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芳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干预对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84例早产儿,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预防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 出院后随访2年, 统计两组因呼吸道感染的再入院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9.5%(4/42), 较对照组的26.2%(11/42)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再入院率为4.8%(2/42), 较对照组的19.0%(8/42)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早产儿早期预防干预, 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 预后较好。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早期预防干预;预防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81
我国将胎龄<37周的新生儿成为早产儿, 由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 呕吐反射、呼吸中枢较微弱, 肺泡发育不全, 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1]。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发热、流涕等, 严重时可并发肺炎, 导致患儿2年内再住院率及持续患病率上升。早期预防干预包括婴儿操、抚触, 可温和刺激早产儿皮肤, 提高并改善早产儿免疫系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本院42例早产儿开展早期预防干预, 并与常规护理效果对比, 旨在进一步减少早产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早产儿,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1例, 女21例;胎龄31~36周, 平均胎龄(33.8±1.2)周;
体质量1402~1829 g, 平均体质量(1675.4±169.2)g。观察组男22例, 女20例;胎龄32~36周, 平均胎龄(34.2±1.1)周;体质量1421~1852 g, 平均体质量(1608.4±162.4)g。排除母孕期身体异常、妊娠晚期合并严重妊娠症。两组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 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预防干预。主要方法为婴儿操与抚触, 详细措施:早产儿出生后1 d内给予抚触干预, 采用国际通用抚触法进行操作, 并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干预, 30 min/次, 2次/d, 至早产儿出院。住院期间指导早产儿家属进行抚触、按摩操及婴儿操训练, 保证家属了解并掌握婴儿操及抚触操作目的及步骤。出院后由家属进行干预, 婴儿操加抚触, 30 min/次, 2次/d, 连续干预1年。专职人员进行随访, 每3个月1次, 了解预防干预情况。
1. 3 观察指标 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情况。由专职人员随访2年, 统计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再入院的早产儿例数, 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较 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7例(16.7%), 出院后发生11例(26.2%);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6例(14.3%), 出院后发生4例(9.5%)。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再入院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8例(19.0%)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再入院, 观察组2例(4.8%)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再入院。观察组早产儿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相关统计[2], 早产儿发生率高达7%~10%, 多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呼吸系统功能较弱, 且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 机体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 呼吸道感染尤甚。呼吸道感染常引发患儿出现感染性发热、咽部不适、流涕、咳嗽、发热等, 严重时可并发肺炎, 导致患儿2年内再住院率及持续患病率上升, 对早产儿健康及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早期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 本研究主要通过婴儿操及抚触方式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感受器官, 可将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并对刺激进行判断及分析。抚触通过对早产儿皮肤进行温和刺激, 促进神经细胞及神经系统发育, 从而增加机体胃肠蠕动与胃肠道内分泌激素活力。研究发现[3], 对早产儿进行系统性抚触, 可明显提高免疫力, 改善睡眠质量, 减弱应激反应, 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另一方面, 婴儿操及抚触可促进母婴关系, 提高早产儿安全感。本研究结果显示, 出院后至随访结束,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早产儿早期预防干预可明显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 且远期效果显著。同时为提高护理质量, 在住院期间医院应提高呼吸道管理力度, 具体方式如下:密切观察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时刻保证早产儿呼吸道顺畅;根据早产儿身体特点采取适当体位;保持病房时刻通风, 并进行消毒, 避免交叉性感染;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前应动作轻柔, 且保持手的清洁。
综上所述, 给予早产儿早期预防干预, 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率与再住院率, 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 预后较好, 最佳干预时间为2年。
参考文献
[1] 韩利芳, 常娟娟.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监测及护理控制.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7):951-953.
[2] 刘霞.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与管理措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10):1465-1467.
[3] 郭秀英. 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 46(7):883-884.
[收稿日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