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玉萍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并不高,文章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091-02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初中体育教学相较以前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参与性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体育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需要体育教师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一、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进行基本训练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去丰富教学内容,将趣味性、游戏性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体育教学结合体育游戏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比如,在体育活动开始前的热身训练中,教师可以组织慢跑运动,活动形式可以是抬腿跑、侧身跑、利用队形交叉跑等。在做操时将队形进行各种形状的演变等,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锻炼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新体育教学形式
相对来说,初中生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的难易度,适当增加挑战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并积极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融趣味性活动于其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还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活动的自主权,给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和方法的空间,不做统一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去自主学习,并通过自身努力与教师的指导去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徒手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训练器材、教学目标等等,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徒手操的编制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将一些流行元素,如街舞等形式融入到徒手操编制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从心理以及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也乐于参与其中。
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合作。通过合作,学生之间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多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特别是在一些非集体性的训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进行个体练习。教师也可以借助游戏活动、集体性运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定研究主题,并独立完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
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巨大的情绪力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比如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历经挫折与困难的过程中树立坚强的意志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挑战欲望,并树立强烈的自信,进而相信自己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激发出更多的潜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着力改变学生在以往体育锻炼中屡遭挫折的恶性循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进而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体育学困生享受成功,可以借助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借助賞识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爱好不同,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尊重和允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指导,逐层递进式的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且敏感,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通过差异性教学的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发展。比如,一些在速度上有潜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一个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速度训练,让他们参与足球活动当中,明白不同的训练是为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力。一些在力量上有优势的学生,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力量提升方面,借助拔河等活动激发他们的潜力等。
三、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科学的评价对学生未来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存在的不足,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评价等,通过多元主体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评价的内容应多维化,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身体技能等内容,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提升。比如在跑步训练中,有的学生因自身身体素质等原因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教师可以在测试前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找出原因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进行测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消除学生对体育测试的排斥心理,还能增加学生对活动的自信,降低学生因成绩不达标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进而真正落实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实现体育学科育人的功能。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根据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素质等特点,将趣味性、游戏性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其未来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苏桦.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培育[J].青少年体育,2018,(1).
[2]杨生会.关于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
[3]柳昭洋.简析“积极性”心理驱动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机制[J].运动,2019,(1).
[4]尤建平.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6,(35).
[5]赵岩.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提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
[6]姚艳丽.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5,(21).
[7]高春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學习的积极性[J].黑河教育,2012,(12).
[8]景稳军.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
[9]张波.“自主练习——合作探究——拓展提高”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6).
[10]谭建东.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