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相互认可,即自我和集体、自我和组员的相互肯定,认同集体的价值观,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感受到集体和他人对自己的接纳;二是积极投入,尽可能参加每次活动,明确活动要求,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组员的想法,努力完成活动的每个步骤和任务,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三是情感链接,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独特定位,感受到彼此间真诚的关爱,体验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19个优秀小组的分析,各类型活动都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切实增强了归属感。

(1)线上互动创设全天候交流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交流是开放大学的优势,活动的方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专题讨论、个别答疑、问题探究、真题讲解、小组互助等,讨论的内容可以是专业知识,也可以是生活技能、工作感悟等,讨论的工具可以是传统的文字,也可以是网络语音、网络视频模式,加之丰富的表情包作为辅助,为组员间提供了了解和认可彼此的机会,内容的趣味性也会促进大家积极投入,如果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风采,那么自我的价值便会得到进一步体现,在你来我往中建立情感链接。“向阳花开”小组在制定学习契约的基础上,开展线上一对一帮扶结对活动,按照“指导老师线上导学—学员线上帮扶—定期汇报问题和成果—交流和改进”的方式,将学习打造成学员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2)线下活动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线下活动是培养感情的最佳途径,线下活动在线上活动的基础上让交流更加直观,更真切。活动形式不拘一格,主要有学习类:线下的圆桌讨论、小组学习,相互帮扶等,如“北斗七星”小组在学校的小花园组织集体学习,在咖啡茶座进行期末集体复习,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实践类:实践基地的参观学习,规定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各类方案的设计与交流等,如“向日葵”小组突出《公共行政学》的课程要求,组织成员前往环境卫生综合厂了解垃圾的产生、去向以及无害化处理方法,感受政府职能部门在为市民创造优美人居生活环境过程中的履职情况,坚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拓展类:如各类户外拓展项目,娱乐悠闲项目等,如“开大小学霸”小组组长举办个人画展之际,邀请所有组员参观,极大地增进了彼此的归属感和亲密感。“常硕之滨”小组在课余时间举行桌球比赛、户外烧烤等活动,很受学员欢迎,相互的了解和情感链接更加紧密。

(3)创新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除了一般学习活动和娱乐活动,个别小组还充分开动脑筋,组织了许多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将知识要点穿插其中,既让组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协作和成功的快乐。如“向日葵”小组自编自演小视频《上班了》,采用时下流行的创意传播形式,反映上班期间的常见陋习,既让大家体现了创作的乐趣,也深刻领悟了行政工作中的要领。拍摄期间组长发动每一位组员参与,从编剧,拍摄到后期制作都由组员分工完成,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增进了认可和感情。

3.危机帮扶让归属感强化

莱德等人认为,那些把友谊视为获得帮助源泉的学生,在学校往往感到快乐,他们把同学当作心理支持,并培养了对学校的积极态度。[9]强化组员间心理支持的能力,是提升学校归属感的有效途径。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危机和困难中获得的友谊更加珍贵。

获奖的小组在建设中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危机帮扶机制。一是营造“相互帮助、团结共进”的氛围,“四叶草”小组将互学互助精神纳入小组的愿景和价值观体系中,在指导老师和组员、组长和组员、组员之间接触的过程中通过言行体现和强化,针对违背此价值观的行为加以纠正;二是加强对后进学员的关注,组长发动和团结成绩较好的组员,积极开展对后进学员的关注,通过个人经验分享、个别针对指导、小组共同协作等方式,帮助解决可能存在的学习态度不端、学习能力偏弱、学习方法缺失、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以学习帮助为切入点,关怀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同时引导后进学员学会感恩,珍惜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三是对主动帮扶者进行表彰,“向日葵”小组定期通过小组和班级QQ 群、微信群对几位热心同学进行表扬,积极向学校推荐参评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给同学以极大鼓舞;四是开展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辅导,针对成人学员各类压力较大的现状,“先锋号”小组邀请心理辅导老师开展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各种小活动和案例进行压力的疏解,认识真我,表达真我,理解真我,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强化大家对团体,对学校的归属。

4.评价激励让归属感沉淀

李云芳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满足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能激发学习者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认同感,是破解学习者归属感培养困境之出路,完善学习者评价体系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成就需要,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归属感。[10]

(1)作为评价主体,提升主人翁意识。就评价者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纯粹的指导老师评价。主要基于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认可度、参与度、贡献度,以及最终学员在课程成绩,学业成就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来呈现;二是指导老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学员自己谈感受,教师评感受,实现双方对于小组建设的评价,相对而言更客观;第三种是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再加入组长或组员评价,即作为第三者的同学,基于自己在活动中的观察做出对他人的评价,这既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彼此认识的方式,而这一评价方式,往往在小组组建时应加以说明,以免后期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相比而言,第三种评价更为客观,进一步提升了组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全面的评价内容,加深彼此了解。“Together English”(一起学英语)学习小组要求组员个人填写“学习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反馈表”,要求组长填写“小组活动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内容、任务分工、主要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以便指导老师了解小组整体的活动情况并进行评价、赋分、总结和反馈。小组设计了“学习小组活动效能评价表”,基于组员的参与、活动的过程考核,注重成员知识的同时关注各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比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等,让组员在活动结束时能全面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直观得看到彼此的成长和进步,进而增进自信和彼此的了解,让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进一步释放和沉淀。

(3)评价激励结合,体现个人价值。就评价的结果而言,奖励多于惩戒,精神奖励多于物质奖励。良好的激励机制保障了小组建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天天向上”学习小组通过制作电子版的奖状,并在网上讨论区进行公示,表彰优秀组员;“幼教课程小达人”小组按照网上学习的行为数据进行排行,定期发布“英雄榜”,进一步督促后进,激励先进;“向日葵”学习小组为评价优秀的组员准备了口罩、签字笔、小风扇等礼品,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有时候激励可能并不算大,可已经给组员们带来了更多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归属感组员学习者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小组落幕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