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真人物又称“写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画种之一,可以追溯到商王武丁时期,历经千余年的发展而经久不衰,特别是在摄影术尚未发明之前,作为一种记录影像的方式,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到了清代,写真的技法和手段更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而发展到登封造极的地步。
【关键词】写真;写像;清代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61-01
一、明末清初写真兴盛的缘起
我国人物写真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西汉时宣帝曾命画工将有功之臣绘于麒麟阁的墙壁之上,用来表彰他们为国家所做出的功绩;唐代的阎立本奉皇帝之命绘有《历代帝王图》,以人像的形式将曹丕等13位皇帝描绘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我国早期帝王人像的代表之作。此后此道虽然历久未衰但是一直被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所压制,更有甚者将其誉为“匠人之学”。直到元人王绎编撰的《画像秘诀》对于写真“清苑田景延善写真,不惟极其形似,并与东坡所谓意思,朱文公所谓风神气韵之天者而得之。夫画形似可以力求,而意思与天者;必至于形似之极,而后可以心会焉。”[1]这段话不仅说明王绎本人是一个出色的肖像画家,并且以《杨竹西小像》为代表的肖像画作品可以说将写真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其最终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清代写真的主要流派
波臣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谢彬、徐璋、沈韶、郭巩、上官周知的等人,这些人的共同的特点都是明末以曾鲸为首的肖像画派的重要传人或者弟子,这其中尤以徐璋较为突出。史料中不仅称徐璋精通人物,而且还写道“写真用生纸自璋始”。[2]例如,《李楷独树图》是徐璋用生纸所做的肖像画代表作之一。此图纸本设色,纵33.7厘米、横56.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幅中的李楷身穿长袍,独坐于树下,银须白鬓,精神奕然。依图中所题写的信息可知,此画作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据此推算,徐璋应为57岁,正可谓精力旺盛,技艺成熟。而画主李楷按照所记载的生卒年推算应为65岁,这与画面中满脸皱纹的年老之相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徐璋的肖像画是具有一定的高度写实性的。
白描派:以禹之鼎为首的白描派,其肖像作品也和徐璋一样多采用纸本作画。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王原祁像》轴,此轴纸本墨笔,纵90.7厘米,横34厘米,是禹之鼎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为王原祁所作,此时画家61岁,画主66岁。据史料记载,禹之鼎客居北京时曾多次为王原祁绘制肖像,而这应该是其中得以保存下来的一幅。只见画面中的主人公王原祁盘坐于蒲团之上,屏气凝神、摆出一幅诚心参禅的造型,一位气定神闲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被画者的面部仅仅用细线勾勒五官,再以淡墨明暗渲染,这或许与“墨骨法”相近似,无过多的色彩渲染,画主的神态可谓是惟妙惟肖,一副居士的优雅之态显露无疑。在画中,禹之鼎很好地选定了人物参禅作为画面的主题,来塑造画主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思,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这幅肖像画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画家晚年的肖像画笔法和风貌,尤其是其在生纸运用技巧上的臻熟和在水墨法控制上的全新拓展。另外,此画与禹之鼎在60岁时所画的《秋林觅句图》卷在某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秉贞派:以康熙时期的宫廷画家焦秉贞和冷枚为主要代表。这一派的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所谓的“中西合璧”的绘画新风格,即在中国画家的传统绘画中,灭点大都在画外;而在欧洲绘画中,灭点大都在画面之内。这其中典型的代表作品有:现藏于北京故宫的焦秉贞的《历朝贤后故事图》册和冷枚的《养正图》册等。
以中国绘画工具,纯以西法写生者:这一类画家主要有莽鹄立、金玠等人。这其中尤以莽鹄立名声最大。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莽鹊立的作品,其中一幅作品名为《阿克敦过庭图》轴,绢本设色,纵132厘米,横为70.2厘米,画中的阿克敦呈作立像,头戴鲜红色花翎顶戴,身着蓝色长袍,足蹬棕色长履,相貌堂堂,一介武将的气概跃然纸上。其中人物面部以线条勾勒为主,略作渲染,立体感还不十分明显;画面背景中的树石、屋宇画得十分规整,色彩鲜明,属于传统的中国工笔绘画,应是出自于其他画家之手。
另外,还有张涟、顾见龙、顾铭等被后人称为“江南派”。因其与曾鲸一派的肖像画颇有相似之处,故不再单独叙述。总之,人物写真在经历了明清两代的蓬勃发展,尤以清代的成就最为突出,帮派、作品数量最为庞大繁杂,可谓是集古代肖像画之大成。
注释:
①肖像画发展至今,其特定的称谓还有:写貌、影像、追影、写生、容像、象人、祖先影像、禅宗祖师像、项相、仪像、传神、寿影、喜神、揭帛、代图、接自、帝王影像、圣容、衣冠像、云身、小像、行乐图、家庆图等,现在一般统称之为肖像画,属于人物画中的肖像画题材范畴。
参考文献:
[1]杨仁恺.杨仁恺书画鉴定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160.
[2](清)松江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413.
作者简介:
蔡广民(199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2014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