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俨然成为当前各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从初中历史教学视角出发,史料实证素养俨然成为其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无须言说的。但就当前初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史料搜集与分析能力较差,课外史料的知识相对匮乏等,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求真精神与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学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为此,本文将从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培养的必要性着手出发,进一步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关键词:史料实证;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总会给人们留下些痕迹,如史料的保存与记录,以便人们铭记与传承。史料实际上便是历史证据,更是还原、认知与研究历史真相的根本依据。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史料解读与推论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同时对学生问题分析与思索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历史学习中值得探究。
一、 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对培养史料实证都尤为重视。就如英国的历史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科学选取和梳理不同历史资源、材料,学会运用多个角度来考察历史,真正熟悉并能独立地运用历史知识,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辩证统一性的分析研究,最终得出说服力强且公正公允的结论说明。这种史料实证,实际上也成为历史学习的基本综合素养之一。又如美国历史课标中也指出,学生应具备甄别历史真伪,且能辨析历史叙述或文献作者与资料的主来源,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学会动脑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观点理念,把握好历史事件与历史解释的客观性,还得准确认知这两者的关系,当一份历史材料、历史文字或是图表等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应具备提炼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并找出相应的历史证据来论证这些观点信息的能力。而其他发达国家的历史课标中也多次强调了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以客观历史资料作为指导,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认知历史,努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的能力。因此,在纵观了这些相对发达国家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视,也要求我国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这一基本的学科素养,深化学生历史底蕴。
其次,就当前我国初中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态度与落实状况来看,仍较不乐观,多数学生深受应试教育荼毒,认为只要掌握了考试会考的内容就足够了,至于深入探究和学习史料实证,掌握好历史知识探究方法,开拓历史视野等方面不甚在意,这种史料实证意识的欠缺,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并想方设法去改善,逐步强化初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最后,史料实证的挖掘其实就是客观认证并解释历史的一个认知过程。这一过程若是缺少了史料实证的有效引导,显然难以做到。我国历史新课标中就其课程性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即历史学科是一门底蕴深厚的知识学科,其优质的历史文化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洗礼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不断摸索前进,将能更好地认识、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指引,学生质疑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史料实证能力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所以说,注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显然也是我国历史课标的本质要求,不容忽视。
二、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立足历史教材,挖掘史料内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需立足初中历史教材。在教材中除却基本的历史知识外,还专门加入了“材料研读”“插图”“知识拓展”等多个辅助学习的版块。这些版块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有效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开展,进一步巩固学生历史知识。可以说,史料教学离不开这些版块的辅助,做好这些版块的辅助教学,是保障史料实证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就拿“材料研读”这一版块来说,其主要是科学选取了与该章节相关的史学名著或是某些名人的观点论述等内容,来作为史料实证,这不仅补充了文本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也间接体现出了历史教材内容编写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这部分历史资料,显然是史料实证教学的本源,而在实际备课之际,教师就需要充分认知到这些史料所具有的价值所在,然后从中挖掘出材料的深厚内涵,据此展开科學设问,合理运用不同特点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史料看似只是历史教学的辅助。但事实上,其内涵所能帮助到学生的却是意义重大,史料能科学指引学生去理解、实证历史内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各种历史难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构建起重视利用历史证据,来提取、整合历史讯息的意识。
(二)指导查找史料,培养理性思考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力求教师要科学指引学生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自行或是小组之间去搜集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实物,在网上查找历史讯息,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或是图去参观博物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读历史文学作品等。就像在探究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时,在正式开课前,教师先布置好课前预习准备任务,即要求学生能去搜索与孙中山先生生平经历相关的事迹,如孙中山先生都参与了哪些活动,提出了哪些观念,在历史上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然后学生利用搜索的材料再与教材知识进行梳理筛选。这一预习过程,既能有效提升学生收集、分析与整理材料的能力,同时也在某个程度上使学生史料论证意识获得了培养。
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题材与资料是浩如烟海,非常冗杂的,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甄别历史资料真伪的能力。在这点上,就要求教师们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指导学生就某个历史问题,去自行归纳总结其是否可靠,还要能够区分资料的来源性质,就像是直接或间接材料,宏观或微观认知,在不断分析中,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如:教学内战时,针对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内讧,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认知十年内战对整个中国带来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一个国家若想保持繁荣发展,强悍到别人不敢再欺辱,在国际舞台上能说得上话,势必要全国人民一同齐心协力,当有敌人进犯时,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抗敌。而且,即便是没有战争的爆发,作为中国人,都不应当搞内讧,否则,国家民族只会不断衰弱,最终被历史所掩埋。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形成准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能够以科学态度去看史实,其爱国主义情感也获得有效培养。当然,爱国是值得肯定,可爱国并不能盲目,教师还需告知学生应当将爱国落到实处,从细小事情做起,一点点付出,才是理性爱国。即便只是顺手做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可只要能去做,那便是真正的热爱祖国。其实,所谓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求的便是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与理性思考问题的态度,因为学生总会成长,往后毕业踏上社会会面临更多人生价值观的挑战,因而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这一素养,将有利于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理性思考问题的坚实基础。
(三)提高教師历史素养,感染学生学史
欲育人,先育己。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自身得先有过硬的专业历史素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学习教育心理学与历史学,自我充电,才能以过硬的知识令学生信服,并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继而感染与吸引学生投入到历史课堂中,促使其发挥学习主动性,爱上历史这门课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从这几点着手进行。第一,精读原始历史资料。如“史家之绝唱”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这不仅能帮助历史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掌握秦汉之前的历史发展状况,也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古文底蕴。而且,将其神话传说等内容融入历史课堂中,可改善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增添趣味性,使学生能以激情饱满的状况进行历史学习。第二,可阅读某些历史学家所编撰的专业性强、结构严谨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经过史学家们历经多方努力与专研,科学选材,才编撰而成的学术规范内容。教师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不仅开拓自身的知识眼界,还有利于积累历史试题素材。第三,作为历史老师,不能仅局限于过往历史的学习,更要懂得革新,学习新思潮,多关注时政新闻,特别是关于考古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历史人文的研究琢磨,再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想必能活跃课堂,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初中历史课堂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并非朝夕间所能完成,这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锲而不舍,在实践中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价值信息的筛选整理,这样学生关于对历史结论与观点的验证能力也能有所提升。历史问题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经过具体的论据证明才得出的答案。在历史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以辩证统一观来解读史料与文物,懂得学习历史必须先认知历史,并动脑思考,翻阅诸多素材,才能解决实际的历史问题,真正读懂历史这门学科。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史料实证素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提升自我素养,从而达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探究与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9):36.
[2]王树威,王福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56-57.
[3]钱少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J].学园,2018(20):66.
[4]袁威.落实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策略[J].教育观察,2018,7(22):26-28.
[5]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24):70.
作者简介:
张言,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