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
【摘 要】 教育发展要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这不仅是为了发展数学学科教育,更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考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复习是当下数学教学应该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微课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的应用,探究了微课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优势以及在各学科推广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微课的教学方式确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 中考数学;应用题实例;微课教学;推广意义
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很多学生难以攻破的一门学科,知识点的交互错杂以及题意的较难理解都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并且部分数学应用题的解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再次对课堂容量提出了挑战,因此,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当代人才培养需求,共同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步伐势必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快。
学界对于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研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微课为例,对“互联网”模式的教学进行详细剖析,然而对于数学复习课中教学实例的研究目前较为少见。笔者以初中数学的“应用题”部分作为切入点,对微课应用的实例进行了分析,解读其重要性和推广意义,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微课的重要性与指导性原则
复习课程本身应该包括学科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通过重难点知识能够考核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寻找不足。“互联网+教育”的复习课程制作应该做到难易程度适中,这样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讲课形式也应该多样化,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也不至于枯燥乏味。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与课程标准的调整,从教学反馈中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
“互联网+教育”复习课程制作还应该注重属性化、导向性、能力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五大原则,既要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依据,又要跳出课本框架,将生活中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
初中数学以抽象的习题描述为主,溶液浓度问题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笔者首先对溶液浓度应用题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准备“互联网+微课”的材料。通过溶质与溶液的关系,得出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溶液浓度应用题知识的深化理解,并根据以上规律的总结,得出加水、加溶质以及两溶液混合过程中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笔者对初中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行了分析。由于初中生自我认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接受方面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需要不断重复或者以更加透彻的方式进行传授。
最后,笔者考虑到溶液勾兑的抽象性导致试验难度加大,甚至即使试验成功,也无法快速理解溶剂与溶质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互联网+微课”的重点在于试验中的勾兑过程以及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微课”把溶液勾兑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对溶液浓度应用题的记忆。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实例
第一,笔者对“互联网+微课”应该起到的特定作用进行了总结。溶液浓度应用题原理利用的知识——溶剂与溶质用量的关系是突破考试问题的重难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是必要的,因此,“互联网+微课”的第一个任务是将该知识点讲解透彻;第二个任务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一些溶液浓度题目中应该做到“见过的拿满分”,所以要求“互联网+微课”中应该包含常见题型及易错点的讲解;第三个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仅在溶液浓度知识部分,在数学教学的其他部分也能够让学生有所期待,对初中数学的探索热情与学习热情都有所提升;最后一个任务是教育的大局观,涉及“互联网+微课”的可迁移性和可复制性,通过初中数学溶液浓度应用题知识讲解的“互联网+微课”制作,将这种教学方式推广到其他学科,提升总体教育水平。
在明确“互联网+微课”制作的任务后,笔者运用录屏软件“绘声绘影”地展开“互联网+微课”制作,第一步是试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展示溶剂与溶质配比规律(溶液=溶剂+溶质;浓度=溶质÷溶液×100%)的图示,并附上计算公式,笔者利用PPT的动画展示技术对溶剂与溶质配比规律进行了动态作图描述,使所讲知识更加形象化,在动态演示过程部分,也可用flash动画进行操作。例如在图1例题中,动态演示对溶剂与溶质配比进行了重点描摹,“互联网+微课”中呈现的结果如图2所示,这是将图1过程转化为教师自己动手操作,每一步都跟随表格其中一行的讲解。
在讲解完知识点以及演示完动画之后,笔者对一些过往的溶液浓度应用题题型和模拟考试中的重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总结和录制,深化知识,预防错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对于这些知识点,笔者在“互联网+微课”中还进行了反复强调。
从上面初中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课堂反应来看,“互联网+微课”的使用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象力。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词汇,不断与生活中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创造了一番新景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事业带来了重大机遇。
【參考文献】
[1]田中亮.基于微课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09.
[2]赵丽莉.刍议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发展导报,2019-07-16(020).
[3]白莲.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姿多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93.