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清代晚期的陆小姑是一名富有才情的壮族女诗人,其诗歌主要内容多为对个人不幸的淋漓倾诉,对师生情谊的珍视和对男女真爱的渴求,对苦闷生活的厌倦和对美好生活的渴盼等。陆小姑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意象群建构与融己于物,带入意境和巧用典故,细腻的描绘与深切的抒情,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语浅情浓且自然真切。陆小姑以诗作画,描画了一位悲苦凄凉的壮族女性诗人形象;以诗明志,展现了清代壮族女性为自由所作抗争的思想情怀;以诗载情,以细腻的笔触抒述真情实感,让人对清代壮族女性的生活状况、当时的社会现实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清代;壮族;女性诗人;陆小姑;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2-0100-09
陆媛,惯称小姑,清代壮族女诗人,广西宾州人(今宾阳县人)。据学者梁扬教授考证,陆小姑生卒年实未有确论,但可推断的是,其生年不会晚于1795年,卒年不会晚于1830年[1]336。陆小姑一生坎坷凄凉,在她看来似乎只有诗词与其相伴,其一生所作诗歌共计89首[1]341。其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清代著名的壮族诗人韦丰华评价陆小姑:“吾郡僻处边陲,希有官族。人家生女虽富厚者,皆贵以织纴,督以耕作。故儿女能读书吟咏者,恒不多见。自来有以诗名称于世者,唯宾阳陆小姑一人而已。”[2]后来人们研究粤西史和观粤西女诗人,都一致将陆小姑称为粤西第一女诗人[1]340。但可惜的是,目前关于陆小姑诗歌的研究资料屈指可数,主要见于《宾州县志》、张明非教授主编的《广西古代诗歌发展史》及梁扬教授等著的《清代广西作家群研究》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对陆小姑诗歌的简要述论,篇幅多为数百字,而其余大多数相关研究资料,更是一笔带过,或只研究其词作(如韦湘秋的《广西历代词评》)。鉴于此,为使陆小姑的诗歌创作能够更全面地为人所知,笔者试做以下述评研究,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一、陆小姑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综观陆小姑的全部诗歌创作,内容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倾诉
这其中以五言诗《七夕》最具代表性,诗云:“碧落三秋迥,银河一线横。有人当此夕,无处问前生。白首甘抛弃,红闺忆誓盟。溯从谐凤卜,长愿戒鸡鸣。展庙容初敛,宜家句载赓。灯前闻促织,雨里听催耕。砧冷衣频捣,葵香手自烹。暮挑蔬半亩,晨汲水双甖。质悴繁忧集,劳多痼疾成。霜欺兼雪虐,絮弱更尘轻。中道郎恩断,罡风妾梦惊。不教栖紫燕,真个打黄莺。转石余奢望,呼天竭至诚。眼枯空涕泣,心捧未分明。人去渐归璧,于飞记佩琼。已难收覆水,只为怒翻羹。娣姒凄凉色,亲朋笑谑声。逐臣千古恨,思妇廿年情。薄命聊终老,微躯以罪行。仳离何所怼,遗误是诗名。”[3]330-331從此诗可知,陆小姑与《诗经》之《氓》篇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是异代而同苦的。事实上,陆小姑知书达礼,辛勤劳作,但由于过分辛劳繁忧导致积劳成疾。此外,陆小姑出身书香世家,天资聪颖,才情满腹,而其夫家均为缺乏文化教育的农民,文化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使其得不到丈夫的体贴和公婆的理解,夫家认为其对诗词的喜爱为离经叛道。因此,陆小姑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惨遭夫家休弃回到娘家。古代休妇的命运是悲惨的,陆小姑同样受到娣姒和亲朋的无情嘲笑。这种嘲笑令其感到自己如同逐臣,无人能够理解,一切苦痛只能独自承受。陆小姑才丰而早逝(一般认为其不到三十岁而卒),与其所受封建思想和礼教的压制与摧残有着极大的关系。陆小姑将心中的愤懑、不满、痛苦、无助等多层情绪付诸笔墨,以诗宣泄,以诗疗慰,真切倾诉了她被夫家休弃后幽怨、哀愁、积郁之情。
其所作的另外近十首诗歌也表达了此类心境,如《残菊》《荷钱》《秋兴》《春兴》《瓶笙》《秋菊》《秋草四首》《紫蝴蝶花原韵》等。《秋草四首》其一云:“凉烟一道碧萧骚,无复青青系客袍。大野寒光鹰眼疾,乱山秋色马头高。只今蟋蟀悲残菊,往事蜻蜓避伯劳。别馆离宫三十六,旧曾行处长蓬蒿。”在这首诗中,陆小姑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自己凄凉的人生经历来写景状物,以诗述尽孤独、寒冷、荒凉、破败等残败景象,人们可从诗中深刻感受到其无以复加的悲惨境遇及难以疏解的孤寂情绪。其二云:“岁岁荣枯感不禁,别来南浦总伤心。夷陵山上秦灰冷,云梦陂前楚雨深。何处蘼芜重缱绻,旧时兰芷半消沉。愁看短短如余发,历乱飞蓬直到今。”这首诗则将自己被休之后感觉重归无望,导致无限伤感、形容枯槁而无睱顾及妆容的现实生活窘态描述得自然真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此首诗可与《诗经·卫风·伯兮》内容暗合,能够较好地表达她当时真实的生活情境,既然无人欣赏,又何必费时梳妆打扮呢?悲伤之情愫,在似不经意的自然叙述中令人感喟。其三云:“绿堤拾翠屡经过,裙屐飘零忆踏莎。冷雨疏烟随处是,英雄儿女此中多。明妃塚远今安在?韩信台荒近若何?我亦凭栏萧瑟甚,苔痕凉影上藤萝。”陆小姑是熟读经史文学之人,在此诗中,她先是通过秦观的《踏莎行》表达了自己心中数不尽的怨恨和无可奈何,并由此感叹人世间婚姻遭受无数的冷雨疏烟,多少男女受到折磨而离散的残酷现实;接着还以明妃、韩信的悲惨命运与自己映照,让自己的冤屈得到了更加委婉的倾诉,更加深切的告白,以望得到更多时人的理解。其四云:“鶗鳺声残扫地空,柳姣花軃两无穷。池塘梦绕疏灯外,城阙秋生画角中。葶苈几曾经眼绿,菤葹犹自捧心红。可怜一假葳蕤态,虚负东皇雨露功。”[3]338-340诗中先是叙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这景象恰如陆小姑曾经美好的青春年华。然而现实残酷,陆小姑在其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被夫家休掉,带着无限痛楚回到娘家。在陆小姑看来,这是有负娘家、有辱家门之事,并由此心生愧疚和感到无比悲苦。尽管陆小姑被休归家之后,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一些收入赡养母亲,但在她看来,物质上的给予远远不能弥补精神上所带来的巨大缺憾。
(二)对深厚师生情谊的表达
陆小姑的诗歌中表达师生情谊的虽仅有3首,但足以表现其无限深沉的思想感情。如诗歌《寄怀滕廉斋师》云:“雁声度寒空,停绣中夜起。岁华亦云暮,师承隔千里。鳣堂昔求见,青毡依佛子。几榻静无哗,语必透宗旨。追随非朝夕,复言此别矣。岂无廊庙具,和声奏宫徵。但携琴鹤归,此情殊难已。朝滋九畹兰,夕挹三湘芷。女弟愧非才,闻弦知所指。远寄数行书,读之增欢喜。”[3]328据史料所载,陆小姑被休归家之后,师从本地文学大家滕问海学习诗词创作达6年之久。由于滕问海对陆小姑的不幸遭遇颇为同情,且对于陆小姑的好学与聪慧十分欣赏,因此他将毕生所知所学全部传授给陆小姑,使陆小姑的诗词创作水平提升飞快,不久其所作诗歌便得到滕问海的高度赞赏。陆小姑亦因此通过文学创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得以赡养母亲和继续诗词创作。不仅如此,滕问海及其夫人还视陆小姑如同亲生女儿,给予陆小姑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让陆小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她看来,老师与师母,可谓亦师亦友亦亲人,只有与老师、师母在一起或想起与老师、师母在一起时的情境,才会让陆小姑产生温暖之感和喜悦之情。在此诗中,陆小姑对老师做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充满了崇敬感和依赖感。可见其对此份感情之无限珍惜,视为生命当中甚为宝贵的一部分,同时成为她的精神支撑。
(三)对无以复加的愁苦生活的抒述
陆小姑此类内容的诗作较多,占至半数以上,较具代表性的有《自遣》《病中排闷》《病中强坐》《五日怀古二首》《与嫂氏夜话》等。如《病中排闷》云:“重寻笔研强吟诗,病骨稜稜瘦尚支。闻弟书声堪小愈,劳亲慰语胜中医。药铛茗椀闲消遣,经卷香炉好受持。更喜双鬟能解事,胆瓶供养碧桃枝。”[4]331陆小姑被休归家之后,可谓忧愁悲苦齐上心头,身体的病痛与精神的苦痛的双重打击令其难以忍受。在这种情境下,能作为其活下去的理由大概就是读书、写诗,对师长的牵挂,看到小弟读书之后的种种美好期待及那些善解人意的可爱丫环了,而这样的精神支撑无疑是十分脆弱和不堪一击的。
又如其诗《自遣》云:“大归真觉做人难,进退还将义命安。千古凄凉惟下弟,一身沦落等休官。楼台差似仙居好,云壑看他世界宽。淡饭粗衣随分足,吟成七字是金丹。”[4]332陆小姑于此诗中,将自己被休归家之后的窘境做了概括式的叙述,将自身与科举落地之人和被免官职之人的凄凉相提并论,并认为隐居世外才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因为那样的生活,可以自由自在地吟诗作文,能让人由衷地感到快乐,即便每天淡饭粗衣,也会感到生命充满阳光。隐居世外的生活对于生活于清代末期的被休妇女陆小姑而言不过是镜花水月,无法化为现实。但无论如何,读书吟诗已成为其无比苦闷生活中的“救命仙丹”,这在其多数诗作中均有体现。
(四)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渴盼
陆小姑此类内容的诗作甚少,主要体现于两三首诗中。如《葛仙洞》云:“古岩窈窕更玲珑,此日寻幽忆葛翁。洞里有天无酷暑,山中何树不清风?丹炉寂历犹堪觅,云鹤逍遥那许同。仙驭杳然徒怅望,一池烟水澹晴空。”命运的不幸使得陆小姑对美好的生活格外向往,这其中,在广西盛传的葛洪于玉林北流勾漏山洞修炼飞升成仙的故事常令其懷想不已。在她看来,在山中修炼,即便不能成仙,在美好风景的伴随下逍遥自在地生活也是令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因为这样的生活不会受到世俗偏见的责难,不会受到旁人的冷眼,能做自己想做之事、乐做之事,不会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除此诗外,前文所提到的诗歌《自遣》中的最后几句也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足见陆小姑对世俗生活的不平、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对美好婚姻的渴求是陆小姑在诗歌中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是《仙女石》,诗云:“仙女依稀别玉京,骖鸾来此寄幽情。泉为宝镜梳头出,月当花钿贴鬓生。思妇何年同幻化,望夫终古欠分明。惟余一片坚贞意,石阙衔碑不作声。”[3]334婚姻的不幸,令陆小姑对爱情既充满渴望又充满怀疑,正如其诗中所塑造的仙女石形象那般。因为在常人看来,作为仙女已是令人向往不已,而其为了真爱而远离天宫下到凡间,更体现了其对心上人无比喜爱之情。无论为爱化石是否值得,但仙女的痴情和坚贞不渝却是不容置疑的。这些都是陆小姑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因为在她看来,这应是一个千古悲情故事,这样的故事令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身的不幸遭遇,遂通过仙女石的形象来表达那难以言喻的哀愁和对与子偕老的美好婚姻的向往。
二、陆小姑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陆小姑诗歌思想内容虽然不算丰富,但是其艺术性令人欣赏,有些可谓是超越了前人。其诗歌艺术性主要可概括如下。
(一)意象群建构与融己于物
陆小姑诗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构建了能够较好地表达其思想情愫的意象群,并将自身较好地融入其中,且不易让人察觉。这些意象群,主要是代表着孤寂、无助、破败、弱小、凄凉的动物和植物等。如诗《残菊》云:“……菊固淡如人,无喜亦无恚。终风安且暴,阴雨飒然至。朝如红颜宠,夕若白头弃。不如夭天年,未开早憔悴。胡为恃微芳,??弄金翠。行将委蓬蒿,残英尚虚缀。人生有荣落,八九少如意。……”这些词句可谓陆小姑的切身经历和痛苦告白,然而诗歌并没有让人感到牵强附会,反而会感到自然真切,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这正是意象群使用得贴切、恰当的结果。
陆小姑所作诗歌的意象群中那些易于凋零的植物及孤寂冷漠的无生命物或无生命现象等,实际上就是她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是融己于物的表现。这些意象群较为集中地体现于诗歌《秋?四首》中。如其诗之一中有诗句“凉烟一道碧萧骚,……大野寒光鹰眼疾,……祇今蟋蟀悲残菊。往事蜻蜓避伯劳”,以凉烟碧绿之色使寒野之光更深一层;而蟋蟀、残菊、蜻蜓、伯劳等弱小残败之动植物,更让读者阅之萌生怜悯与共鸣。诗之二有诗句“夷陵山上秦灰冷,云梦陂前楚雨深,何处蘼芜长缱绻”,同样是以冷、灰、雨、蘼芜等凄冷色调和不受待见之物表达其心绪,一样给人以凄风苦雨之感。诗之三有诗句“冷雨疏烟随处是,英雄儿女此中多。……我欲凭栏萧瑟甚,苔痕凉影上藤萝”,依然有冷雨和疏烟,同时加入了自己独自凭栏之情境,并进一步以苔痕和藤萝衬托出自己难以言喻的无限悲凉之感。诗之四有诗句“鶗鳺声残扫地空,柳姣花軃两无穷”,虽不再有寒烟与冷雨,但却以鶗鳺之残声作烘托,哀怨之情境同样是有增无减,令人感喟。可以说,这些诗中的意象群和融己于物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作者进行深刻的思想表达,还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带入意境和巧用典故
陆小姑有扎实的传统文学功底,对古典诗词更是熟稔于心,因此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典故,使其诗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扩张力、感染力。如诗歌《秋菊》云:“……荒径无人成独往,新诗有句和归来。……枯柳寒蝉总寥落,孤芳篱下总徘徊。”读到此诗,很自然地让人想起陶渊明的名诗《归园田居》,以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其中的词句“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词的意境与陆小姑所要拟设的意境颇为类似,只是程度深浅和感慨的内容略有不同而已。晏殊所要感慨的是那无可挽回、不可逆转而流逝的时光,并生发出难以言喻的哀愁,而陆小姑不仅要表达此层含义,还抒发了自己对余生无望且无助的深深愁怨。
在诗中,陆小姑还化用了不少典故,使其诗歌平添了几分古典韵味。如其诗歌《仙女石》中的“石阙衔碑”句,较好地化用了《乐府诗集》中的“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诗句,表达了其有口难言更无法辩解的无限悲切之情。《望月》中之“亭亭倩影空相对,皎皎冰心永不磨。料想蟾宫无匹侣,乘风欲去伴嫦娥”,同时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宋代苏东坡的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令其诗歌充满张力而使人浮想联翩,韵味无穷。类此用典和化用词句,陆小姑的每首诗几乎都有,篇幅所限,不另述论。
(三)细腻的描绘与深切的抒情
作为一名壮族女性诗人,陆小姑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诗歌中常伴有细腻的描绘和淋漓尽致的抒情。《残菊》一诗中的“终风安且暴,阴雨飒然至”是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用心体会和自然真切细腻的再现。关于细腻描绘的词句还有“风浪苍溟远,林峦碧霭连。宦囊清若此,惟有鹤随船”,描述了其恩师滕问海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的美好人格,以及其对老师的由衷钦敬之情。
而更多的细腻描绘与抒情是其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如《晚望》中有诗句:“十里平沙路,迢迢带薄曦。烟中盘独鹤,天末起层云。山耸余霞绚,波涵落日纹。一声渔笛晚,树色渐难分。”可以说,这些诗句体现了陆小姑在描绘景致方面的最高水平。全诗可谓是一幅近晚山水画,画中有路,有沙,有雾,有烟,有鹤,有天边的层云,有山上绚丽的余霞,有水中映射着落日光辉的波纹,还有渔人晚归吹奏的笛声,以及渐渐模糊不清的树木等,这一系列细腻的景物描绘,令人很自然地就陷入其所设情境的遐想之中。
陆小姑所作的送别诗也同样具有细腻和深婉的特点。如《送滕廉斋师归里》中云:“悲莫悲离别,凄然欲雪天。陶公归故里,梅尉自神仙。风浪苍溟远,林峦碧霭连。宦囊清若此,惟有鹤随船。”诗歌以冷色调和迷蒙且带有风险的景致来表达自己对师长的关心和高洁品格的钦敬之情。
在陆小姑的诗中,深切的抒情还有不少,多为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与对师长的感恩之情。如《残菊》中有“人生有荣落,八九少如意。君看楚灵均,異代悲贾谊。陶然渊明翁,日枕南山睡。菊乎尔何伤?晚节永无坠”,表达了自己有如贾谊、屈原般的受冤不公命运,抒发了自己要像陶渊明那样不与世俗群小为伍的高洁品质与情怀。而其诗中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抒写,更是情思切切。《七夕》中“逐臣千古恨,思妇廿年情。薄命聊终老,微躯以罪行。仳离何所怼,遗误是诗名”等诗句,将自身的境遇与千古逐臣屈原等相较,表达了自己万般无奈、委屈和悲苦之情。
(四)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
可能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末《古诗十九首》和汉代乐府民歌、古代广西壮族民歌等的影响,陆小姑在诗歌创作中喜欢并善于使用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1。在其现存的30多首诗歌中,大部分都运用了双声、叠韵、叠音的手法,使得其诗歌语言呈现出回环流动的鲜明特色。
在使用双声词方面,如“千古凄凉惟下第,一身沦落等休官”(《自谴》)中的“沦落”,“回头自适鸢鱼趣,付与忘机海上翁”(《秋兴》)中的“鸢鱼”,“雀舌苦吟金落索,龙图香迸雨淋铃”(《瓶笙》)中的“淋铃”,“孤高原不识繁华”中的“孤高”,“枯柳寒蝉总寥落,孤芳篱下足徘徊”(《秋菊》)中的“寥落”,“历乱飞蓬直到今”(《秋草四首》)中的“历乱”等;叠韵词的运用,如“眼枯空涕泣,心捧未分明”(《七夕》)中的“涕泣”,“古岩窈窕更玲珑”中的“窈窕”,“洞里有天无酷暑”(《葛仙洞》)中的“酷暑”,“人寿几何半孤负,年华廿七竟蹉跎”(《望月》)中的“孤负”“蹉跎”,“仙女依稀别玉京,骖鸾来此寄幽情”(《仙女石》)中的“依稀”“骖鸾”,“离骚读罢泪潸然”《五日怀古二首》中的“潸然”,“无限牢骚凭几曲,不堪回首泪痕斑”(《伍大夫乞食吹萧图》)中的“牢骚”等,双声词和叠韵词的运用,在表达孤寂、伤感、哀愁及对平静无扰无愁闷生活的渴盼等思想感情的同时,为诗歌添加了音乐性,使得诗文回转流动,体现了陆小姑较高的文学造诣。
叠音词在陆小姑的诗中亦有不少。如“漠漠寒云影,濛濛晓雾垂”(《送滕廉斋师归里》)中的“漠漠”“濛濛”,“畴昔春风暖,翩翩绣幕来”(《留燕》)中的“翩翩”,另外还有一些诗句中的“迢迢”“稜稜”“铢铢”“箇箇”“亭亭”“皎皎”“漫漫”“青青”“岁岁”“短短”等。一些叠音词,如“漠漠”还被反复用到,表现了陆小姑真正感到了被世人的冷落,自我已被视如多余之人而心如死灰的生活情状。尽管她心志高洁但却罕有人晓,因此而带来的痛苦才如迢迢不断的流水,无穷无尽,而用叠音的重复,则加强了其满怀忧郁、悲哀又不满的复杂情感。
(五)语浅情浓且自然真切
通读陆小姑的诗歌,可以发现还具有语浅情浓自然真切的特点。陆小姑被夫家遗弃的悲痛感受其都通过浅显的词句表达出来,如“朝如红颜宠,夕若白头弃。不如夭天年,未开早憔悴”“人生有荣枯,八九少如意”“陶然渊明翁,日枕南山睡”(《残菊》)、“淡饭粗衣随份足,吟成七字是金丹”(《自遣》)。这些词句均具有词语浅显的特点,但却自然真切地表达了其内心的思想感情和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着《诗经》和《乐府诗集》中大多数篇章具有的语言浅易却真情显露的艺术风格。
在表达对师长的尊敬和对亲人的挚爱方面亦是如此,如“但携琴鹤归,此情殊难已”“远寄数行书,读之增欢喜”(《寄怀滕廉斋师》)、“陇头花发早,珍重寄新诗”(《送滕廉斋师归里》)、“问字六年如骨肉,往来归阁不胜情”(《滕师母招饮即席赋呈廉斋师》)等诗句便表达了陆小姑对老师、师母的深厚情谊和渴望能够与他们不断进行交流的深切感情;“门外若来姑姊问,但言今日略如初”(《病中强生》)、“闻弟书声堪小愈,劳亲慰语胜中医”(《病中排闷》)等诗句则表达了其对亲人的无限关爱与细腻体惜之情。这恰如有学者给予的评论那样:“(陆小姑的一些诗歌)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没有太多的雕琢,却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5]
三、陆小姑诗歌的文学价值
(一)以诗作画,描绘了一位凄凉悲苦的壮族女性诗人形象
陆小姑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位有成就的壮族女性诗人。她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以诗歌为自己画像,展现了一位清代壮族女性诗人极为短暂和令人感叹的一生,为中国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位受冤伤悲的生动鲜明的壮族女性文人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正如学者胡大雷先生所说的那样:“粤西女性诗作亦有可述之处,从她们的诗歌创作,我们看到粤西的知识女性的文学生活氛围,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自我。”[6]这不管是对于壮族文学,还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都是增添了一抹不可忽视的别样色彩。
(二)以诗明志,展现了清代壮族女性为自由抗争的思想情怀
陆小姑在诗中表现了一些可贵的思想情怀,主要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和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及对人间美好情谊如师生情谊等的无限珍爱。例如,其在被休归家之后,表达了其强烈的不满情绪,《七夕》云:“中道郎恩断,罡风妾梦惊。不教栖紫燕,真个打黄莺。转石余奢望,呼天竭至诚。眼枯空涕泣,心捧未分明。人去渐归璧,于飞记佩琼。已难收覆水,只为怒翻羹。娣姒凄凉色,亲朋笑谑声。逐臣千古恨,思妇廿年情。”诗人将自己的怨恨刻入诗中,表达了其对家婆“棒打黄莺”的强烈愤慨,同时也对丈夫的软弱表达了痛苦、悲伤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也是对当时社会与她具有同一遭遇的妇女的同情与悲叹。诗歌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女性思想解放与反抗的发展轨迹,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陆小姑对真挚爱情的拷问,对血肉亲情的渴望等,也在诗作中有所体现,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遍的爱情婚姻和亲情关系问题,同样值得探讨和研究。
(三)以诗载情,以细腻的笔触抒述真情实感
陆小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诗人,因此她的诗歌创作既受到前人的深刻影响,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前所述,陆小姑的诗歌创作显然受到了《诗经》《古诗十九首》《乐府诗集》、唐诗、宋词等的影响,而如果说受到较有个性的前人作家影响的话,李清照可能是对其影响较深的人物之一。陆小姑的诗歌一些文法的运用,如叠音词的大量使用,显示出受到李清照词作影响的痕迹。其诗作基本上是对个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如实记录,并能以浅近自然真切的语言去进行绘描展现,其做法与李清照颇为类似。其作品所要表达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丰富,体现的思想之细腻,运用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做到了言简意丰,使诗歌充实丰满,令人读之多觉有味而不忍释卷。所有这些,我们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梁扬,谢仁敏,等.清代广西作家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 祝注先.清代白族、壮族、土家族的妇女诗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08.
[3] 梁章钜.三管英灵集:卷53[M].刻本.桂林:汤日新堂,(清道光年间).
[4] 梁章钜.三管英灵集:卷53[M]//潘琦.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 张明非.广西古代诗歌发展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0.
[6] 胡大雷.粤西士人与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7.
[责任编辑:杨 彧]
Study on the Poetry of Zhuang Female Poet Lu Xiaogu in the Qing Dynasty
Ye Guanmou
Abstract:Lu Xiaogu was a talented female poet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er poetry is mainly about the careful expression of personal misfortune, the cherishing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longing for the true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dislike of the life in distress and the desire for a better life. The main artistic techniques of her poetry include construction of image groups and integrating herself into the objects, use of artistic conceptions and literary quotation, delicate depiction and deep lyricism, use of double-tone words, assonance words and geminate words, strong feelings with natural expressions. Lu Xiaogu's poetry creates an image of sad and painful female poet of Zhuang nationality and shows a strong desire of a female with Zhuang nationality to fight for freedom in the Qing Dynasty. With her smooth and natural expressions, her poetry helps us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a femal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social reality at the time.
Key words:Qing Dynasty; Zhuang nationality; female poet; Lu Xiaogu; artistry
[收稿日期] 2019-09-09
[基金項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12&ZD164)
[作者简介] 叶官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广西来宾,546199)。
1 双声词、叠韵词都是联绵词的一种,联绵词是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单纯词,其中双声词是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组成的联绵词,叠韵词是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组成的联绵词;叠音词是读音(包括声调)完全相同的两个音节的连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