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

2020-05-08 05:41刘霏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滤器患肢抗凝

刘霏霏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及选择性经外周静脉给予溶栓药物[1],以最大限度的促进血栓溶解,恢复深静脉通畅,但由于外周静脉溶栓通畅率低,以及出血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急需寻求一种更安全、效的溶栓治疗方法。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thromblysis,CDT)是 治 疗 DVT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溶栓效果好、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并减少远期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4]。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60例DVT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DVT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12±28.20)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10±26.23)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疼痛,尤以站立时明显加重,术前在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下确诊均有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行下腔静脉滤器联合置管溶栓术,对照组行抗凝药物保守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患肢分布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术前处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持续低浓度给氧,同时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并给予记录,给予低分子抗凝治疗。

1.3 手术方法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静脉,造影定位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开口水平,测量下腔静脉直径,送入滤器及释放装置,置于肾下腔静脉内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滤器位置。

溶栓导管置入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患侧足背浅静脉,行患肢静脉造影,确认血栓位置,选择一条显影的小腿深静脉或腘静脉,穿刺成功后引入超滑导丝,置入5F血管鞘,再次造影确认血栓范围,导丝通过下肢静脉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后,选择合适长度多侧孔溶栓导管(Fountain,MERIT),使其完全置于血栓内,固定导管。采用尿激酶20万单位经溶栓导管灌注,术后予以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10万单位,每2 h经溶栓导管灌注,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变化,动态调整尿激酶用量。低分子肝素钠每12 h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淤血、尿血、便血等情况。术后2~3天复查下肢静脉造影,拔除溶栓导管并行滤器取出术。在术中即刻用静脉造影评估血栓再通情况,在术后随访时用静脉彩超评估血栓再通情况。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了解患肢的血栓部位及严重情况。(2) 嘱患者绝对卧床,患肢抬高20~30°。(3)会阴部备皮。(4)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

1.4.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发生原因,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经过和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用成功的病例现身教育,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1.4.3 术后护理 (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溶栓期间严格卧床,患肢抬高20~30°,以减轻患肢肿胀,利于静脉回流。(2)病情观察: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尽早发现并发症。(3)置管溶栓期间护理:穿刺部位局部加压包扎,24 h内忌穿刺侧髋膝关节屈曲,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妥善固定导管及微量泵,做好术后健康宣教,防止导管扭曲、打折、牵拉;每天定时测量患者肢围并记录,观察肿胀情况[5-6]。

1.4.4 用药护理 术中术后常规抗凝溶栓治疗,以预防术后血栓再次形成。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常规,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及皮下瘀斑等症状。

1.4.5 其他护理 (1)进食易消化、刺激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术后当天要指导患者饮水1000~1500 mL以上,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3)由于持续皮肤受压,极易发生压疮。可指导患者家属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护士可协助护理[7-9]。

1.5 测量指标 (1)大腿周径差:双侧的大腿用卷尺在髌骨上缘以上15 cm处平行绕大腿一周的肢围差。(2)小腿周径差:双侧的小腿用卷尺在髌骨下缘以下10 cm处平行绕小腿一周的肢围差。

1.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需继续遵医嘱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漏服,术后14 天复查凝血相关检查,3个月后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嘱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应长期穿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适量活动。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全部顺利手术,结合抗凝溶栓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6~12个月,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基本再通。治疗2周后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皮温皮色正常,周径减少,无因肺栓塞死亡或者出现肺栓塞症状者。对照组治愈较差,28例患者患肢肿胀缓解差,2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观察组患者术1、2周的下肢周径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比较(cm)

3 讨论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成血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其急性期可能导致肺栓塞,且发病急,致死率高;慢性期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常见的DVT有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的形成,位于末梢,称为周围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位于中央,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近年来DVT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该疾病已成为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抗凝、溶栓及手术取栓等方法治疗DVT。但是单纯性抗凝治疗很难全面预防血栓形成和脱落,而单一性溶栓则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疗法逐步在DVT治疗中应用开来,腔静脉滤器联合置管溶栓术在治疗中央型和混合型DVT中疗效理想。主要是因为该方法能直接达到血栓部位。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尿激酶注进血栓内部,从而增加了局部药物浓度,利于提高溶栓疗效,该方法能更迅速促进血管再通,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0-11]。并且腔静脉滤器联合置管溶栓术在治疗DVT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见效快等优点。

DVT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对减少致死性肺栓塞、快速缓解下肢水肿及减少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有显著效果。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和正确康复指导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滤器患肢抗凝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自制圈套器技术取出疑难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