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呼吸护理对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诊治的7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呼吸护理。对比两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要做好呼吸管理,减少院内呼吸道感染情况的出现,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关键词】急性左心力衰竭;呼吸护理;呼吸道感染
急性左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较多,一旦发病,可出现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排血量减少,肺部循环压力升高,导致呼吸困难等不良情况,疾病变化较快。所以患者应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且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呼吸管理在呼吸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优势明显[1]。本研究主要分析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呼吸护理对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7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58.4±2.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58.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确诊急性左心力衰竭,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其病情,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医嘱;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遵医嘱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畅通。
1.2.2 观察组 实施呼吸护理。(1)在确保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病情特别危急的患者应使用应佩戴呼吸机辅助治疗,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控制治疗时间,降低感染出现的概率。(2)给患者讲解呼吸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惧怕等负面心理,提升患者对呼吸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工作[2]。(3)做好并发症护理,注重提升住院环境的清洁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新,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循呼吸护理的相关制度,对治疗机械等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计数异常、咳嗽异常等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左心力衰竭病情变化非常快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病,要及时开展急救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感染的预防,减少不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呼吸护理在开展过程中,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出现。呼吸护理重视对病房区卫生的清洁,严格落实消毒管理制度,改善病房环境,有利于避免院内感染发生;保证氧气的供应,优化排痰工作,可促进呼吸道通畅,可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根据患者情况,合理控制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可降低呼吸机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加快患者呼吸功能的重建速度[3];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以及呼吸护理的认知,做好自身的预防工作,可发挥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明显,可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杨秋珍,王剑琴,董菊.信息系统输液管理在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0):1975-1977.
[2]杨菲,刘娟.风險护理在两种不同雾化器门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A2):100-101.
[3]施琳,周伟芬.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肺炎患儿呼吸道感染及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2):1517-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