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一、青少年近视的成因
很多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的近视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遗传因素,一般来说,这种因素所产生的近视主要以高度近视为主;其次是环境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眼部发育并不完全,再加上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近视。近年来,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多,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太多。比如,学习任务重,高年级的学生需要长时间看书,眼睛没有得到有效的休息。如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孩子经常待在室内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另外,不少孩子缺乏科学用眼的习惯等对视力影响也很大。
二、青少年近视的运动干预
(一)运动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
受长时间做作业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用眼过度等问题,这也是青少年近视情况引发的重要原因。为此,在整个近视预防过程中,人们需要为眼睛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体育运动属于健康、积极的休息方法,尤其是在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项目开展上,由于眼睛会不停地上下调节和运动,让眼球附近的肌肉群得到充分运动和锻炼,睫状肌收缩和放松次数同样也会得到提升,避免睫状肌疲劳现象。
(二)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体质
站在體育锻炼角度来说,可以确保整个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提升眼睛肌肉的调节能力,对近视进行合理预防。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首要目的就是对青少年全身肌肉群进行充分锻炼。其次就是强化眼外和眼内的肌肉群调节,最终将调节能力全面展示出来。
(三)有助于营养物质吸收
在保持学生视力上,充足的营养物质是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人体眼睛的视网膜和晶状体等比较娇嫩,只有借助于营养均衡保障,才能将眼睛内部的自由肌全面清除,进而在更短时间内恢复视觉疲劳。如果青少年在身体发育过程中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便没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进而导致视觉疲劳问题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即使是假近视也会转变成真近视。除此之外,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心跳运动速度逐步提升,血液循环也始终处于一个旺盛状态,眼球附近组织的血液供应更加充足,可以实现对眼睛营养状态的全面改善,这样一来,可以帮助青少年预防近视,还能确保视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青少年近视的运动干预对策
(一)不同项目对近视的预防效果
相关研究证明,乒乓球运动员的近视患病概率最低可以达到11.5%,接下来是羽毛球运动,其近视患病概率为17.5%。除此之外,在田径、武术等项目作用下,青少年近视患病概率将会高于其他球类项目。在具体原因确定上,主要是由于球类的旋转和快速往返等特点,参与者需要紧紧盯着球类,此时晶状体和睫状肌的收缩和放松频率会大大提升,从而起到对近视的有效预防。
(二)运动时间长短对近视的预防效果
由于参与运动的时间不同,近视的防治效果也会有很大不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坚持运动的中学生,年限在1到2年的青少年,其近视患病率主要集中在33.6%左右;运动年限在3到4年的,其近视患病率大约为26.0%;运动年限在4年以上的,近视患病率相对较低,占比为23.5%。从上述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运动年限越长,近视患病率越低。
(三)运动前的相关测试
在近视运动干预工作开展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锻炼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从而实现对锻炼者身体健康情况的全面了解。这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体质状态评定,如身高、体重以及体质百分比等。其次是心脏功能和能力评价,如心率、肺活量与递增运动负荷试验等等。
(四)具体运动的明确
首先是锻炼目标的确定,在整个医务条件监督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运动手段进行充分应用,最终将近视发病率全面降低,并避免近视度数进一步增加。其次是运动量,在具体运动强度的确定上,应该根据实际锻炼者的体质情况来确定。最后是注意事项的确定,青少年应避免在光线较暗环境下长时间看书,还要做好营养物质摄取的平衡控制。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青少年群体近视情况的合理预防,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将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不良学习习惯改变。另外,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近视,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小学范围内大力推广该类体育运动项目,在预防和改善青少年近视问题同时,降低其近视的发病概率。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奥体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