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虹冰
【摘 要】本文分析大健康背景下中职学校推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健康教育改革实践策略:整合健康教育课程,构建“三要素”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构建学习型团队组织,强化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植学生健康行业服务意识。
【关键词】中职学校 大健康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82-03
中职学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是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的不竭动力。当前,中职学校健康教育是中职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中职学校健康教育应该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更好地为实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健康教育工作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何深远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因此,探索大健康背景下中职学校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当下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推行健康教育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推行大健康背景
2016 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 年 8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从小抓起,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今后教育发展的理念之一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1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 年)》明确提出第九张创新名片为“大健康产业”,倡导大力培育并形成智慧化的新型健康服务业发展。
(二)大健康背景下中职学校推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渗透“大健康”理念,促使健康教育进校园,健康意识传万家,可以为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提供有力帮助。从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构建“三要素”的心育模式、动漫助推健康教育等方面,让健康教育理念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和校园活动,可以为“健康促进,教育先行”做好先试先行和探索实践工作。
2.优化中职健康教育课程,助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突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优化,使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有助于落实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统体育教学以精细技术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而“健康教育”方案應用到中职体育教学中,能使中职体育教学与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有效结合,体质测试结果与测试评价有效衔接,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更好的效果,可大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实效性,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有力地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
3.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健康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职业意志力,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素质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中,享受健康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二、中职学校健康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健康教育课程各自为政
目前各中职学校基本开设有体育与健康、心理与生理健康等课程,但大多数属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体育课程归属学校公共课,心理咨询课归属学校德育课,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基本流于形式,学校健康教育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渗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现代社会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有了新要求,其要求学生在职场中具有自制性、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身心健康的学生应在工作中具有心理自我调解、拥有克服困难的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存在健康意识差、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平衡、沉迷于网络游戏、不爱户外活动等现象,学生健康问题不少,如心理脆弱、近视高发、肥胖增加、体质下降等。在校学生参加体质测试达标率、优秀率普遍偏低,中职学生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令人担忧。
(三)健康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中职学校的健康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中职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应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人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毕业生市场需求等方面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健康教育系列整合课程及活页教材。
因此,如何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正确帮助和有效监督正值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如何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促进相关专业教学与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何推广经常性宣传健康教育与集中式宣传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三、中职学校健康教育改革实践策略
(一)整合健康教育课程,构建“三要素”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现实需求为依据,以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医疗卫生知识”三要素为出发点,探索制订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医疗卫生知识的测试标准,构建形成结合“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三个要素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见图 1)及健康教育课程。
(二)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根据健康教育理论五原则: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传授呈螺旋式递进原则;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原则;总体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探索形成系统的培养学生的“三要素”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并依据此模式的理念指导和组织开展体育健康必修课程、心理咨询选修(必修)课程、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课程(见表 1)。
(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教学团队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强调的“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出发点,制定体育核心素养“运动套餐”方案。该方案是基于学生身体测评数据基础上,根据学生身体需求状况,按照科学锻炼原则,为学生提供的有效运动方案,十分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建立学生体质测试指导团队,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学团队坚持以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水平,使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得到提高。
(四)构建学习型团队组织,强化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心理咨询师、校医作为中职学校健康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重要指挥官,是对中职学生进行体格培养和人格塑造的灵魂人物。如何构建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组织,培养体格强壮、身心健康、抗压能力强的中职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如何更好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可见,中职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教育智慧,决定着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工作状态和教学质量,从而深刻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团队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践行“育人至上、人格养成、服务职教”团队文化理念,增强健康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建立学习型团队组织,加强团队制度建设,规范团队文化发展。构建“教育理念与师德相符、专业知识与素养共修、教学态度与师表行为一致、执教能力与社会服务同步”四个标准以及“培植教育智慧、培训教学技能、培养健康行为、培育德技双师、培固教学团队”五方面举措的“四标五培”中职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即提升教育艺术,培植教育智慧;树立健康理念,培训教学技能;营造健康文化,培养健康行为;发挥一专多能,培育德技“双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固教学团队(详见图 2)。
(五)培植学生健康行业服务意识
建设“健康中国”是国家战略目标,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引导学生关注大健康产业发展,针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如护理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等,加强学生在信息化、精益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服务能力提升,培植学生健康行业服务意识,用新思维去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开拓学生思维,为职业生涯开辟一条新的就业途径,中职学生可以成为推动新时代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餐饮、体育、会展、地产等融合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开拓者与建设者。
四、中职学校推行“三要素”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
(一)学校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实践,结合“三要素”健康教育教学,即“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三个要素为一体的健康教育方案,形成一套适合本土中職学生的具有可行性的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方案,应用于中职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动中职学校健康教学改革。
(二)教师方面
随着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的不同,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运动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项目及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体质及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支业务水平高、自身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三)家长方面
据调查,众多的家长一般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却忽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致使众多“00 后”学生强调个性,但健康问题不少,如心理脆弱、近视高发、肥胖增加、体质下降等。据学校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 40% 以上的学生到企业后遭遇沟通难题,不懂如何与他人协作,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协作,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从而被企业淘汰后选择不参加工作。因此,应根据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企业的需要,改革中职学校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索一条“健康教育”型教育教学之道,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学生方面
随着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渐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奠定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方式,提高体育运动积极性,改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体质健康和健康知识储备,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健康背景下中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贯彻“大健康”理念,以中职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医疗卫生知识”三要素为出发点,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探索制订出中职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医疗卫生知识的测试标准,构建形成一套结合“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三个要素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转变中职学校健康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专业化成长。学校通过推进健康教育进校园,健康意识传万家,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大批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勾凤云.“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
[2]刘 彦,张萍萍.基于健康中国视角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西部论丛,2018(6)
[3]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7)
[4]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
[5]张智华,朱金山.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2)
[6]郑灿平.智慧型教师在教育过程公平中的作用及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责编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