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亚
【摘 要】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激发起学生的文本阅读興趣,以兴趣作为支撑,推动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具体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所提出的观点及建议供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通过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不但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习惯,然而,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浓厚的文本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融入很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元素,让小学生认为文本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相信以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必然会促进教学成效的大幅度提升。
一、创设阅读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都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对文章内容进行透彻理解与深刻感悟,教学质量自然难以获得有效提升。为了弥补这一教学中的不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当学生进入某种生活情境当中时,自然可以有效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学习《西湖》这篇课文时,对于那些没有去过西湖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有通过课文内容和教师的语言讲述来想象西湖及其周边的景象,极有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更无法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此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与西湖相关的优秀摄影作品,再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真切地看到西湖的真实景象,从而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当中,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透彻理解与把握。
二、创新朗读形式
课文朗读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而,通过以往那种单一机械的朗读形式,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障碍,有效激发学生的本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有必要创建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例如《李广射虎》这篇课文不但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性,段落篇幅还比较平均,所以比较适合采用分段朗读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朗读一段,并且一边朗读一边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经过几轮阅读之后,学生已经关注到故事中存在很多细节内容,从而对课文讲解环节充满了期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
三、增强情感感悟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刻理解,更感悟不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构成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增强学生情感感悟这一角度入手,着重锻炼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以及细节语句的感悟能力。仍然以《西湖》这篇课文为例,作者在进行文章创作时,通过很多细节之处的描写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传达出自己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作者的思想情感或细腻或深沉,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得较强的感悟能力。只有小学生领略到文本阅读的特别魅力,才能激发出较强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评价机制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当中的薄弱环节,还可以将其视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而言,应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快速提升。例如,学生在解答某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问题时,只要答案不偏离中心思想即可,不必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甚至允许其存在一些个性化表达。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使其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对于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本文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当代青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及深远影响,是为国家培养大批栋梁之材的必经之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勇于承担起这份重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伟坤.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之“行程问题”的课堂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04+107.
[2]卜喜欢.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J].才智,2019(19):102.
[3]谢展瑜.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1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