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入手”到“深度应用”

2020-04-30 06:43林锦
新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反比例内角长方体

林锦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以培养建模思想为导向,以日常教学活动为依托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分别从问题入手、活动推进、尝试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问题入手,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1. 聚焦知识提问,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关键问题。把学生置身于猜测、探索的问题情境中,聚焦学生学习的重点或难点,通过让学生参与、思考、交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这一概念,让其经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建模过程,笔者从问题入手:10根等长的小棒,每两根摆一个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比较这三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想一想,深刻感受到了“摆三角形和正方形时小棒有剩下,剩下的不够摆一个完整的图形”,理解了“余数”概念。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给足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思考的时间,学生积极探索,沉浸在感受“余数”这一重点概念中。学生在问题引领下,通过操作、对比、思考,经历了“不能整除产生余数,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产生过程,成功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在突破了教学难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

2. 聚焦方法提问,培养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是问题的发现者,也可以是问题的分析者和解决者。因此,教师还要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聚焦对解题方法的提问,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笔者开展“反比例”的教学。笔者抓住“正”“反”这对反义词,问学生:“你看到‘反比例這个课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回答:“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关系,那么反比例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笔者肯定了他的思考方向,并接着追问:“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你们觉得它‘反在哪里?”问题抛出后,学生兴趣高涨,议论纷纷。有的说:“正比例是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跟着变大。那么反比例会不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变小呢?”有的说:“正比例是两个量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是用除法得出的。与除法相反的是乘法,那么反比例会不会是积一定呢?”这些反馈是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笔者不急于对他们的猜想作出评判,而是提供给学生以下学习单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尝试找出这两道题的相同之处。

(1)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以下是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从兴趣盎然地猜测到主动验证两道题中的变量关系,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抽象出“反比例”的意义、关系式等,完成了一次数学建模的过程。

二、活动推进,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1. 巧用多元素材,凸显数学本质。在数学教学中,除了用好数学自身的学科素材外,加入其他学科的素材开展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更有助于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的内容,在笔者引出口诀后利用多元素材开展深层次的学习活动。笔者给学生准备了学习单(学习单略),让学生先在学习单里观察图形可能隐含的口诀,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再派代表进行全班反馈。学生从音乐节奏中发现有5个2拍,就是“二五一十”;有的发现唐诗每一行有五个字,有这样的四行,就是“四五二十”。通过学生的数学眼光,他们发现图形中有着多样的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在多元素材的学习融合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2. 善用小组合作,提升活动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在促进自主发展与提升活动效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内容,为了让学生寻找并掌握长方体的多个特征,笔者设计了一个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学具和自制表格,独立思考长方体的顶点、棱、面有什么特征。接着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找到了什么特征,怎么找到的。然后,让组员从数量、形状、大小关系等方面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填入表格。在学生最后反馈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画演示,把长方体的特征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呈现,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想象。这样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性活动,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培养其数学建模思想。

三、尝试应用,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不能局限于单堂课的知识,更要做好与后续相关知识的教学联结,使学生的所学知识能学用结合,达到举一反三。

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知识和经验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于是,在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后,笔者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你能验证吗?”以此引导学生及时迁移运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和策略,来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也通过将四边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样的教学不仅做好了知识的联结,更让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再一次深化,达到了学用结合的目的。经过这个拓展,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师要越来越重视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让他们能沉浸学习、深度体验、扩展延伸,通过丰富其思维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营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反比例内角长方体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